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大宋奸

第318章 大宋奸

陳達道:「好甚好!去了那山頭還不是給人做小,哪有我們兄弟在此輕鬆自在!你說是吧?」說罷朝楊春擠擠眼。

「陳兄說的是,我老家那賊肥財還活得逍遙,不取他狗命如何讓我咽下這口氣?走不得,走不得!」

史進見二人有點躁,勸道:「咱們兄弟這不是商量,你們急什麼?還是聽郝兄弟把話說完。」

「我是不走,你們合計吧。」陳達拍拍屁股走了,楊春努努嘴跟去了。

朱武尬笑道:「真讓郝兄弟看笑話了。」

「不礙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這事成不成隨緣,你們不走,我們可要走。」

史進道:「我是真想出去闖闖,老窩在這山上徒費歲月,當初就該同行魯提轄汴京走一遭,看看關內的繁華。」

「史大官人,你就捨得拋下我們兄弟一走了之?」

「這不還得央朱軍師拿詭計嘛!」

「你這是損我!這事吧,我看還是要下山探探路,好不好闖,能闖過去多少人」朱武轉向郝思文道,「我們這山上連帶家口五六百人,郝兄弟你覺得能帶走嗎?」

郝思文回憶來時的路線道:「百十個偷摸我看可以,這麼多人……如果分批得話…」

「要考慮老人婦孺行動遲緩,攜帶家什更難以繞過華陰縣。」

「天氣漸暖,除了必要的衣裳什麼都不要帶,但有用度靠岸后酌情再買,敢問一句,山寨積蓄如何?」

朱武道:「尚可,支持這些人坐船吃食還是夠的。」

「這便好辦了,我大哥領一部乘船下游平陸(今三門峽)啟程,他們都是普通農戶自不必擔心。咱們這裏的話,我在延祥鎮接應你們,上一波人走一條船,在垣曲咱們清點人數。」

史進搓手道:「那我們就負責把人從這少華山送到岸邊?看來也不難啊!每次數十人…」

「你一身好本事,獨自往來自然不難,這數十人一旦被發現,箭弩可不留情,還須細細斟酌。」

三人在土灶邊有來有去完善出逃計劃,另一邊陳達挑棒抽打樹枝撒氣,「史大官人想投奔魯提轄情有可原,朱哈搞為啥也跟着一個鼻孔出氣?咱們兄弟同進退,一個頭磕在地上他都忘了?」

楊春倚在青石上,眼珠隨着樹枝亂顫,「人朱哈搞是淮南人,出來這麼些年,估計早想着回家看看了。」

陳達一滯:「我祖父輩還是河北鄴城(相州鄴縣)人呢!我就從沒惦記過回去看看,老家還有沒有人記得我爹。」

「嗨,你說不定還有血親在世呢,不像我,自己哪來的都不知道。」

陳達看楊春情緒低落,撇了棒抓住他肩膀,「楊兄弟放心,你養父的仇他們不記得,我陳達肯定幫你報了,他們要走,我可不走,這少華山就是我的家,哪兒吹得也沒這舒坦!」

……

郝思文留宿一夜,沒想到後半夜這麼冷,全靠發抖取暖,索性起了身四處折些樹枝,點起個火來,暗紅色的火焰在眼睛裏跳動,一雙腳輕輕挪了過來。

「郝兄弟,你也睡不着啊?」

郝思文毫不忌諱道:「我是凍醒了,這山上比我想得冷,數九你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睡着就沒了唄。」朱武蹲下身子,把樹枝揉小段丟火堆里。

一抹凄涼爬上郝思文心頭:「我剛才在想,咱們是不是把一部分人放下山?看來你也不會答應。」

「我們都不會答應,要是能活下去,誰願意把腦袋別褲腰帶做賊啊!我當年可是為了考取功名才來陝西的!」

「冒籍科考嗎?」

「對哦~不許投狀啊!」

科舉作為王朝選拔國家公務員的大型考試,歷來備受重視,從鄉、縣、州一級級篩選通過。州一級較為嚴苛,因為甚至有幾千人爭取幾個名額,稱為解額。通過八月左右的州試之後,士子被稱為貢士(或稱舉人),次年二月再彙集到汴京參加尚書省禮部主持的「省試」,之後三月的殿試定名次,罷除末尾。這幾千歷盡辛苦來自各地的考生,付諸十餘年的苦讀,懷揣著高中的夢想,競爭是殘酷的,每三年一次的科舉,只要幾百人而已,剩下的或是落寞回家、或是就此放棄、或是繼續苦讀來年再考,一張登科榜,無數顏色。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華州華陰縣人——張元。

本姓張,名不詳,年輕時以俠自任、負氣倜儻、有縱橫才。累試不第,(據說是殿試被除去的),大關西讀書人不易,張元很委屈,自視才能難以施展,遂決心叛宋投夏。

在宋仁宗景祐年間(1034-1037年),張元與好友胡某,聽說李元昊有立國稱帝大志,就來到西夏自薦,改名為張元,胡某改為吳昊。二人在一家酒館里,終日飲酒,並用筆在牆壁上寫下:張元吳昊來飲此樓。巡兵見到后,知道他們不是夏人,將他們拿下送予李元昊。

李元昊很不爽,問他們為何觸犯其名諱?為何進入夏境?

二人大聲說:「姓尚未理會,乃理會名耶??」(元昊本姓拓跋,其先人曾先後受唐皇賜姓李和宋帝賜姓趙)

李元昊聽后非常驚奇,就釋放了他們,並且委以重任。二人投夏后,元昊派人把他們家眷也借來團聚。元昊稱帝建國后不久,即任命張元為中書令,吳昊也被重用。

好水川之戰(1041年),張元輔助李元昊大敗任福等人率領的宋軍,宋軍損失慘重,一大批精銳骨幹軍官喪生,近二十年無力抑制李元昊做大。西夏軍師張元趾高氣昂地在界上寺牆壁上題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以宋軍的屍山血海來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於言表,並在詩后題言譏諷韓琦,署名時寫了一大串官銜:(西夏)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同年官至國相。其素懷功名,以滅宋為志,力勸元昊先取渭州,待機再取長安,攻取陝西關中之地,進而東向中原,同時聯絡契丹,讓其攻打河北諸路,讓宋朝受到兩面夾擊,勢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潰。

定川寨之戰(1042年),元昊所發:朕當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豪氣通告,也出自張元的手筆。夏軍深入到渭州境,被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頑強阻擊,西夏全軍覆滅,西夏直搗關中的計劃最終破滅。張元常勸說元昊:攻取漢地,令漢人守之,這樣才能擴大疆域,財用充足。但元昊還是游牧民族長期養成的習慣,常是擄掠而還。因此,雖然取得勝利,財用卻越來越困難。后李元昊謀求與宋朝和談(慶曆和議,1044年),張元力爭不可,但元昊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及至西夏與契丹發生賀蘭山之戰(1044年),張元知道其理想無法實現,於是鬱鬱不樂,在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年)病逝,吳昊不知所終。

張元掛了,士大夫可是吸取了教訓,西北邊地不同關內,讀書人懷忿怨都跑去助賊這還了得?

嘉佑二年(1057年)殿試末尾淘汰的錄取制度廢除,之後殿試只分名次高下,西北的考生也給與了一些寬厚,在這個解額珍貴的科舉制度里,無疑會讓一些參考大州的考生們不滿,想出一些巧徑。

(1066年)歐陽修上書,東南州郡二三千考生只有二三十解額,百中取一,西北赴試卻是十中取一,這不公平!(各州的解額大體為10員左右,宣和年間杭州14,台州8,秀州8,福州特殊,81)這樣一來,便有士子跑到西北州郡,冒用當地戶籍參加解試。

由於冒籍科考擠佔了本地士子的錄取名額,常常會引發本籍士子的強烈抗議,因而官府也禁止異地科考」。趙宋立國未久,趙匡胤便發佈這一法令:應天下貢舉人,自今並於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

但是,異地科考又無法完全禁止,士子多愛遊學,或者跟隨在外地任職的父祖,早早離開了家鄉,讓他們千里迢迢跑回家鄉應考,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因此,官府也給出一些必要條件,甄別冒籍考生。有舉人保舉、或有田產屋舍、或居住滿七年、或有祖父墳頭、各地不一。

朱武便是在這種思量下不遠千里來到了陝西,結果一直不符合規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水滸之王族霸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水滸之王族霸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8章 大宋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