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种放的惱羞成怒,宋朝的猜忌武將

第714章 种放的惱羞成怒,宋朝的猜忌武將

馬輝文的一番話,也是很有道理,种放這個人也是頓時老羞成怒,大宋被稱為天朝上國的國家,準確來說也是自以為是,大宋皇帝這個人也是陰險狡詐的人物,準確一點那就是多疑,幸好他這個人是文臣不然對於他自己來說也不是好事情。

宋太宗趙炅生於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原名趙光義,是後唐戰將趙弘殷之子,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繼承兄志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北伐契丹阻擋遼國的入侵,整理內政,為北宋的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

趙光義38歲稱帝,他首先完成了兄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當時南方已經平定,但是吳越和閩兩個割據政權卻仍然保留着國號,太宗就迫使兩國主上降表削了他們的國號,徹底的統一了南方各地,接着太宗就將主要兵力投向北方的北漢和遼,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初太宗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北漢,北漢國主劉繼元上表投降,北漢至979年滅亡。持續的五代十國割據局面終於結束了。

滅了北漢宋太宗信心倍增,就打算收復被後晉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六月,宋軍滅掉北漢在沒修正的情況下直接討伐遼國,宋軍的進攻遭到了守將耶律學古的頑強抵抗,雙方相持不下時,遼國大將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率領援軍趕到,宋遼在高粱河展開大戰,宋軍被遼軍前後夾擊,太宗險些被耶律休哥俘虜,倉皇逃往涿州。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遼景宗耶律賢去世,他12歲的兒子耶律隆緒繼位,即遼聖宗,皇帝年幼,就由黃太后蕭綽攝政,宋太宗認為孤兒寡母的是伐遼大好時機,上次親征慘敗,至今心有餘悸,就決定坐鎮京師,派楊業、米信、潘美、田重進、曹彬等率領3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遼國。宋太宗為人剛愎自用,他身在京師卻將指揮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裏,很快宋軍就出現指揮不當,軍令不及時又缺少配合,宋軍被殺的大敗,宋軍轉攻為守,遼國穩定內政連年討伐宋朝,宋太宗猶豫不決,不知該戰該和,失去了主動權,宋軍將領也不知所措,宋軍在也難和遼軍對抗了,戰鬥力越來越弱,兩次大敗宋太宗對遼人是畏懼如虎失去了銳氣轉而重文輕武,這種嚴重的後果得不到解決,只能給宋朝帶來隱患。作為一個皇帝這麼不信任自己的將帥,只想着把權力掌握在手裏,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趙光義十分重視變亂,對武將十分的忌憚,連宋朝第一良將曹彬也不放心,也被他罷免了,因為君臣之間的猜忌給國家帶來只能是災難,所以說宋朝的軍隊也只能變的更弱。

對待儲君這方面,他對宋太祖的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更是不放心。宋遼高粱河一戰趙光義和宋軍主力失散,將士們都以為太宗遇難了,就商量著擁立太祖兒子德昭為帝。沒想到太宗還活着,這件事傳到太宗這裏,觸犯了太宗的猜忌,最後逼死了自己的侄子德昭,德芳也莫名其妙的死了,太宗的弟弟趙光美處事小心翼翼,為了避諱把名字都改成了趙延美,也同樣遭到猜忌,被太宗逼的憂鬱而死。太宗的刻薄寡恩顯現無疑。

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病逝享年59歲。他對宋朝以文治國方面奠定了基礎,對外交、軍事政策等方面剛愎自用,猶豫不決致使宋朝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一直影響到南宋的結束。趙光義除了攻下北漢其他毫無作為,雖然平定了南方割據政權,但是南方局勢依然不穩降兵降將的復叛,王小波、李順起義都是在這一時期發生的。總之趙光義就是個薄情寡恩,志大才疏的平庸之輩。

大家也可能都知道宋朝也是十分重文抑武,而且也正是因為如此,還出了一個很大的事情。

宋朝一共在歷史上流行了三百多年,但是皇帝太過於受前朝的影響,一直都在研究怎麼才能防止武將造反。最後落得一個武將荒廢,打仗無人可用的下場,宋朝也因此走向了衰亡。如此防範武將,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是靠正當手段登基的。趙匡胤原本就是一個周朝的小人物,後來依靠自己有武功,就發動了兵變,搖身一變就成了皇帝。也正是自己不是靠正當手段上位的,也害怕別人效仿自己,把自己的皇位奪走,就制定了重文輕武的政策。

自古以來就有文官想要轉變為武官的,但是苦於不能轉型,一心想要上戰場建立軍功,北宋於是給這些人提供了文轉武職的渠道,這些人大多數是擅長謀略和治理,在戰場也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個制度就叫經略安撫使制度。他們也就相當于軍師,雖然沒有武功,但是可以出謀劃策,擺兵佈陣。這樣文官可以管制武將,武將也可以壓制文臣,可謂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啊。這種轉型的方法對於文臣其實有很大的好處,能快速幫助他們加官進爵,當然,前提是你能有好的才華,在戰場上能充分發揮才幹。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范仲淹。即然文能轉武武自然也能轉文了,不過成功的幾率很小,比如狄青。

作為統帥,說實話,文官或者文官出身的武將的確比與僅僅是武將而言的人相比,更加適合在戰場指揮。大多數的武將只知道用拳頭,卻不能智勇雙全,還能出謀劃策,像狄青這種的就十分少見。所以統帥並不是只有武將才能擔任,文臣也許比他們更加合適。

宋夏戰爭的出名我們都知道啊。各種鬥智斗勇讓後人都感覺十分爽,並不僅是武力的比拼了。雖然有不少的文臣會濫竽充數,而且皇帝對武官還是十分疑心,但是擁有軍事才能的不在少數,讓文臣作戰指揮,替武將去開闢疆土,不得不說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許多文臣都在戰爭中大放異彩,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他們的傳奇。

北宋是如此,南宋也延續了北宋的做法,也是這樣乾的,但是南宋的輕武就有些過分了,把岳飛和韓世忠這樣的能人都給防備掉,也怪不得早早的就走上了滅亡之路。總的來說宋朝的皇帝對武將就是不放心,各種猜忌。宋朝對於武將來說簡直可以說是地獄,但是對於文臣來說也是同樣的可怕,其實种放要說不恨大宋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於大宋皇帝趙光義來說文臣在聰明他要是沒有兵權那也不可能翻天。同樣的武將要是沒有文人的幫助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十分害怕,遼國實行文武並用,相互並存的國家制度,這也就是為啥遼國那麼強大,同樣的道理如果他們在遼國或許能夠用武之地,可惜的是世界上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事情,好戲還在後頭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遼之揮灑風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遼之揮灑風采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4章 种放的惱羞成怒,宋朝的猜忌武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