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九品官制

第403章 九品官制

婚禮結束之後,劉正安排陳到護送袁耀回秣陵,又讓趙雲護送曹丕回長安,最後讓馬超護送袁尚回晉陽。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到的交接對象只能是紀靈;至於曹丕,只能讓夏侯淵接手;關於袁尚,只能與高幹直接對話。

畢竟三家內鬥十分厲害,要是三個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四大諸侯之間就算是不想拚命,也得拚命大戰一場了。

解決了終身大事之後,為了便於管理,劉正和五相決定——在文官之中設立九品官制,從而確立各級官員的品級和職權。

總共分為低級官員,俗稱父母官,分水嶺是縣令,定為正七品;再往上是中級官員,以郡守為終點,定為正五品;地方官員的最高級別為州刺史,定為正三品。其他各部那些負責地方的主官們,參照對應的縣郡州級別,減一等配置,即就是縣級為從七品,郡級為從五品,州級為從三品,一律由地方執政主官和上一級對應的機構雙重領導。

從縣開始,必須要按照梅園的十八部構造搭建班子,努力的避免一言堂,或者是貪污腐敗案的頻繁發生。縱橫交錯的管理體系,也能讓十八部互相牽制,從而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一個正七品的縣令,再搭配上十八個從七品的輔官。要是有人可以腐蝕整個縣的官員生態結構,梅園政事堂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加以懲處,甚至是全盤換血。

十九要員的基本配置,可以有效的避免昏官,增加監督的力度。至於執政官的任免,採取越級調控制度,絕不允許郡守私自更換縣令,只有州一級別的主官,才能對縣一級的七品主官進行調動或者是任免。

把任官的權力縮小,就是為了避免天高皇帝遠的惡事發生。

州刺史才能決定縣令的任免,郡守沒有資格插手。為了避免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同時維護上級的權威,郡守對轄區內的縣令擁有考評權,和為期一個月的停職待命權。

這樣一來,縣令可以向州刺史申訴,從而決定去留。這就可以避免任人唯親。

同時,郡守要是不滿意州刺史的決定,還可以向梅園政事堂申訴,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縣一級別官員的穩定。

至於郡守級別的官員,由梅園政事堂考察之後,報經五相會議批准,再由興漢王劉正親自頒發任命書和官印。

從郡守起,新郡守一旦完成交接之後,舊郡守的相關印鑒一律銷毀,以此來避免無印郡守的存在,從而破壞了地方府衙的信譽。換人的同時也要換印,人與印相符,就可以完成交接。

為了避免狸貓換太子的情況發生,劉正會安排情報部跟蹤了解郡守的到任情況,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一旦出了什麼問題,會逐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失職。

至於州刺史,必須要有十八部主官的任職經歷,才有資格提起任命。劉正想要把州一級的最高長官打造成「識大體,懂戰略,知進退」等三位一體的綜合型人才。

對於文官體系,九品十八級,垂直交叉管理,堅決杜絕低品高配現象,或者是五相門人七品官的鬧劇發生。

品級的壓制不允許出現混亂和無序,更不能存在那種七品壓制五品,五品刁難三品的亂象。即便是行使監督權,也必須要採用對等監督的原則。

而不是欽差橫行天下,一言決定地方主官的生死,更不允許以下犯上的情況存在。

劉正想要儘力的掌握官帽子,郡守和州刺史的任命,他必須親自頒發任命書到具體的個人。

也就是說五品郡守之中,不允許出現不認識興漢王本尊的官員存在。

這次大婚,所有的郡守都到了,也拿到了任命書和印鑒,與此同時,劉正也把所有郡守的相關資料送到了情報部,由情報部和刑部負責調查落實。

這種例行調查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政績官聲;二是廉潔程度,三是地方規劃。

梅園政事堂必要全盤掌握各郡的發展進度,有什麼問題及時處理。按照劉正的想法,地方官員不能變成鐵板一塊,否則就會變成兩個極端,要麼廉潔奉公,要麼貪腐成群。

用抓大放小的辦法治理貪腐,那就相當於割草而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年年歲歲治貪腐,歲歲年年腐成災。

倒不如用一個健康的機制來約束各級縣令郡守們,從嚴從重治理貪腐,一經發現,舉家流放海外,不允許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解決了文官的品級制度和限貪辦法之後,興漢軍改制就成了劉正的下一個目標。

經過周密的論證之後,劉正決定實行軍銜制。

新兵,老兵,伍長,什長,隊長,屯長,都尉,校尉,副將,督帥,大將。

新兵是從酸棗訓練分配進入各軍預備役的人稱為新兵,進入正規軍編製的就是老兵。

新兵的編製是以一千人為單位,接照班排連營進行編製。進入正規軍之後,一律按照伍什隊屯都校進行編製。

正規軍編製為屯長及其以下五五進位。一個伍五個人,一個什編製二十五個人;一個隊一百二十五人;一個屯六百二十五人。

都尉及其以上實行三三制,一個都的編製一千九百人;一個校六千人,副將統兵一萬八千五百人,督帥兵掌控的兵力為六萬。

呂布為陸軍大將,興漢軍陸軍的最高軍銜。

海軍艦隊的規模按艦隊計算,共擁有四名督帥,分別是甘瑰,徐盛,呂蒙,鄧當,甘寧為海軍大將。

具體的編製參照陸軍的基礎編製,至於都尉對應船長,校尉對應編隊,副將對應支隊,督帥對應艦隊。

甘寧是海軍的總負責人,擁有指揮作戰的權力和海外調動的一切權力。

陸軍共有十大督帥:

白馬督帥趙雲,鎮守河內;紅衣督帥陳到,鎮守彭城;神威督帥馬超,鎮守上艾;陳留督帥太史慈,鎮守陳留;興漢督帥姜維,兵進狼居胥山;遼東督帥徐榮,鎮守通遼;中山督帥典韋,主持五大山城的防務;新兵督帥于禁,坐鎮酸棗訓練營,主持新兵訓練;薊城督帥黃忠,繼續執掌屯墾團;南山督帥蔣欽,十萬青年十萬軍,南山軍校是軍官的搖籃,必須要打上軍人的烙印。

劉正知道,還有很多優秀的將領沒有得到任命,只是十大督帥位置有限,只能暫時的讓做出傑出貢獻的將領擔任。

九品文官,軍銜制度的同時實施,標誌着興漢軍的各項制度逐漸的完善和正規劃。也讓興漢國逐步的走上了標準化管理。

文武制度的齊備,讓法相沮授在制定相關法律的時候有了參照的標準,切實的做到了有法可依。

敲定了十四位督帥的任命之後,劉正又起草了相關副將的任命,興漢軍的主體架構就搭建起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3章 九品官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