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攻略長沙

第684章 攻略長沙

劉琦負氣離開襄陽,進入了劉磐的西陵大營。

劉磐問:「公子有何打算?」

劉琦回答說:「將軍,靠爹靠娘的富二代不算本事。我願意做開疆拓土的富一代!」

劉磐很滿意劉琦的回答,決定全力輔佐。

刺候的消息傳到西陵,楚王孫策戰場失蹤,孫陶聯軍數戰數敗,陶謙戰死,陶忠受刑。陶家軍海陵覆滅,楚軍退守江都孤城。

劉琦決定派遣舌辯之士前往建業,說服孫權封鎖長江,不給周瑜南渡的機會。楚國的地盤,荊州只要長沙,柴桑歸吳。至於其餘的地盤,先到先得。

孫權也知道孫策失蹤之後,留守長沙的張昭和黃柄聯合擁立世子孫策繼位,王后大喬總攝國政,尊吳國太為太王后,移居慧光明寺清修,從此不再理會楚國政務。

孫權作為兒子,不僅無法回長沙祭祖。孫策失蹤之後,就連探視母親都成了一種奢望。

孫權的正統地位太強了,縱觀歷朝歷代,凡是有親弟弟叔伯的君王,下場都不怎麼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漢少帝,丟了江山丟了性命。

作為一方諸侯,有一個親弟弟真的很要命。先有袁紹之弟袁術,擅長稱帝敗壞袁家門風;再有孫權,據土稱王分裂孫家力量。大喬真的是怕了,萬一孫權挾勢強行上位,孫紹就得南面稱臣了。

一想到要給當年的小屁孩下跪稱妾,大喬渾身就起了雞皮疙瘩。更何況喬家為了鞏固權勢,就得續存與孫家的聯姻關係。小喬是周瑜的心頭肉,周瑜手握十萬楚軍,誰敢動他的女人?

既然小喬不能再嫁,維繫聯姻關係的人選就只有大喬了。更何況大喬已經失去了依靠,娘家人不幫襯更是孤掌難鳴。為了身家清白,大喬只能竭盡全力的抵制孫權進長沙,哪怕是再合理的借口也不行。

東吳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階段了,大將衛溫與謀士諸葛直三下夷州,被興漢國海軍督帥鄧當趕回了會稽郡。

孫權想要擴充勢力,一是渡江北上挑釁徐、揚二州;二是揮師西進拿下楚國的地盤。

如皋的陸遜加上合肥的張遼,令孫權不敢輕舉妄動。徐州廣陵楚漢大交兵,又是一個火藥味兒十足的是非之地。東北橫渡長江風險太大。

吳王孫權與麾下將領討論數月,小將諸葛恪建議說:「長沙楚王失蹤,大王何不趁機楚宮祭祖,順便照看寡嫂幼侄!」

諸葛瑾說:「大王,小兒無狀,口不擇言!如今吳楚分廟,無故入長沙城,名不正則言不顧。此議不妥!」

孫權問道:「丞相莫非是說長沙有變,吳軍方可入南昌控柴桑,藉機掌控長沙。」

諸葛瑾搖了搖頭,長沙不能要。長沙王孫紹子承父業,張昭等孫家老臣全力擁護。控幼主而號令楚域群雄。吳師西進,那些老臣願意棄幼主而就強梁嗎?

東吳可以窺視南昌,進駐柴桑,絕對不能覬覦長沙。只有楚宮老臣認為新主不可靠,孫權才有機可乘。

孫權認為想要長沙有事,除非西陵劉磐興師。他正要派人前往襄陽,與保漢王劉表共商大計。恰好劉琦的使者抵達了建業驛館。雙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分楚大計。

東吳以諸葛恪為帥,大將張承為先鋒大將,步騭為謀士,將兵十萬潛入南昌邊境,等待着楚地狼煙四起。

劉琦得了孫權的承諾,說動劉磐揮師長沙。

長沙校尉黃柄集結五千城防大軍出城迎戰。劉磐陣前砍傷黃柄,楚軍大亂。王太后大喬號召長沙百姓守城,同時號召南海將軍全琮率軍勤王。

然而長沙經歷了于吉事件之後,百姓對楚宮敬而遠之。長沙兵力空虛,王太后大喬的諸般號令石沉大海。楚宮上下人心惶惶,長沙城旦夕可破。

劉磐正要一鼓作氣拿下長沙,劉琦制止了。孫權之母吳國太尚在慧光明寺清修。西陵軍要是逼迫太甚,吳軍就有可能撕毀協議再起戰端。不如緩緩進軍,讓孫紹一家逃入柴桑,拖住孫權的步伐。

西陵軍圍困長沙半月,南海救兵遲遲未至。王太后大喬無奈,只得親上慧光明寺請吳國太,擁長沙王孫紹駕幸柴桑。

西陵軍趁機掌控長沙全郡。被孫策掌控多年的荊州大郡,總算是回到了保漢王劉表的治下。

劉琦上奏襄陽,自請長沙太守。

蔡夫人怕劉琦勢大影響劉琮繼位,於是就指使蔡瑁上書劉表,請長子劉琦到膝下盡孝。

劉表整日活在謊言裏,以為劉琦不肖,長沙一戰,文武相得益彰振奮了整座襄陽城。更有童謠:王有奇伴,宜繼大統!

眾謀士見劉琦英武,紛紛調轉風向改擁立長。劉表年邁體衰,見長子劉琦表現出色,也有意召回襄陽王宮,親自耳提面命。

保漢王劉表以從事韓玄為長沙太守,進將軍劉磐為御楚中郎將。令二人同掌長沙抵禦東吳。公子劉琦回襄陽另有任用。

臨別之前,劉磐與劉琦擊掌為誓,約為表裏。

劉琦回到襄陽之後,劉琮借故入鹿門書院就學,遠離了兄弟之爭以安劉表的心。

劉琦驕傲自大,忘記了身邊有一條毒蛇。恰逢劉表病重,蔡夫人怕劉琦趁機上位,遂與蔡瑁共議誅殺劉琦,讓劉表沒有選擇。

一日,蔡夫人命蔡瑁埋伏刀斧手,又命人請劉琦赴宴。約定擲杯為號,斧刃劉琦。

劉琦以為大局已定,蔡夫人有意示好,也就沒有多慮,孤身赴宴以為坦蕩。

別駕韓嵩識破陰謀,暗勸劉琦尿遁逃走。

蔡瑁得知事情敗露,率兵循遞追殺。劉琦馬躍檀溪,逃入筑陽關羽軍中。

諸葛亮得知襄陽的變故之後,立即改變了進取益州的策略,改為兵進襄陽,打算拿下爭奪中原的橋頭堡。

蔡夫人哭訴家門不幸,長子劉琦吃裏扒外投靠漢中王劉備。如今漢中王麾下大將關羽在筑陽關集結兵力,準備攻打襄陽。

劉表在病中得到消息,一口氣上不來就壽終正寢了。劉琮正位襄陽王,以蒯越為丞相,馬良為司空,蔡瑁、張允為大將。號令荊州替劉表治喪,同時宣佈公子劉琦為叛逆。

關羽領兵五萬擁劉琦回襄陽奔喪。蔡瑁據城死守,並拿大義要挾漢中王的大軍。

將軍關羽義薄雲天,不忍喪期大動刀兵。單刀護送劉琦入襄陽替劉表磕頭。

蔡瑁有心弄死劉琦,卻不小心瞄到了青龍偃月刀上的寒光。關羽河東斬晉將的故事早就傳遍天下各地了,沒有人願意做第三顆人頭。

劉琦無法攻打襄陽,蔡瑁也不敢輕易的破壞大義。雙方就這樣各回駐地,一場大戰消弭於無形。

長沙劉磐趁吳王孫權柴桑爭權的有利時機,命令大軍兵分三路攻打桂陽,零陵,武陵三郡。旬日之間盡收荊南,又薦趙范為桂陽太守,劉度為零陵太守,金旋為武陵太守。

襄陽王劉琮新近繼位,不敢刺激劉磐,於是就照準所請,允許荊南自治。

文聘千里走單騎,送劉琦入長沙,承保漢王爵位自立。零陵劉度薦豪傑刑道榮為將。武陵金旋不甘落後,舉蠻王沙摩柯領兵。

韓嵩不願蔡氏專權,舉家逃離襄陽,到長沙投靠劉琦。

劉琦感念韓嵩活命之恩,遂以荊南諸事託付。

荊州變動,劉琦兄弟各自裂土分茅。

劉琦勢力大漲,文有:韓嵩,韓玄,黃祖,劉度,趙范,金旋;武有:劉磐,刑道榮,沙摩柯,蘇飛,黃射。荊南四郡有大軍二十餘萬,足以與襄陽王劉琮分庭抗禮。

荊州自此分裂,兄弟相爭戰事不絕。陸戰長沙佔優,水戰襄陽取勝,雙方誰也奈何不得誰。

荊州局勢陷入僵局,柴桑卻是風起雲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684章 攻略長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