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呂猛折戟

第686章 呂猛折戟

麒麟鎮帥軍縱橫徐州,吳國新秀很不服氣。主動挑釁梅園,拿下和縣屯兵大戰。

吳軍三戰三勝,跟麒麟鎮帥軍打出了一比一的傷亡比例。統帥諸葛恪終於揚眉吐氣了。

巢縣,麒麟鎮帥軍指揮部。費詩看着厚重的傷亡名冊,忍不住的對趙統說:「鎮帥,再這樣拼下去,麒麟鎮帥軍的威名就蕩然無存了。」

趙統說:「參謀長,和縣戰場,與以前的戰場不一樣。咱們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虛名,就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趙統接着解釋,讓名不見經傳的諸葛恪跟麒麟鎮帥軍打出了一比一的傷亡比例,聽起來是有些吃虧。然而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這可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興漢國人口過億,吳國人口不過一千兩百萬而已。麒麟鎮帥軍後備役充足,損失的兵員可以從淮南地區補充。吳軍防線綿長,為了抵禦興漢國海軍,需要耗費大量的兵力鞏固海岸線。從柴桑到瓊崖,百萬兵力都不夠用。再加上內部的豫章防線,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據趙統估計,吳軍投入和縣作戰的兵力極限為二十萬。要是不能就地補充,就無法繼續作戰了。拼消耗,諸葛恪必敗。

後人或許會說麒麟鎮帥軍鎮帥趙統不如吳將諸葛恪。可是吳軍勝了幾次之後,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來回消耗之後,即便是取勝了,也沒有多餘的力量擴大地盤。

諸葛恪勝利的次數越多,對吳國的消耗越大。麒麟鎮帥軍坐等吳軍上門,和縣就是香噴噴的誘餌。

趙統的拼消耗策略符合麒麟鎮帥軍的實際情況。只不過那樣的戰術指揮其實是在玩火。搞不好就會引火燒身,損兵折將就無法避免了。

和縣東南毗鄰長江,受水汽的影響雨季綿長。呂猛的騎兵督前鋒屯駐烏江,與含山的王雙倚為臂助。

七月,吳軍統帥諸葛恪揮師西進,想要打通進入淮南糧區的道路作為大軍的就食之地。

五萬吳軍圍攻含山,王雙兵力不足,連失數鎮。麒麟鎮帥軍主力駐守淮南各地,一時之間難以集結,只能就近請援。

恰逢呂猛視察烏江,得知含山危急,忙調集六千騎兵督將士沿官道馳援。

諸葛恪以刺候掘土堵路,恰逢夜雨綿綿。戰馬蹄陷泥漿,加劇了馬掌的磨損。北方騎兵進入南方作戰,很容易受到氣候的影響。官道泥濘難行,呂猛行軍的速度飽受影響。

大軍走到腰埠,攜帶的乾糧就已經耗盡了。由於吳軍刺候騷擾的規模不斷擴大,配給的作戰物資消耗嚴重。再加上雨水的侵蝕,剩餘的物資根本就不足以維持一場戰鬥。

要是換在和平時期,呂猛完全可以就地補充物資。然而和縣對峙展開以後,腰埠一帶的百姓已經撤到含山之西。當地已經化為了巨大的戰場。

想要依靠戰場繳獲維持戰鬥,且不說雨天作戰的體力耗損。單憑吳軍武器的質量差勁,在對砍的過程中幾乎全部損毀。

諸葛恪得知呂猛中計,令張承領兵一萬拖住王雙,隨後就親率四萬大軍圍攻腰埠。再有吳將全琮領兵一萬佯攻烏江,吳將周胤領兵兩萬搶佔西埠,堵住了騎兵督撤回烏江的道路。

呂猛遭遇諸葛恪重點進攻,騎兵督將士的戰馬又在雨季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戰鬥力十不存一。三分之二的將士只能下馬步戰。

沒有速度的騎兵進入湖澤遍佈的地域作戰,簡直就是把脖子送到了諸葛恪的大刀前面。

雖然從整體戰略來說麒麟鎮帥軍穩佔上風,可是諸葛恪統帥的吳將都不是省油的燈。呂猛的後路被斷,前方又有諸葛恪的重兵。

狹路相逢勇者勝,呂猛所部距離含山近在咫尺,只要突破諸葛恪的重兵防線,就可以全身而退。騎兵都棄馬步戰,殺到霍橋的時候,卻被一條小水溝擋住了去路。

諸葛恪親自趕到楊庄,指揮親衛破壞呂猛的架橋行動。水溝的寬度倒是沒有超過戰馬的跳躍能力。然而失去戰馬的騎兵督將士,卻沒有辦法憑藉彈跳力躍過。

再加上吳軍重兵屯駐楊庄,失去了衝擊力的騎兵督,即便是偶而有人躍過水溝,也會在瘋狂的箭雨中殞落。

身後的吳軍正在迫近,呂猛只得命令將士推屋為器,冒着吳軍的箭雨強行架橋。騎兵督一直靠速度取勝,為了減輕載重,盔甲的材質比較輕便。吳軍的鐵箭射中盔甲,雖然說無法穿透,可是隔着盔甲透入的衝擊力,讓騎兵督將士苦不堪言。

正常的騎兵作戰,倒霉的人或許會挨上三五支箭。這對於訓練有度的騎兵督將士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大家都可以承受。

然而棄馬改步之後,又要掩護工兵隊架橋。騎兵督將士拿血肉之軀硬扛吳軍射出的鐵箭。平均計算下來,沿溝列陣的將士基本上都會承受超過三十支鐵箭的衝擊。

無法正常移動的騎兵督將士,不可避免的成了活靶子。這樣被動挨打的局面,讓呂猛咳出了血。

負責掩護架橋的屯長向呂猛哭訴換道,試圖找一個相對薄弱的地方突圍。

呂猛以為士氣可鼓不可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橋必須要架,突破楊庄勢在必行!

雙方在水溝位置僵持了三個時辰,身後的吳軍主力逐漸的合攏。都尉趙貞找到呂猛,建議讓有馬的騎兵督將士躍溝突圍。騎兵督可以承受重大的損失,卻無法接受全軍覆沒的命運。

腰埠大敗已成定局,反敗為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儘力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就是騎兵督將士的當務之急。

呂猛對趙貞說:「陷兄弟於絕境,我怎麼有臉獨自偷生。騎兵督不能全軍覆沒,你帶着有馬的兄弟突圍。」

呂猛決定留在霍橋吸引諸葛恪的火力,給趙貞的突圍創造條件。

趙貞帶着一個屯的將士努力突圍,躍馬過溝揚長而去。

呂猛命令將士把多餘的輜重車輛推進溝中,居然截流成功了。水漫楊庄外圍低洼之處。

這無意間的舉動改變了溝水流向,迫使諸葛恪收縮兵力,形成了一處二十丈的兵力空檔。

呂猛拆屋為筏,順流而走。諸葛恪命人放箭。人在筏上隨水而動就成了活靶子。倒下的騎兵督將士讓溝中的水變了顏色。

諸葛恪指揮吳軍將士在高處放箭,量變引起質變。呂猛腳下的木筏不堪重負,無力承載太多的重量。

呂猛命人推馬下水,數十名騎兵督將士主動躍入水中,捨身救馬的行為,只是為了確保後續階段的戰鬥力。

呂猛繞過楊庄,帶着倖存的將士朝着含山運動。腰埠大敗,意味着騎兵難以適應長江以南的戰場環境。

麒麟鎮帥軍初嘗敗績,需要及時的調整戰鬥風格,改變兵員配備以適應新的戰鬥需要。

呂猛趕到含山的時候,身邊的將士不足一個屯。六千將士出烏江,活着走進含山的不足千人。腰埠之戰的慘烈,震驚了麒麟鎮帥軍上下。

趙統親自趕到含山,聽取了呂猛彙報的戰鬥經過。費詩以為九江大戰並沒有結束,不宜議論功過。關於腰埠大戰的評估暫緩,檔案封存,只不過計點傷亡,按照標準進行撫恤的流程不宜推遲。

麒麟鎮帥軍集結含山,準備反攻吳軍佔領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686章 呂猛折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