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种放的忠心為國,趙光義性格對待

第716章 种放的忠心為國,趙光義性格對待

种放這個人受了宋太宗知遇之恩,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如今遼軍兵臨城下,還欺辱大宋將士,他自己也是氣壞了,宋朝將士沒有被侮辱,但是他自己的手下也是氣壞了,不過他很快就想開了,在他看來契丹人那麼詭詐無恥,自己不應該太過惱怒,萬一被人發現自己過於惱怒,很容易吃虧,也是正因為如此蕭孝穆才會笑。

此刻的种放也是安慰自己手下的將領們,只見他笑着開口說道:「各位將軍千萬不要惱怒,如今我大宋面臨遼軍兵臨城下,如果這個時候惱怒到時候很容易影響到我們大腦裏面的思考能力就不是什麼好事情,再加上遼軍將領詭詐異常,行事陰險狡詐,我們在不了解對方將領的情況下切勿生氣,不然很容易讓對手發現我們的破綻,然後各個擊破,本帥雖然不懂對方將領之術,但是此刻以我們兵力要想守住長安,卻也是容易,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惱怒過頭就容易吃虧,戰國時期的龐涓,還有趙括亦是如此,本帥估計遼軍就是這麼個打算,惱怒進軍是兵家大忌,兵者詭道也,這次看來我种放是遇到對手沒有想到的是遼國之中也有如此不錯的對手,真是讓我不虛在這次戰爭之中啊!」

此刻的這群將領心裏還是有股怨氣,雖然大宋皇帝秉性多疑又刻薄寡恩,但是他們也不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妻兒老小,剛才如果自己這群人惱羞成怒,种放無法勸阻到時候很容易被遼軍消滅,遼國都是北邊來的蠻夷,他們生性兇殘無比,他們現在對於遼軍認識還是如以前一樣眼睛裏認為異域都是殘忍之人,如果剛才他們中了敵人的詭計,很有可能吃虧就是他們自己啊!

此刻的他們也是笑着對种放說道:「還是大人您說的有道理,不過大人您說為啥契丹人不主動進攻我們,還偏偏要與大人您對話。他們這麼做到底是目的在什麼地方,屬下等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要說他們要攻伐我們也好像不像啊!大人您說他們這群人目的是什麼!」

种放也是開始思考了起來,只見他很快就笑着開口說道:「遼軍這群人生性陰險狡詐的人物,他們的目的沒有那麼簡單,單從他們目前情況來看他們是想誘使我軍出城,遼軍皇帝用了卑鄙手段拿下澶州,他的手下也光明磊落不到哪去,他一開始就想要激怒我們,讓我們在憤怒中出兵,其次以他們目前兵士就算他們再怎麼身經百戰。再怎麼有騎兵戰馬,但是長安城城防堅固,遼軍要擊敗我們,除了出奇謀根本就不可能是我們對手,就算是正面較量一下,這群遼軍也不可能是我們大宋勇士的對手,從敵軍主將蕭孝穆親自出來對話,他就是讓我們恨他,讓我們吃大虧,看來我們大宋這次是遇到對手啦!不過也不要緊只要我們不主動接話,不主動出擊,那麼遼軍也就不可能會取勝,用兵之道在於忍耐,只要我們能夠忍過風頭,到時候擊敗遼軍將不再話下啦!」

种放手下的一名將領開口對着他說道:「將軍,不過遼軍不僅辱罵我們,他還辱罵皇上,辱罵官家,如果讓官家知道我們對於他的謾罵聲一聲不吭勢必會影響大局,到時候遼國的探子無處不在,萬一要是散佈謠言,對於我們大宋將不會是好事,所以我覺得將軍咱們是不是要適當打擊一下契丹國的囂張氣焰,讓他們知道我大宋不是人人都可以欺負的,將軍您看這樣行嗎?」

种放思考心裏暗想確實這麼回事,但是我身後站着是長安的黎民百姓,我不能犯錯,我种放深受皇恩浩蕩,再說我自己也是百姓出生,如果自己因為在乎一點虛名到時候很容易讓我們大宋自己吃大虧,遼國是大宋死敵,他們能做出什麼事情難道我沒有你看得穿不成嗎?我這個人倒霉就倒霉吧!為了大宋天下不淪落到外敵手中,我就算是死也不可能讓遼軍陰謀得逞。但是他雖然知道情況是這麼個情況,但皇帝太多疑他心裏也是在嘆氣了,畢竟這人都不是簡單人物。

宋太宗是宋朝第二個皇帝,他即位時,中原尚未統一,政權還剛草創。他「性嗜學」,酷愛讀書,講究文德致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卻又多疑褊狹,剛愎自用,更是手段狠毒,喜歡女色。那麼他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其歷史作用又該如何評價呢?

《宋史·太宗本紀》載,趙光義自幼喜歡讀書,「性嗜學」。其父趙弘殷總兵淮南時,每攻破州縣,必到處搜求古書,給光義學習。由於刻苦鑽研,且堅持不懈,所以「工文業,多藝能」,熱衷詩文,摯愛書法,耽迷圍棋。據說在戰事頻亂的年代,他領兵作戰,也常利用閑暇時間,在軍帳中秉燭夜讀,書籍、書袋成為他的隨身之寶。他從書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和學問,了解古今帝王成敗的故事,吸取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教訓。

稱帝后,實行抑武尚文的統治政策,任用大量文官主持政務。曾說:「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尤為重視發展文化事業,而卓有成就。五代時期,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只有小屋數十間,且湫隘卑痹,僅蔽風雨,周廬徼道,朝夕喧雜。太平興國二年(977),太宗視察三館后,看着左右大臣說:「這些小屋如何蓄天下之圖籍,待天下之賢俊?」即日下詔有司,另闢開闊地區營造新三館,其棟宇之制,太宗親為規劃,然後令中使監督工徒,晝夜兼作。建築期間,太宗還兩次臨幸,察看工程進度。第二年完工,三館宏偉壯麗,甚至甲於內庭。太宗賜總名為「崇文院」,圖書分貯數廊,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凡六庫書籍,正副本八萬餘卷。其後又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閣,用來收藏三館的珍本圖書和大內的古畫墨寶。

太宗時期,命人編輯了三大類書:《太平御覽》一千卷,《文苑英華》一千卷,《太平廣記》五百卷。太宗還組織學者校勘典籍,主要是歷代重要的正史、字書和醫書。如命國子監重行校刊九經,開雕前四史及《說文解字》諸書,后又命集《神醫普救方》一千卷,《太平聖惠方》一百卷,《雍熙廣韻》一百卷,《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等。太平興國九年(984),太宗命令三館將現存藏書與唐代《開元四部書目》進行核對,將圖書闕目公佈中外,凡獻書三百卷以上者,酌情授官或另行安排。至道元年(995),又派人專程到江南、兩浙諸地購募圖書。這類要求民間獻書及購募書籍的措施,太宗一朝並不少見,所得圖書也均藏於崇文院內,崇文院及其館閣實際上成為宋代培養高級人才的場所。

崇文院西序留有便門,以便太宗光臨。太宗在新院建成后,的確常到院中看書,並常召大臣到院瀏覽藏書。他請國子博士為自己與中央大員講解《周易》,聽後龍顏大悅,說:「足為鑒戒」。他對《太平御覽》情有獨鍾,決心每日讀三卷,一年內通讀一遍。於是令史館每日進呈三卷,不論寒暑,持之以恆,終於按時讀完,於是將是書原定名《太平總類》改為《太平御覽》。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太宗自稱每天退朝後「不廢觀書」,不論政事多麼繁忙,都能堅持讀一點書,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來說,能做到這點真不容易。太宗還力勸武將讀書,命左右取《軍戒》三篇,對樞密使王顯說:「今掌樞密,無暇讀書,讀此可免面牆。」在他的影響下,不僅文臣向學,武將也讀起書來。

太宗讀書範圍頗廣,各種學派的書籍都曾涉獵,且對書中的觀點略作評論。如讀《陰符經》時,批點道:「這是一部詭詐奇巧之書,不足為訓。」在讀《道德經》時,又感慨道:「書謂『不善者,吾亦善之』,是說修身治國者應該有所包容,否則如何治理好天下呢?」他還勤於寫作,常與朝中群臣進行詩文唱和,以為樂事。如平定北漢后,他作《平晉詩》令群臣唱和。有一年遊覽雪景,又作《雪詩》令隨從唱和。曾把自己的詩文編為《御制詩文》四十一卷。《宋史·藝文志》中着錄有他的《太宗御集》一百二十卷。

太宗對於書法的歷史、筆法、字學等方面,也都虛心向史家請教,使自己的書法達到較高的造詣。他不但精通草、行、篆、籀諸體,且風格自成一家,被後人列入宋代著名書法家的行列中。淳化三年(992),他把唐太宗、唐玄宗、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等名家精品編成《淳化閣法帖》,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書法寶帖,流傳後世。

太宗還是個圍棋高手,在黑白世界裏,照樣運籌帷幄,縱橫馳騁,顯示出較為卓越的才華。據說,當時著名的國手楊希紫、蔣元吉等人都曾敗在他手中。當然和皇帝下棋,誰敢操輸贏之權,不過太宗時常能與國手過招,也足見其棋藝不差。一些大臣見太宗與人對弈絞盡腦汁,不知疲勞,就勸他注意身體。太宗則說:「朕不是不知道,只不過想藉此躲避六宮的誘惑,眾愛卿不必多言。」似乎有不喜女色之意

從以上事迹看,趙光義就像是一個十足的書生。然而考察其為人,宋太宗絕非善類,可以說是一位令人側目的奸雄。

首先是多疑褊狹。經過十餘年的處心積慮,太宗終於登上皇帝寶座。也許深知權力角逐的陰險狡詐,即位後用主要精力防範內變。曾坦言:「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姦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長編》卷三二)其所謂「內患」,指朝廷內部危及皇權的變亂,這話充分反映出太宗整天憂心忡忡,主要是考慮如何確保皇位的穩固。在這一心理支配下,太宗養成多疑褊狹的心術,所以其施政事必躬親,大權獨攬,且任人惟親。如他在開封府尹任上就廣招幕僚、軍校,有學者考出至少有六十六人,即位后更是信用幕府親隨,由此探事者橫行。還有太宗一朝,相不久任,更換頻繁。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九人為相,一般多在兩年左右。不但席不暇暖地換相,還用各種辦法削奪中書事權。他口頭上提倡黃老無為之學,實際上採用法家專制一套。所以有學者認為,太宗是宋代君主專制獨裁有關體制的創始者。

其次是手段狠毒。本書中已敘述了「斧聲燭影」太宗弒兄奪位的故事,「王室冤獄」是講太宗之弟謀篡的罪名加以迫害,還有逼死侄子,不敬嫂子諸事。《默記》記載,南唐國主李煜是被太宗以牽機葯毒死。據《燼餘錄》甲編,后蜀國主孟昶和吳越國主錢傲也都是太宗在酒中下毒而致死的。此酒毒也猶如太宗之心毒。

再者是剛愎自用。太宗兩次攻遼戰役,都以大敗告終,其實都是他剛愎自用的結果。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宋軍用五個月時間討平北漢后,實已師老餉乏,不宜再打新的戰役。何況這時遼國在景宗的統治下,經過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有進展,政治也算清明,勇將不少,邊境穩固。而太宗偏要乘勝擴大戰果,率軍北上,圍攻遼南京(今北京)半月不下。遼國援軍南下,與宋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激戰,結果宋軍全線崩潰,太宗中箭倉皇奔逃,被遼軍追殺三十里,使宋軍精銳元氣大傷。第二次雍熙北征,本書「楊業之死」中有詳盡描述,由於太宗的剛愎自用,此戰輸得更慘。至此,宋朝君臣將士中普遍產生恐遼心理,徹底放棄以武力收復燕雲的夢想,對遼只能採取一味保守的戰略防禦態勢。不久,在遼國的進攻下,只能訂立澶淵之盟,背上沉重的歲幣包袱。

還有好色。《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太宗淳化四年(993),有官員乞放宮女三百,太宗對執政說:「宮中無此數。」執政為討好太宗,請以狂妄罪名懲處該官員,太宗釋而不問。然而到至道三年(997),太宗剛去世,真宗即位不久,就對輔臣說:「宮中嬪御頗多,幽閉可憫,朕已令擇給事歲深者放出之。」事隔不過四年,兩個皇帝的說法就大相徑庭,既然嬪御甚多,那宮女之多自然不在話下。為什麼太宗不願釋放宮女,還要扯謊?《默記》載,光義在開封府尹任上時,看中一個十幾歲的青州女子,派人強行竊買,此事太祖都頗為惱怒。又載南唐後主的小周后每次入宮則被太宗留數日之事,宋人畫有《熙陵(即太宗)幸小周後圖》。還載有太宗將李煜寵信的宮人喬氏納入宮中諸事。《燼餘錄》載有太宗滅北漢而盡收其王室嬪妃之事,還有太宗與后蜀花蕊夫人的風流韻事等。均可證太宗實為好色之徒,且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尤其令人髮指的是,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四《宋官妓營妓》考證出:「宋太宗滅北漢,奪其婦女隨營,是為營妓之始。」宋太宗居然是軍隊配備隨營妓女的始作俑者,這又可見在宋太宗眼中婦女地位之卑賤。

宋代是在太宗手上完成統一大業,經濟與文化事業均有較大發展,皇權統治也基本穩固,然而對外族的軍事行動屢敗,農民起義時有爆發,積貧積弱之形勢已萌芽……有學者認為,在宋初歷史上,太宗朝實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太宗終不能臻於治,給宋後世帶來很大後患。總之,其歷史作用甚為微妙,其人品也確實令人難以定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遼之揮灑風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遼之揮灑風采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6章 种放的忠心為國,趙光義性格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