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安西舊事

第122章 安西舊事

吐蕃軍在奉天城外,飽餐了一頓渾瑊送上的肥羊,次日晌午,便在皇甫珩和瓊達乞的帶領下,繼續向南開拔。

渾瑊酣睡一覺,又登臨城頭,遙望那兩萬大軍,煙塵滾滾、人馬喧囂地漸行漸遠,心中着實五味雜陳。

想當初,廣德二年,朔方軍節度使僕固懷恩聯合吐蕃、回紇兩國以及黨項部族,舉兵叛唐,就是直奔奉天城而來。他渾瑊率領精銳鐵騎,主動出擊,在曠野上反覆沖陣,甚至不顧一切地多次夜襲敵軍營帳,才以悍勇之軍威,將吐蕃軍逼回了邠州地界。

天下人間,國與國的關係,真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渾瑊自問,當年而立在望、正是一員悍將的自己,怎麼會想到,二十年後,同樣的城,同樣的人,唐蕃兩軍,竟然從兵戎相見、你死我活,變成了推杯換盞、情如同袍。

這他娘的一言難盡的世道吶!

渾大將軍感慨了一番,把幾名親信牙將叫到一處,吩咐他們向四面八方派出機靈游奕,主要盯着咸陽方向李懷光的動向,同時注意北邊鹽州刺史戴休顏的援軍何時到來,以及南邊皇甫珩吐蕃軍的情形。

然而,就在更為複雜的會戰將要發動之前,奉天城下,翌日,忽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安西大都護、武威郡王郭昕的使者。

郭昕的父親郭幼明,與汾陽王郭子儀乃同母兄弟,因此,郭昕算得郭子儀的親侄兒。

三十年前,安史之亂爆發,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的邊軍被大量內調中原,用於平定叛亂。天寶十五年,率領二十萬西北邊軍精銳的大將哥舒翰,被昏聵的玄宗皇帝逼迫東出潼關,與安祿山的部將崔乾佑戰於靈寶,被誘進七十里的狹長山道,中了崔乾佑事先佈下的埋伏,二十萬唐軍,最終逃回潼關的,只有八千人。

這些半生戎馬、極富作戰經驗的西北邊軍,死在了中原,直接的惡果就是,大唐帝國的西部邊疆,成了不設防之地。

到了肅宗與代宗年間,迅速崛起、國力日隆的吐蕃,早已視文成、金城公主和親的佳話為笑話,趁亂侵如大唐帝國的西部邊疆,不僅佔領河西隴右,更覬覦安西北庭。這個在開元天寶年間被唐軍各路名將都蹂躪過一遍的雪山番國,毫不客氣地以鐵蹄踏盡河湟地區,隔斷了唐廷與西域的聯繫。

代宗永泰元年,河西節度使楊志烈身死,時任朔方節度大使、榮封中書令的郭子儀,向朝廷請奏,遣使巡撫河西、安西諸地,最終前往履行這一職責的,正是郭子儀的侄兒,左武衛大將軍——郭昕。

當時只有二十來歲的郭昕,此去再也未回過長安。近二十年來,他在龜茲(安西都護府治所),輔佐歷任安西都護,與北庭都護府的唐軍遙遙呼應,在西域與中原通訊完全中斷的前提下,堅守西域各鎮,無數次擊退吐蕃的進攻,也無數次拒絕吐蕃的勸降、誘降。

當然,不得不提的一點是,安西與北庭諸將能「不動中國、不勞濟師(代宗詔書用語)」,仍與吐蕃勁敵對抗如此長的時間,而不使西域失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來自回紇的馳援。

郭昕輔佐過的安西大都護爾朱某,主政安西期間,回紇在位的可汗,是牟羽可汗。此時,大唐帝國與回紇汗國「聯兵共抗吐蕃」的彭原之盟已結成。牟羽可汗以這個理由,派遣大量回紇兵進入安西、北庭地界。

已成「飛地」、孤懸海外的安西北庭唐軍將士,以及部分與唐人共同戍守西域的胡人,只能接受回紇勢力的滲透。這個時期,從安西、北庭要到達中原,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翻越金山、途經回紇汗國的牙庭,再轉而南下,取道中受降城,最終到達大唐帝國的都城——長安。

爾朱大都護死後,郭昕以留後之職,代主安西,並且繼續執行老上司結好回紇、共拒吐蕃的策略。

然而,到了大曆末、建中初的年代,也就是四五年前,局勢忽然又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來,在回紇國內,牟羽可汗帳下的頓莫賀達干,遽然發動政變,殺死牟羽可汗,自立為頓莫賀可汗,這使得西域境內的回紇軍隊不可能不受到東邊祖鄉政權更替的影響。二來,在長安,代宗駕崩,德宗繼位,因「陝州之辱」而對回紇有刻骨仇恨的德宗皇帝李適,開始推行仇回紇、親吐蕃的策略,釋放吐蕃俘虜西歸,並且對已經去世的安西舊將、生前曾多次重創吐蕃的馬璘,詔令沒收、拆除他在長安的宅第。

這時,剛過不惑之年、人生閱歷已十分老道的安西都護留後郭昕,敏感地意識到,軍事外援的減弱和中原故庭的放棄,極有可能令安西北庭陷入絕境。

同時,發現大唐帝國的新主實行聯蕃抗回的政策后,回紇的新任可汗頓莫賀,也不得不進一步開放回紇道,允許安西北庭的唐使,能迅速無阻地前往長安,以期阻止天子對於吐蕃的進一步親好態度。

於是,建中二年,郭昕所派的使者,終於取道回紇,來到長安,向天子、也是向天下人通告,在遙遠的安西北庭,從侯君集到蘇定方,從裴行儉到高仙芝,在這片無數大唐名將征戰殺伐的土地上,唐人將領郭昕和李元忠,仍然在堅守。

一時之間,朝堂上下,哭聲一片,群臣們,無論是發自肺腑敬重的,還是表情豐富做戲的,都哭得都那般認真而盡情。

是啊,居於繁華京城的人們,一想到自己的同族中竟然有那般堅韌不屈的戍守者,在漫漫黃沙和孤絕少援中,力保唐旗不倒、唐音不絕,這足以讓百官從中原大地上叫人焦頭爛額的削藩局勢中,暫時抽離出來,對着聖上,好好地哀哭一番這前無古人、后也未必有來者的壯舉。

面對這突如其來、但堪稱感動大唐的情形,德宗皇帝,表現出了一個新君恰到好處的驚訝:「朕沒有想到,自前朝關、隴失守后,東西阻絕,然二庭四鎮,我大唐忠義之師,竟仍在泣血相守。賞!賞!」

於是,當(第四聲)年,德宗就遣使,仍走回紇道,來到安西北庭宣詔:「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護。四鎮節度留後郭昕,可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其將士敘官,可超七資。」

雖然除了官職告身,沒有一個子兒的財帛賞賜,但這已足夠西域將士感念涕零。剛剛依詔書轉正的郭昕都護,甚至專門鑄錢「建中通寶」,在安西發行,表達了安西唐民誓死效忠中原政權、永遠臣伏唐廷治下的決心。

然而,天子詔書餘音猶在,到了今歲,朝廷又來了一紙詔書。

這回是晴天霹靂,安西北庭,竟然被割讓給了吐蕃,只因為,大唐要向吐蕃借兵平叛。

奉天城內,充為渾瑊臨時指揮所的衙署大堂上,渾瑊和普王李誼,盯着眼前這位形容憔悴、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的安西使者。

他二人,一個是看重勝負、嚴厲冷刻的武將,一個是素來逐利、只逞權欲的親王,此刻也不由生出些許憐憫之意。

那使者姓裴名玄,三十不到的年紀。叫人微微吃驚的是,他分明長了一張高鼻深目的胡人面孔。

「殿下,渾公,小使祖上是胡部,當年祖輩幸得裴行儉大將軍青眼,招入麾下,收為假子,成為牙卒,故而跟了將軍改姓裴。」

「唔。」渾瑊意味深長地應了一聲。

出身鐵勒部的渾瑊,對於此類本非唐種、卻世代忠於大唐的胡人,天然地抱有親切感。更何況,自己得郭子儀一手提拔,也是個老朔方軍,與郭昕大都護,無論如何也不能算陌路。

不過,交情歸交情,分寸歸分寸,渾瑊內心深處,從這使者一進奉天,就巴不得他快些走。

因為,裴玄,已經去過梁州。

郭昕和李元忠,在安西和北庭各自的都護府里,粒米未進了三天,終還是掙扎著爬起來,得想法子讓聖上收回成命。

為了搶時間,郭昕派出的裴玄使團,去歲末離開龜茲城,風雪中穿越回紇孔道,在回紇境內雖未遇勁敵,但惡劣的天氣令使團中的僕從和牲口,紛紛喪命。待進入大唐北疆,裴玄身邊僅剩兩名安西軍士。和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艱難,有勝之而無不及。

然而,對於裴玄這樣信念堅定的使者,比喪命更不能接受的,是有辱使命:

數日前的梁州行宮,德宗皇帝看到裴玄獻上的安西將士的血書,臉色已陰沉了三分。待到裴玄奏稟,郭都護與李都護,願出安西將士,與頓莫賀可汗相商借兵、赴京畿平叛時,天子終於冷笑一聲,開口道:「安史之亂中,郭都護尚在中原,難道忘了我大唐問回紇借兵的後果了嗎?」

裴玄也是在建中二年曆盡艱辛去到長安、覲見德宗的安西使團成員,德宗對這個唐語地道、面相純樸的胡人有些印象。

德宗看了一眼階下並無任何錶示的李泌,終是緩和了語氣道:「裴使,你在梁州城歇息兩日,便回龜茲吧。替朕傳個口諭給郭郡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待得叛亂平息,他便率領安西將士們回關中來吧。朕,必以平章事待之。」

裴玄於是成了一個失敗的使者,鬱郁踏上歸程。

他在山路泉水邊歇息時,看着自己的面龐,很有些惘然。

這是一張胡人面孔,這張面孔的主人,卻為了唐家將要失去安西北庭,而肝腸寸斷。

從梁州城往北翻越秦嶺、來到奉天城最後一次碰碰運氣的裴玄,是唐家青史上那種最為常見的小人物。

可是,在風雲際會的大時代下,小人物有時是無力的,有時又是關鍵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暮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暮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安西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