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李世民的打算

第376章 李世民的打算

李承乾對於李世民的算計只是心中一哂,飛鷹軍從創造出來到現在也不過一個月左右。

即使把這幾千派去遼東,李承乾也能很快再訓練出一批飛鷹軍。

李世民不知道這個過程,以為派出蘇定方和飛鷹軍李承乾在長安城的絕對軍事優勢就沒有了,顯然是想多了。

不過既然要把飛鷹軍當正規軍使用,那麼李承乾還是想辦法再占點便宜。

「啟奏父皇,飛鷹軍將士現在都是龍首原上的丁壯,這些丁壯並非府兵,他們只農閑時訓練農忙時還要耕種、交稅、服丁役,派他們出征打仗恐怕不合適吧?」

李世民和群臣都以為李承乾還在作最後的掙扎,微笑着看着李承乾大放地道:「龍首原上的百姓都你召來的災民和無地農民,你給了他們田地,給了他們工具,他們也十分忠於你。那就把他們算做府兵吧,列入東宮六律序列。」

李世民這麼說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可是當他說完卻后怕不已,龍首原就在太極宮北方,上面住着近十萬死忠於李承乾的百姓。

然後再一想到荊王謀反時長安百姓拿着農具出來平亂時的情景,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想到這裏,李世民很想反悔把龍首原上的百姓改為府兵,但是李承乾不會給他反悔的機會。

只見李承乾緩緩起身,淡淡地對馬周道:「那就按陛下的旨意辦,中書擬旨!」

中書令楊師道因為喪子之痛,已經數日沒有上朝理政了。

中書侍郎馬周走出來行禮道:「臣遵旨!」

這一幕很怪異,李世民下的旨意,需要李承乾確認后中書才接旨,似是李承乾權力在李世民之上。

別看李世績接旨了,沒有中書的詔書他什麼都做不了。

可是根據李世民病危時下的李承乾監國詔書,馬周接李承乾的旨意又是合理的,李世民也說不出什麼。

不管怎麼說看着上面站着的這對父子,群臣都有些頭大。

李承乾還毫無所覺的地對李世績下旨道:「李兵部出兵遼東路過瓦崗寨回去看看,在你們當年造反的地方再建一處寨子,跟當年差不多就行……」

「臣不敢!」

李承乾還沒有說完,就把李世績嚇的一躬到地再也不敢抬頭,聲音十分惶恐。

李世民也臉色難看地問道:「承乾你要做什麼?」

李承乾見此呵呵笑道:「李卿誤會了,快平身!」

李世績聞言慢慢直起身子對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還請明示。」

李承乾聞言微一點頭繼續道:「孤王讓你在那裏建一座寨子,然後把瓦崗寨當年起義的情形也記錄下來。

再找一些記得當年的事情的老人,讓他也說一說當年為什麼造反,把他們說的情況都記錄下來,刻成碑文立在那裏。

孤王後續會派大唐皇家軍政學院諸生和國子、太學諸生,還有弘文館的王子皇孫們都去那裏學習,要讓他們都知道民生艱難,上位者不可胡為的道理。」

李世績和群臣都聽的恍然大悟,李承乾這是對李世民旁敲側擊。

李世民向來以隋煬帝亡國自警,怎麼不知道隋煬帝國灰征高句麗使得民生凋敝,天下風煙四起……

李承乾卻要以此教充學子和後輩,這讓李世民的臉往哪放?

果然李世民的臉變成了豬肝色,怒哼一聲,一甩袖子就走了。

……

……

李世績看着李世民走遠,有為難地看着李承乾,一時不知道該不該接他的旨意。

李承乾看着李世績為難,便笑咪咪地對他道:「修寨子的費用由皇家內庫出,你回去算一下需要用多少錢?

然後寫個奏疏呈給陛下就是了。」

說罷便也轉身走了。

群臣看着李世民父子就這麼走了,覺得必須讓李世民出來主持朝政。

不然朝廷令出多門,他們也有可能落得今天李世績一樣的尷尬境地。

第二天,三高官官聯名上書請李世民出來主持朝政時,李世民卻以皇太承乾讀書有成,處理朝政穩妥,正應歷練等為由拒絕出來主持朝政。

朝廷大臣都十分為難而不解,不過李世民也沒有再對別的朝政發表意見。

李世績上的請撥款修瓦崗寨的奏疏都被批准了,只是內庫只批十貫錢。

李世績看着內侍送的十貫錢只是搖頭苦笑。

但是想到重修瓦崗寨也是對他們當年做的事一種承認,決定修寨的費用他自己補上。

-----------------

東宮紫光殿,燈火通明。

李承乾為明日出海的李恪和即將東征的李世績等人設宴踐行。

李承乾高坐主位李恪李世績蘇定方等人分在兩邊設席。

「父皇的龍體已痊癒,你現在可以放心的出海了。」李承乾舉杯遙敬李恪一杯酒。

「可是父皇為何不願主持朝政?」

李恪雙手舉杯回敬后,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承乾聞言呵呵一笑只看着李世績。

李恪見狀一怔,隨即恍然道:「難道父皇要親征高句麗?」

李承乾聞言後點點頭道:「我想應該是為此。」

「可是父皇的身體……」李恪聞言不無擔心地道。

李承乾抬手止住他,道:「一切放心,還有我呢,到時候我代父皇去高句麗走一趟也就是了。」

李恪聞言起身朝李承乾鄭重一禮道:「那一切就拜託大哥了。」

這一拜,是拜李承乾替他孝敬李世民的,是兄弟之禮。

李承乾見狀忙起身走下寶座,雙手把他扶起來,看着李恪真誠道:「開拓海外乃是我華夏一族千年的大計,但是大海揚波披荊斬棘,也是九死一生。

大哥無用,這些事情只能靠三弟了!」

說着從劉葵手裏接過一酒杯雙手遞給李恪。

李恪雙手接過酒杯含淚飲下,再次朝李承乾一禮,才被李承乾扶著坐下。

李承乾走回寶座也輕拭眼角,過了一會兒,才轉頭看向蘇定方道:「蘇卿此去除鎮懾高句麗外,還要在海捕些鯨魚。」

捕鯨?

秦始皇曾經射過鯨,那是為了出海尋不死葯,李承乾捕鯨做什麼?

蘇定方聞言神色猶豫道:「太子殿下,秦始皇曾於東海射鯨,後來秦始皇駕崩在外,後人皆說射鯨不祥!」

李承乾聞言擺擺手道:「不要相信這些子虛烏有事,鯨雖大也不過是一種牲畜。

你們捕了鯨,肉可以就地做鹹肉充作軍糧,給將士們補身子。骨頭可磨成粉充作馬料,其他的雜碎也能用來肥田。最最重要的是鯨油,如果咱們的熱氣球上燃燒鯨油,那一次能至少飛出幾十上百里路。」

「這大海里還有這樣的好東西,那臣弟是不是也能捕一些?」

蘇定方還沒有回答,李恪的眼睛倒是先放光了。

李承乾聞言道:「當然可以!」

李恪聞言點點頭,稍後又有些為難地道:「大哥臣弟還有一事不解……」

李承乾看着蘇定方還在想事,便直接對他道:「有什麼話直接說。」

李恪聞言小心翼翼地道:「臣弟前日聽見房玄齡說,海上諸島蠻荒貧脊,人如禽獸,語言不通,恐怕難以徵稅。」

李承乾聞言眼神銳利地看着李恪,直到李恪害怕起身想要請罪,才恨恨地問道:「那老匹夫給你出什麼主意沒有?」

房玄齡是李世民玄武門政變的參與者之一,李承乾真擔心他給李恪出什麼鬼主意。

李恪此時也意識到他跟房玄齡接觸容易引起李承乾的誤會慌忙走出來道:「臣弟只是去窯場提那些犯官時,房玄齡對流淚他兒子們說此行艱難,這些話都不是對臣弟說的……」

李承乾也不看他只淡淡地道:「海上困難重重,你若膽怯不去也罷。」

李恪聞言一輯到地道:「臣弟願意赴湯蹈火!」

李承乾依舊不看他,只是自顧自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南海諸島物產豐富,那裏的蠻夷卻很少來大唐朝貢,孤王派你去南海徵稅有什麼錯嗎?」

李承乾這話連李世績聽着都覺得太過霸氣,但是卻沒有理由反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敢於說這樣話並執行的朝代,都是絕對的擴張型王朝。

唐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敢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朝代,挨着的地方只要能打的基本都打下來了。

如果不出現內亂,真不知道唐朝往西會打到哪裏去?

李恪聞言心裏大悔,他向來以立業為己任,竟然因為聽了房玄齡的動搖了出海的信心。

若是現在反悔另說建功立業,恐怕在大唐都難立足,自己要想活的好只造反一條路了。

想到此才發覺房玄齡的可怕,難怪李承乾一直提防著房玄齡。

當下再不遲疑,連忙答道:「太子殿下心懷天下何錯之有?南海諸島的糧食臣弟一定給大哥征回來!」

李承乾聞言這才淡淡的道:「你我兄弟,不必多禮,快入座吧!」

李恪直起身子,一邊往回走,一邊抬手擦去額上的冷汗。

李承乾看着他嘆一氣道:「也是我疏忽了,險些給了老匹夫離間我兄弟的機會。

稍後你出宮直接去馮智戴,讓他明天跟你一起出發,你們的大船沿海岸先去一趟廣州。

到了廣州命耿國公馮盎先從廣州籌集一批糧食,通過海路運到蘆台鹽場,同時請耿國公派些熟悉南海諸島的人跟你一同出海。」

耿國公馮盎現在是嶺南的土皇帝。

馮家幾代人鎮守嶺南,中原這邊一直兵荒馬亂,他們就在嶺南一步步做大。

到了唐朝馮盎名義歸順朝廷,但是嶺南治理卻都是由馮盎做主。

馮智戴是馮盎留在長安的質子,因為馮盎確實沒自立的打算,所以李世民有也命馮智戴回去與馮盎幾天。

李恪聽李承乾幾句話就為他南海之行找到了突破口,自是高興不已,再也不把房玄齡的話放在心上了。

「馮氏鎮守嶺南煙瘴之地不宜逼迫太甚,還請太子殿下三思而行!」一直沒有說話的李世績開口勸道。

李承乾聞言卻直接道:「以前因為嶺南都是煙瘴之地,大唐的兵馬遠征不易,所以放任馮氏在嶺南做土皇帝。

若是我大唐的海軍能直達林邑、真臘徵稅,嶺南又怎麼能做化外之地呢?」

李世績一想,大唐從海上兵臨廣州,馮盎也確實只能送糧食,便不再多言。

解決了李恪的問題,李承乾又回過頭來看向蘇定方問道:「蘇卿對於捕鯨的事情考慮的怎麼樣?」

蘇定方聞言忙起身答道:「回太子殿下,臣以為用朝廷水師捕鯨,只怕會引來御史彈劾。

不如臣在當地招些漁民,也用朝廷新造的海船,讓他們出海捕鯨,太子殿下以為如何?」

李承乾聞言想一下,只要能得到鯨油就行,就點點頭表示同意。

當日席散,他們各自去安排出京的事情。

李承乾則到一個消息,薛仁貴押著第一批黃金快到長安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6章 李世民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