第126章 爭執不下

第126章 爭執不下

李琟的靈柩發往河中老家的那一天,他的父親,朔方軍節度使李懷光,在董秦留下的白麻盟書上蓋了自己的大印,命人送往長安城,遞交給朱泚。

使者走後,李懷光回想着達奚小俊帶回的李泌所言——「朔方軍雖舉兵叛唐,但尚未奪得朝廷一城,傷得宗室一人,開弓未必沒有回頭箭……」

過去的幾日裏,面對兒子終於完整了的遺體,李懷光的心中,不時掠過一些遲疑、怯步乃至放棄的情緒。達奚小俊每天奏報,邠寧籍貫的士卒幾乎跑光了,糧餉也告罄。馬匹尚能尋些苜蓿吃,人呢,難道抱着地皮啃嗎?

一支軍隊到了要肯草皮樹根的地步,還有士氣打仗嗎?

可是,就這樣帶兵退回河中自家地盤的話,他李懷光大概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最教天下人恥笑的節度使了吧。

郭子儀的部下,繼承了朔方軍節鉞的一代名將,在天子的削藩大業中領兵橫穿關中去魏博打叛鎮,又凄風苦雨地趕回奉天救了天子全家,最後落得老來喪子、敗歸老巢的結局。

還不如那被自己兒子算計、又死於派系鬥爭的姚令言呢!

無論如何,他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李懷光拍著李琟的棺木:「琟兒,阿父知道,你終是想做孝子賢臣的人。但事已自此,阿父更不能讓你白死。」

如今仍環聚李懷光身畔的幾位副將,除了達奚小俊外,還有徐庭光和牛名俊。徐庭光的長女嫁給了李懷光的次子李旻,而牛名俊則從小與李琟一起長大。雖有趙升鸞恩將仇報、陣斬李琟的教訓在前,但李懷光仍然對這幾個部下保持着信任。

「節下,朱泚收了白麻盟書後,要吾等離開咸陽,穿過秦嶺,直搗梁州。至於一路的糧餉,鳳翔鎮如今還在李楚琳手中,李楚琳可遵朱泚之命,在斜谷關附近為吾等補充。」

達奚小俊向李懷光稟道。

「你二人以為如何?」李懷光問徐庭光和牛名俊。

徐庭光冷笑道:「時人都道,朔方憨,河朔刁,東南西南滿荷包。這幽州來的朱泚,果然刁鑽有心機,打得一手好算盤。聽起來,似乎是將擒得李適的功勞叫吾等去掙,可是節下請細想,如今放眼關中,到底是東邊難打,還是西邊難打?」

帳中四人都明白答案。

消息紛紛傳來,渾瑊已佔了奉天城,鹽州刺史戴休顏的邊軍老卒正在南下,而麾下有兩萬吐蕃軍的皇甫珩,也已進入雍州地界,堵在武功縣。奉天與武功,形成一南、一北的鉗制之態,正是要令鳳翔軍不敢東進、朔方軍不敢西行,雖說雙方總人數差不多,但若硬拼幾場惡仗,朔方軍還剩幾分兵力去穿越秦嶺、攻打梁州?

朱泚分明就是坐鎮長安,想利用朔方軍先肅清西邊的勁敵。

達奚小俊接着徐庭光的話道:「節下,從咸陽去斜谷關,還沒到鳳翔地界,就要先和奉天、武功的唐軍、吐蕃軍接戰,那朱泚若真有心助吾等成事,就應該直接從長安往咱們咸陽先運一大批糧草來,而不是誆咱們,眼巴巴地等鳳翔的糧草。」

李懷光點點頭。

達奚說的沒錯,雖然東渭橋在神策軍李晟手中,但渭水之上的中渭橋,能直通長安禁苑,過了中渭橋,渭水北岸就是咸陽,朱泚如果命人從長安送糧來,並不會與東邊的李晟遭遇,託辭不了冒險的借口。

李懷光又站起身,來到兵戈架前,握住了李琟留下的那柄馬槊。這已經成了這位大帥的習慣,槊桿摩擦手掌的感覺,似乎更有助於他釐清思路、作出決定。

這位先為功臣、後為叛將的朔方軍統帥,這幾日重重思慮下,仍是無法擺脫一種複雜的不忍。

李適對於叛將之子身後事上表現出的尊重,多多少少觸動了李懷光。

他決定先向東邊打真正的仇敵——神策軍李晟,而暫且給西邊梁州行在的大唐天子幾日太平。

「達奚,你親自去一趟長安,找董司空。就說我李懷光想辦法自備糧草,五日內傾兵而出,從西渭橋渡過渭水,在中渭橋南和灞上之間的空曠處紮營,若朱帝信我,肯撥五千精兵北出長安禁苑,與我會師,吾二軍即可揮師向東,以兩倍兵力攻襲東渭橋的李晟。先除神策,再謀其餘!」

「喏!」達奚小俊應道。

......

李懷光的這個提議,當然令偽帝朱泚心有不悅。

長安城,大明宮白華殿內,聽董秦稟報后,朱泚的臉陰沉下來。

涇師之變后,白華殿,已被一個叫桑道茂的道士獻言,改名為「潛龍殿」。朱泚自入住大明宮后,時刻告訴自己,要拿出帝王的精神氣來,你已經龍袍加身了,已經是坐在長安這座歷朝都城的皇宮御殿上的真龍天子了。

不過,隨着局勢越來越撲朔迷離,雖然長安城外、京畿之內,半年來發生了各種政治與軍事勢力的較量,使得長安城內的叛軍反倒戲劇性地偷安數月,但朱泚仍然心知肚明,整個關中平原上,懷了潛龍心思的,可不止他朱泚一人。

董秦在一旁觀察著朱泚的臉色。對於這位比自己小上二十餘歲的大明宮新主,董秦還是由衷地感激和讚賞的。他捫心自問,若無朱泚設計的涇師之變,在唐帝李適越來越嚴厲的削藩措施下,自己作為賦閑武將的命運,未必會走向有尊榮的終點。董秦真心希望,朱泚能利用朔方軍對神策軍的仇恨,坐穩屁股下這把龍椅。

因而,董秦作為有過多年軍事經驗的老將,反倒認同李懷光提出的方案。

「陛下,臣以為,李懷光先打東渭橋,亦有道理。目下神策軍三支,駱元光守着潼關,尚可孤佔據藍田,別看他們兩軍似乎與李晟形成鐵三角,但潼關乃西進關中第一關,駱元光斷不敢棄守華州而回援李晟,東南的尚可孤更是和李晟不睦。如此看來,只要有李懷光的兩萬大軍加入,吾等不妨放手一搏,主動師出禁苑,共襲李晟。」

董秦話音未落,站在班列中的另一人,陰測測的聲音響起來:「哦?董司空,李晟在東渭橋,未必孤立無援吧,你可莫忘了,東渭橋再往北,就是河東馬燧的地界,這位北平郡王,如今還自命唐家忠臣呢。」

開口之人,正是去歲謀划、掀起涇師長安兵變的「三駕馬車」之一:原京兆尹王翃。

朱泚偽朝中,源休死在李懷光手中,李日月死在皇甫珩手中,姚濬也因箭傷不治、剛剛身亡,眼下御前可助謀斷之臣,不過是王僕射、董司空,還有那被普王李誼坑了的張光晟。

王翃原來做京兆尹時,就與董秦有過節。那時董秦的各處家產叫德宗皇帝收了個七七八八,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心中鬱悶,常縱馬馳騁長安各坊大道,好幾次衝撞了宗親的鹵布。苦主告到御前,德宗亦無法,只得怪罪到京兆尹王翃頭上,責其治下不嚴,坊道無序。

在後來的兵變中,王翃好歹是出人出力,很賭了一把王氏滿門身家性命的。可董秦幹了啥?這當時還叫李忠臣(唐廷以軍功賜其李姓)的過氣老武夫,不過仗着也是河朔出身,又和朱泚一樣有過軍鎮節帥的經歷,便被吸納進了御前二品大員班底。

因而,大敵當前,王翃與董秦,在朱泚跟前,雖不至於鬥成烏眼雞,廷上奏議之時,也常爭鋒相對。

讓李懷光西行的主意,恰恰是王翃出給朱泚的。避免李懷光過早進入長安是一個原因,另一個考慮,自然是,王翃總覺得,自己那外甥皇甫珩,是根硬刺。吐蕃軍,狼師蠻兵,進了中原,以前又不是沒打到過長安城下,還真只有朔方軍能與之勢均力敵。

董秦對於王翃的譏諷,尚未來得及反詰,卻聽一旁的平章事張光晟出列奏道:「王僕射有所不知,去歲唐帝李適強令關中藩鎮出人,東進平定魏博田悅之叛時,李懷光與馬燧並肩作戰,交情不錯,他二人先後被神策軍李晟在李適那裏告過刁狀。因而臣以為,馬燧前陣回守太原,表明看來是觀望局勢,實則有暗助李懷光之意。」

朱泚抬起頭,盯着張光晟。

張光晟當初暗通普王李誼,被李誼要求把姚濬妻、子送到渭水邊,真的以為是普王心善、要以姚令言兩個孫兒的安然來緩和朔方與神策二軍統帥的關係。沒想到後來聽說,弱婦孺子,竟和姚令言一起,被李晟給殺了。張光晟方才意識到,是中了李誼和李晟的毒計。

張光晟曾經血洗回紇突董使團,有邊境屠夫之稱,但他自認那是為了國之利益,殺的也是為禍一方、欺辱唐人的外族。對於姚家老小的遇害,張光晟實在是恨透了李誼與李晟這樣的陰狠手段。然而朱泚得知此事後,反倒對前來請罪的張光晟,選擇了寬宥,仍然信任其為左膀右臂。

「張相公,依你看來,朕的精兵強將,確應與李懷光合兵灞上,共擊李晟?」

「陛下,姚濬已死,但禁中仍有涇師四千,臣願領兵出北門,與李懷光聯兵。臣雖年紀大了些,但一身本事仍在!」

張光晟毫無遲疑道。

從軍事的合理性來看,董秦、張光晟的主張,和王翃的主張,實則都沒錯。

朱泚在御座上沉吟半天,宣佈退朝。

他決定去問一個人——熟悉太一遁甲之術的桑道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暮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暮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6章 爭執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