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帝都的重要選擇,耶律隆續的算計

第709章 帝都的重要選擇,耶律隆續的算計

從澶州進攻長安洛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耶律隆續要考慮瞞得住自己的手下,這次自己召集的大軍也有二十萬,長安洛陽的兵力配備才五萬人馬,為什麼會那麼少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裏雖然是宋朝的西都,但準確來講也只是陪都,同樣的洛陽殘破為何不考慮進攻洛陽,無論宋朝是否定都洛陽,都無法守住北方領土。先說定都洛陽的問題,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趙匡胤西巡洛陽。此時大宋已經統一了中原以至整個南方,實現了自晚唐以來二百多年間中原王朝最接近於大一統的局面。就在宋太祖西巡洛陽期間,發生了一件震動朝廷的大事:太祖提議要遷都洛陽。這件事自然觸動了那些在開封擁有巨大資產並且在開封安享富貴已久的諸多大臣的激烈反對,尤其是趙廣義,任開封府尹多年,在那裏的勢力早已盤根錯節。從地形來看,洛陽坐擁山川之險,「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而開封地處黃河南岸的平原之上,是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如果僅從這種自然條件上比較,洛陽和開封作為國都的優劣是顯而易見的。

開封在戰國時曾為魏都,當時叫大梁,后又改稱汴州。隋朝開通的運河經汴梁入江淮,使這裏成為了鎖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後期,北方藩鎮割據,戰亂頻仍,經濟中心移至南方地區,汴梁則成為南糧北運的必經之地。五代時期,汴梁先後為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四國之都,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到周世宗柴榮時,汴梁已經擁有三重城牆,城高池深,城內建築規整,道路寬闊,商業繁榮,已頗具帝都風範。再經過趙宋王朝十幾年經營,汴梁城「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荊湖之運漕」,而朝中群臣俱在此安居多年,此時提出遷都,確實有動搖國家根本的感覺。何況此時的洛陽(包括長安)由於自唐朝後期開始的連年戰亂,城市破壞嚴重,經濟凋弊不堪,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作為國都的條件。而事實上,長安自唐后、洛陽自後晉石敬瑭遷都開封,都再也沒有成為過任何王朝的國都。最後宋太祖聽從了趙光義:「在德不在險」的建議而放棄了遷都洛陽的打算,但太祖也發出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的感嘆。但真的如太祖所願遷都洛陽的話,就能守住北方領土而不致發生金兵南侵的事件馬?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其一:自然環境和地利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但絕不是最主要的條件。宋以前的朝代有定都長安的,也有的定都洛陽,但最終都改變不了王朝更替的命運,就能明顯的說明這一問題。

其二:導致北宋滅亡而失去北方大片領土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末期的朝政腐敗無能,就像清朝末期和八國聯軍的戰爭一樣。相反的例子是新中國剛建立時對付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軍隊裝備相差十分懸殊的情況下仍能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由於宋太祖趙匡胤是以武將身份篡奪的周世宗柴榮的政權,再加上前期武將篡權的事情很多,所以宋朝建國之初就制定了重文抑武的政策,結果矯枉過正,造成了武將大都得不到重用,甚至少數優秀將領也往往不得善終,如名將楊業、狄青等,也是軍隊戰鬥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其四:由於宋朝建國之前就已經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造成了養馬場的缺失,使宋軍無法組建一支像漢朝那樣的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因而也就失去了強大的機動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對敵方的戰略縱深不能在短時間內構成有效的威脅,而這些卻正是那些游牧民族的長處。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有些時候,時間也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所以宋朝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戰略防禦狀態,以步兵的血肉之軀對付敵人的鐵騎。這種情況在朝政清明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不致大敗,一旦朝政和****,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宋朝本來就沒有戰馬缺乏鐵騎,而耶律隆續之前之所以厲害也是改進鐵浮屠,戰馬齊備,這次他也是想要用自己新研製火沖炮,以及戰甲騎兵,契丹的步戰進行稻草人殺戮,導致血氣衝天。最重要的是以彼之道還施都說北宋一朝是有相無將的一代,況且中原漢族本來不足以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再加上在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政策來雪上加霜,所以才走向了滅亡。其實,這種大而化之的結論忽略了一個戰略物資方面的重要事實,即戰馬對戰局的重要性。

都說北宋一朝是有相無將的一代,況且中原漢族本來不足以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再加上在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政策來雪上加霜,所以才走向了滅亡。其實,這種大而化之的結論忽略了一個戰略物資方面的重要事實,即戰馬對戰局的重要性。

其實北宋並非一開始就軟弱無力,宋真宗時代甚至達到了一個頂峰。那時北宋有一支4萬人的純騎兵部隊。在公元1001年以少勝多,至少能夠與20萬遼軍打成平手,殺死遼國鐵林軍主將鐵林相公,殺死15名遼將,斬首3萬遼軍。宋真宗還施展外交手段,和遼國和黨項分別簽訂了停戰的盟約,有時還會得到兩地少數的貿易馬匹。

而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以後,宋軍軍力開始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還是一個問題,戰馬!

中原並不產上好的戰馬。遼國、黨項和西夏因為是宋朝的對手,常常對宋朝進行戰馬禁運。宋朝戰馬的主要進口渠道是吐蕃。而因為西北六穀吐蕃自身的原因,這個國家逐漸衰落,宋朝能進口的戰馬也大大減少了。宋朝的戰馬得來越發的艱難,政府養馬,成本太高;民間養馬,西南馬匹又許多不適合戰場。在宋神宗1075年的時候,北宋尚有10萬匹馬左右,而宋徽宗時,戰馬總計僅為1800匹,其中開封府、京西南路、京東東路等地竟無一匹,全國已經陷入了軍中無馬可用的危險境地。

北宋歷代明君都沒有違背宋遼澶淵之盟,都明白對遼國開戰的危險,惟獨昏庸的宋徽宗不明白,結果先是打不過遼國。后又被金國騎兵像割麥子一樣把北宋步兵打的慘敗。

面對無馬可用的危機,宋徽宗避免滅亡的辦法,應該是極力幫助遼國抵禦金國,先穩住北方,集中全力幹掉被打癱了的西夏,獲得西夏的產馬地,保住戰馬的穩定來源。等到宋朝在西北逐漸發展出一支強大的騎兵之後,進可以奪取幽雲,退可以自保。然宋徽宗卻看不到這一點,覺得北方遼國和金國互相也在打,不如趁機挑起戰端。他怎麼不想想,此時不管遼金兩國誰勝利,宋朝都是必亡。因為宋朝平原無馬可用、無險可守,要是金國幹掉了遼國之後打宋朝,宋軍是抵擋不住的;反之要是遼國打敗了金國之後打宋朝,宋朝也還是抵擋不住。

「宋遼澶淵之盟」並不是宋真宗對遼國的示弱,而是藉此獲得了和遼國的短暫和平,為以後的北宋歷代皇帝贏得了最後一次宋朝喘息和崛起的機會。可惜最後一次宋朝崛起的機會,宋徽宗卻沒有抓住,錯過了趁機滅亡西夏,獲得戰馬產地的好機會。中原漢族終於因為沒有戰馬走到了第一次亡國滅種的境地。在此之後又過了一段戰亂時代,成吉思汗在漢族的中原最終建立了屬於蒙古人的元朝。戰馬缺乏才讓他耶律隆續想到先圖長安洛陽進而吞併大宋黃河以北的土地,這也就是對於耶律隆續的天賜良機,此刻的他自己也是並不全是為了考慮進攻,而是在等一個時間差,時間一到才是他攻伐長安洛陽的時候,他想的是拿下長安洛陽,至於其他的事情可以說是以後再說,對於他來說,長安洛陽的情況早就打探清楚,兵馬都是被文臣給控制着,文臣書生氣過重,對付起來雖然不容易,但是要打敗也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現在最為重要還是怎麼攻伐,怎麼拿下長安洛陽,不過淵州自己會讓耶律休哥先留在這裏面,至於其他的事情就只有相機而動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遼之揮灑風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遼之揮灑風采
上一章下一章

第709章 帝都的重要選擇,耶律隆續的算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