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固執的高季輔

第171章 固執的高季輔

「春風楊柳萬千條,億萬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為橋。

!」

時已初夏,龍首原上一派天然的田園風光。

站在高處俯瞰著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莊稼,經歷了去年的嚴冬活下來的人們又經過一春的忙碌,在此時看着生長茂盛的莊稼,他們也與這片大地同時煥發了無限的生機。

無論他們是在田間鋤草,在河邊洗衣,在樹林里割草,還是在圍欄里喂鹿,都是滿懷着希望,精神奕奕,腳步輕快,嘴裏偶爾還會哼著不知名的小曲。

李承乾貪婪地看着這一切,他身後跟來的百官也都欣慰地看着這一片繁華盛景象,拈鬚微笑,聽着李承乾吟的這半首改自***的《送瘟神》更是覺得十分享受。

只是一旁的趙節聽了忍不住皺眉道:「陛下也真是的,明明都已經賜死了于志寧,趕走了長孫無忌卻唯獨對東宮沒有任何封賞,連太子殿下納個良娣也不準……」

趙節這麼一說跟在李承乾身邊的一眾東宮心腹心裏也都是嘆息不已。

十天前李世民突然下旨賜死於志寧,讓李治去刑部傳口諭立即派人送走長孫無忌,罷免崔敦禮和百十個官員可謂是雷厲風行。

李世民的動作雖然波及面不廣,但是影響深度和廣度絕對要超過李承乾之前做的所有事情。

在這之前李承乾做多少事,只要李世民一道旨意都可以推翻,但是李世民親自下的旨意一般情況下他自己是不會推翻的。

隨着這一連串的旨意長安城的官員也都認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誰與東宮作對就沒有好下場,無論你是受寵的親王還是股肱外戚。

一時間東宮的推行政令,再沒有一個衙門,哪個官員敢於輕慢。

只是李世民對李承乾觀感太差所以對李承乾和東宮眾臣沒有任何封賞……

當然這一點都不影響東宮眾臣的積極性,甚至還有些竊喜。

誰抱上一個地位穩固的東宮太子的大腿,還能有機會為着這位太子受些委屈,會不心甘情願?

不信看看前面一批為當年的秦王李世民受委屈的大臣,現在得到的回報?

不過此事卻讓王葉丹母女十分着急,王仁佑在外地做官這次柳氏帶着帶王葉丹進京就是為了讓王葉丹嫁入皇家的。

現在長安城的權貴都知道,王葉丹被李承乾看上了,而且太子妃親自上疏請陛下降旨納王葉丹為良娣,只要李世民批准就面子裏子都有了。

但是李世民那邊既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這讓柳氏覺得十分難堪,要知道前幾年李世民想求娶五姓七家女兒並不容易,現在她們都願意給李承乾做妾了,李世民反而拿捏起他們來了?

李承乾知道這只是李世民在跟他賭氣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只是有像杜荷、趙節這樣的心腹還是會忍不住為他鳴不平。

今天李承乾帶着手下的人來龍首原是為了試查這一片高地適不適合修建大型的糧倉。

修建大刑的糧倉是他早就要做的事情,現在龍首原上的春耕已經忙完了農民也都在地鋤草,剛好可以抽出人來挖糧倉。

本來李承乾想修一座水泥的倉庫,可惜他還沒有研製出來水泥,所以只能採用隋唐時倉庫的建法,在高地上挖一個個深坑,然後用柴草在坑裏使勁燒,把坑周圍的泥土燒成磚質的,這樣把穀物倒進去上面做一個塵頂的蓋子就可以了。

這種方式操作簡單還能節約材料,而且不怕失火,就算起了火災最多燒上面一層下面沒有空氣起不了火。

李承乾近來沒有什麼事做,薛大鼎奏報已在龍首原上選出一片地方,他就帶着一眾東宮的大臣出來看看。

薛大鼎領着眾人來到他選好的修建糧倉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裏暗暗點頭,這是一處臨水靠山的高地,前臨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黃河,無論是從關外往關里運糧食,還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肅等地調撥物資等都沒有問題。

而且因為背水靠山易守難攻,即便北方的鐵騎打到長安城,想攻克這裏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邊就是萬安宮,以後李承乾也準備在那裏擴建出來一座宮殿。

等那邊擴建好了這兩處就聯在一處了,無論是皇宮駐軍,還是內府都十分方便,而且這裏作為長安乃至關中的第一糧倉,以後皇帝來巡視也十分方便。

「這個地方選的很好,足見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說着看看跟着他出宮的一百多年輕的進士,便對薛大鼎道:「薛卿家善於修築河渠定有不少經驗和方法,今天新進士都在這裏,你就跟他們講一講這個倉庫為何選址在此。然後再帶着他們看看你們新修的龍首渠,跟他們講一講這條渠是怎麼修的,都遇上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話說罷,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進士們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為李承乾突然給他出一個課題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新進士們則覺得這些東西有什麼好學的?

不過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後就往旁邊走幾步道:「諸位請到這邊來聽老夫一語。」

一眾新進士聞言卻都心裏猶疑不願過去。

李承乾看見一眾新進士都踟躕不前,便對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麼跟他們說。」

然後看着轉身嚴肅地道:「孤王知道,你們這次來長安參加考試都是為了能進崇賢館修書,現在孤王只讓一小部分人去崇賢館其餘人都沒有安排職事所以心裏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覺得這位薛卿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們不需要學這些。

那你們就錯了。」

說到這兒李承乾頓了頓,威嚴地掃視一圈眾人,見沒有哪一個敢臉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國近三十年,如今雖然還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卻是不懼的,可是因為內部穩定太平時間長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糧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時就曾下令各地要廣修水渠,開墾良田,為的就是後世不至於如東漢末年那樣百姓吃不上飯,被張角一鼓動就天下大亂了。

你們以後都是要去地方上歷練的,出將入相,若連這些都不懂怎麼帶領百姓開懇屯田?

你們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滄州帶領百姓修渠墾田,甚得當地百姓愛戴,和賈敦宜、鄭惠三個人被百姓稱作鐺腳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們一次都調入長安,可是擔心這三個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罷的。

你們現在不要想着高居廟堂,首先要想着怎麼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帶着你們來這裏就是為了讓你們,多學一些濟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說的好!」李承乾才說罷,就聽後面有人高聲道。

李承乾循聲看過去,見是說話的人是高季輔,不由皺了下眉頭,暗道:高季輔乃是中書舍人,這會兒怎麼會來這裏了?

李承乾正想着高季輔已經來到他面前,一絲不苟地躬身行禮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輔與諸遂良是好友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堅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對他的態度向來親和。

「臣今日休沐,聽說太子殿下帶着東宮官員來此查看修築糧倉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來打擾,還請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輔一板一眼地解釋他為什麼來此見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來見孤王怎麼能算有罪。」

高季輔聞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禮道:「謝太子殿下寬宏大量。」

李承乾見此知道他定是有話要說,便含笑點點頭,朝着那一百餘名新進士一揮手示意他們去聽薛大鼎講課。

新進士見此都忙走到那邊。

「臣一路走來見此處數萬百姓躬耕田畝,人人安居樂業。剛才又聽見太子教導這些新進士,到地方上做官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讓他們學點修渠墾田的本事,心裏感嘆太子殿下高瞻遠矚,處處為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輔說着再次鄭重一禮。

雖然高季輔這一話翻說的情真意切,這一禮行的也是心甘情願,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後面一定會批評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輔了。

便先謙虛道:「孤王才疏學淺,原本還要高卿家多多提點,你這樣當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東西南北,那可是要誤國誤民的。」

高季輔聞言一怔尷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謙虛真是讓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話要說。」

「高卿家請講。」

高季輔再次躬身一禮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愛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災民,主持開墾龍首原,並且一力推行關中的佃租降到三成這些都是善舉。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何一定要提高糧價,又在此大修糧倉,準備秋來收購糧食呢?」

高季輔說着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着道:「前隋儲存在倉庫里的糧食極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沒有吃完完,可是隋煬帝不恤百姓,照樣弄天下烽煙四起國破家亡。

前鑒不遠還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高卿家慮得也是,不過高卿家也說了前隋是不恤百姓,並非是因為倉庫里的糧食儲存的多了,孤王修建倉庫儲存糧食也是為了百姓,怎麼會走上隋煬帝的老路?」

高季輔聞言卻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會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從,到時候經手的官員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惡政了。

朝廷向來都是簡刑輕政,為的就是不給下面的官吏禍百姓的機會啊!」

高季輔所說的倒是有些現代人提出的『大社會小政府』的意思,後世也有人認為政府官員官僚作風嚴重,所以認為應該讓政府把權力交給社會。

可是誰都知道權力交給社會,也是交給具體的人和機構,這個人或者機構有錢和權以後一樣為害社會,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難監管。

眾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礦承包給煤老闆,礦難就曾出不窮,最後還是政府把開採權收回礦難才迅速減少。

房地產交給開發商。房價就居高不下社會矛盾嚴重,現在還是政府在準備建廉租房,以期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把權力收在朝廷,保證百姓的參與監督的權力就好了,實在沒必要非說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壞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斷不會聽從他的建議,中途停下他的計劃。

便淡淡地道:「朝廷儲糧,平抑糧價,引導百姓開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廢食,若是擔心下面的官吏藉此迫害百姓,朝廷自當派出監察御史巡視天下洗冤平獄。」

說到這李承乾看一眼還要說話的高季輔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與家團聚吧。」李承乾說着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輔看着李承乾走開嘆口氣,心裏卻已經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進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1章 固執的高季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