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聯軍主力

第166章 聯軍主力

天亮了,廖化和龔都,依舊沒有回興漢軍大營復命。

劉正照例點卯之後,命令:

黑衣衛立即出擊,接防汜水關。

神弓軍第二梯隊。

白馬軍和紅衣衛,保護野戰醫院和輜重糧草,作為第三梯隊,行軍司馬賈詡隨行。

劉正、郭嘉和馬超,帶着學生軍和護旗隊,最後拔寨起營,舉旗進入汜水關。

向天下人宣告——聯軍討董,略有小成。

接着,劉正又向汜水關下的,聯軍各部通報了,入城秩序。

最後,劉正讓郭嘉寫好捷報,劉正簽名用印之後,向聯軍總部——酸棗大營報捷。

袁紹見開戰不到兩個月,居然拿下了汜水關,忙與曹操和陶謙商議。

三人一致同意——聯軍總部,遷移到汜水關。

數日之後,聯軍主力,在袁紹的帶領之下,進駐了汜水關。

至此,所有參加會盟的諸侯,都在汜水關聯軍大營集結。

袁紹着重表彰了,先鋒大軍的功勞。

特別是血拚華雄和李肅的孫策軍,更是得到了,袁紹的口頭嘉獎和物資獎勵。

孫策軍在汜水關血戰之後,實力不降反增,居然恢復到了八千人。

至於具體的戰鬥力,反而沒有人會在意。

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劉備軍,似乎又找到了金主。

他們居然混跡在了,白馬侯公孫瓚的軍中。

……

眾人不禁想問,當日劉備三兄弟,不是臨陣脫逃,奔荊州方向去了嗎?

其實很簡單,劉備三兄弟,才跑出十里地,就後悔了。

劉備軍從安城出發,北上討董。

首戰救鮑韜,人沒有救成,反而發生了,一場滑天下之大稽的戰場內訌。

一千安城勁卒,損失慘重。

後來為了自證清白,強行攻上汜水關,更是血流成河。

然而血戰多日,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補充。

直到孫策軍收留他們之後,才算是衣食無憂。

然而孫策無知,周瑜狡詐。把劉備軍當成了炮灰,擺在了風口浪尖上。

華雄夜襲,專門盯着劉備軍廝殺。

劉備軍不想替孫策軍頂雷,於是就撒開腳丫子跑了。

把防禦陣勢滴水不漏的孫策軍大營,給弄成了不設防。

負責第二梯隊的黃蓋,倉促應戰,拿一千孫策軍的命,填上了窟窿眼。

劉備三兄弟脫離險境之後,又開始擔憂起前程來。

軍師簡雍,趁著埋鍋造飯的功夫,找到了劉備,悄悄的進行勸諫。

簡雍問劉備:「主公,咱們就這樣逃了,天下大義也不要了嗎?」

劉備慟哭,強詞奪理說:「憲和,如今聯軍先鋒,是沒有咱們的容身之地了呀。」

畢竟臨陣脫逃過,誰敢接納劉備三兄弟,誰就是大傻逼。

簡雍說:「主公,聯軍又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您有心,找個吃飯的金主,那還不是易如反掌的嗎?」

劉備心想:其餘諸侯,有交情的,都讓自己給禍害了一遍,就剩下一個平北將軍公孫瓚了。

壞人做到底,禍害公孫瓚,劉備軍義不容辭。

於是劉備三兄弟,轉道東進,去酸棗聯軍大本營,找老相好公孫瓚去了。

……

且說平北將軍公孫瓚,統領白馬義從八千,正在酸棗大營之外的野地上拉練。

當他正在揮舞令旗,讓各部交替衝鋒的時候,遙見對面樹林之中,一面黃旗開道,五百步騎相隨。

公孫瓚仔細一看,見是多年未見的劉備三兄弟。

準確的說法是——自從當年幽州分別之後,從此就天各一方了。

劉備三兄弟,大鬧酸棗會盟現場的時候,公孫瓚只是派了特使與盟,並沒有親自到場。

其實在會盟當天,除了公孫瓚之外,還有數路諸侯沒有到位。

然而良辰吉日已定,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就讓偏遠的人派快馬特使,參與盟會,算是全了禮節。

然而特使畢竟是特使,沒有資格進帳,也不敢真的當家作主,入帳議事。

公孫瓚才對劉備三兄弟的事情,毫不知情。

如今見了劉備三兄弟,也算是他鄉遇故知,親近之情,油然而生。

公孫瓚問劉備:「賢弟,如今聯軍討董,如火如荼,你們怎麼在這裏閑逛呢?」

公孫瓚其實是在責怪劉備,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你們卻遊手好閒,讓人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

劉備只好耐心的解釋,畢竟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

劉備說:「我們三兄弟,出幽州,入青州,義氣討伐黃巾軍。」

後來先帝西園酬功,得了個安喜縣尉。

沙汰事變中,三弟張飛,怒鞭督郵。

上官督郵憤怒,想要拿我們三兄弟,下獄問罪。

我們三兄弟,無可奈何,只得棄官而走。

輾轉到了豫州安城,積攢了一些功勞,做了安城令。

這才有了容身之地。

魏武侯矯詔天下,這才收攏五百安城勁卒,北上共襄大義。

又恐天下英雄,不認得我們三兄弟,這才四處遊盪。

後來又聽說了——白馬義從大軍,在這個地方拉練,才敢出來奉候。

想請兄長,帶着我們,一起討伐逆賊董卓。

劉備撒起謊來,那是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關羽的臉更紅了,張飛的臉更黑了。

然而為了吃飽穿暖,可不敢拆劉備的台。

公孫瓚指著關、張二人,問劉備:「他們是誰呀?」

劉備回答說:「二弟關羽、三弟張飛,他們都是我的結義兄弟。」

其實公孫瓚是見過兩人的,然而事隔多年,前程往事,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公孫瓚有些不好意思,然而又不得不表現出一副,關愛劉備三兄弟的表情來。

公孫瓚問:「他們都是跟隨你,一起浪跡天涯的嗎?」

劉備回答說:「沒有他們,我也沒有這般成就呀。」

劉備這話,發自肺腑,絕對是真情流露。

公孫瓚也聽出來了,對劉備的好感,呈直線上升。

公孫瓚又問:「他們都身居什麼職務呢?」

劉備面色一窘,卻又不得不如實回答。

至於稍稍落後的簡雍,完全成了透明人。

劉備回答說:「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公孫瓚嘆息說:「如此這般可謂是埋沒良材,英雄無用武之地呀!」

如今老賊董卓,犯上作亂,天下諸侯,群起而誅之。

你們既然來了,不如就編入我部,白馬義從。

我再給你五百人,補足一千。讓關羽和張飛,都做都尉。

都尉雖然地位不高,也是將尾,總算是脫離了白身。

咱們一同討賊,力扶漢室。

你們認為怎麼樣呢?

劉備大喜過望,高聲說:「就這麼決定了。」

張飛說:「只要可以殺董卓,有仗可打,什麼樣職務,都無所謂。」

關羽說:「既然都已經到了這裏,一切聽憑平北將軍號令行事。」

就這樣劉備、關羽、張飛會合簡雍之後,帶着五百人,進入了公孫瓚的軍營。

公孫瓚果然言而有信,承諾的五百人,迅速的就位了。

就在聯軍先鋒大軍,在汜水關血戰期間。

劉備三兄弟,也在公孫瓚的軍營之中,抓緊時間練兵。

公孫瓚看過劉備軍的訓練之後,心中也是非常的滿意。

盟主袁紹的將令,抵達了公孫瓚軍的大營,為邀他移駐汜水關。

公孫瓚立即應允,又派人知會劉備三兄弟。

劉備三兄弟,聽說要重回汜水關,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然而就這樣不告而別,他們又不甘心,於是就硬著頭皮,跟着公孫瓚,進了汜水關。

……

孫策看見劉備三兄弟,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當即就要上前,找劉備三兄弟,理論理論。

公孫瓚義氣當先,見孫策欺負,劉備三兄弟。

他立即站了出來,給劉備三兄弟撐腰。

周瑜冷笑了一句,附在孫策的耳邊說:「伯符,公孫瓚不知死活,就讓他領教一下——劉備三兄弟的厲害。」

正是:

無端替死強出頭,白馬該當血成流;

遇上坑人三兄弟,公孫月夜自添愁。

孫策聽了周瑜的話,忙閉口不談劉備三兄弟的過錯,轉而找了個借口,跟公孫瓚胡扯了兩句,就退回了原位。

劉備三兄弟,本來是惴惴不安的,以為孫策會揭他們的老底,都已經準備好腳底抹油,立馬開溜了。

誰知道峰迴路轉,居然是虛驚一場。

公孫瓚覺得奇怪,於是就多嘴問了一句。

張飛口直心快,就想實話實說,被關羽強灌了一口范陽燒酒,嗆得他無法說話了。

劉備忙找了個借口,搪塞了過去。

他還假惺惺的,讓孫策替他作證。

孫策強忍着憤怒和噁心,忙向公孫瓚點頭稱是。

盟主袁紹,舉酒邀眾人共飲。

袁紹說:「各位,聯軍初戰,難免有配合不到位的地方,大家都大人有大量,相互之間包容一下。為了討董大計,乾杯!」

席間,盟主袁紹,論功行賞,作為第一批,走進汜水關城的將領,興漢軍大將——廖化龔都,均矯詔受封列侯。

袁紹當眾宣佈:

聯軍討董,事關天下大計,當人人奮勇爭先,努力的攻城掠地。

功勛大將,封侯一事,絕無虛言。

曹操說:「盟主,聯軍討董,人人有份,可不能厚此薄彼呀!」

袁紹聞言大驚,忙問:「孟德,你怎麼能夠這樣說呢?」

曹操只得把興漢軍和另外四家聯軍先鋒的戰績,擺了出來。

沒有參加戰鬥的聯軍成員,一陣羨慕嫉妒恨。

真定鄉侯趙雲,更是聯軍的一面旗幟。

一戰封侯,大家都想要啊!

特別是武將,都等著拿董卓賊軍的大將人頭,來換取爵位呢?

袁紹想通了之後,就開始命令:

張揚軍和孔融軍,作為攻打虎牢關的先鋒,先行出發。

公孫瓚軍,以及曹操軍和陶謙軍,作為主力,隨後跟進。

聯軍正式打響:虎牢關戰役。

至於劉正等聯軍先鋒,就在汜水關大營休整,替曹操等聯軍看好退路。

諸侯討董,進入了第二階段。

劉正回營之後,立即召集文武開會。

討論興漢軍下一步的作戰方略。

賈詡主持了會議。

賈詡說:「侯爺,興漢軍斬汜水關將軍胡軫,擒鎮東將軍華雄,驅逐虎賁將軍李肅,拿下汜水關。」

有了這三件功勞,揚威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全軍休整,避免出現久戰疲憊的狀況,怠惰軍心,影響士氣。

聯軍為了面子,也不會在短時間之內,邀興漢軍,前往虎牢關助戰。

劉正點了點頭,於是就問馬超:「孟起,華雄最近的表現,怎麼樣呀?」

馬超說:「侯爺,華雄已經獲得了思想教員的認可,被評為三好學員。」

華雄最近的進步很快,不僅認真的學習領悟,還做到了舉一反三。

劉正點了點頭,又問賈詡:「文和,那件事情,進行得怎麼樣了呀?」

賈詡說:「已經進入了興漢軍大營,侯爺要見他們嗎?」

劉正搖了搖頭,又讓馬超,去給華雄送福利。

正在這個時候,郭嘉走了進來,對劉正說:「侯爺,董卓老賊,終於有所行動了。」

劉正接過情報一看,原來董卓老賊,居然親率十萬西涼鐵騎,和三萬并州鐵騎,親自主持,決定天下命運的,虎牢關戰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6章 聯軍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