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陳留矯詔

第154章 陳留矯詔

建安二年一月,曹操在陳留郡立旗招兵,首倡大義,矯詔天下。

曹操等陳留義士,謹以大義佈告天下:

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

今奉天下道義,書此奇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

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漢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劉正看着手中的檄文,心中就有了定計,苦苦等待的時機,終於來到了。

建安二年二月初二,劉正於中山城中心廣場閱兵,並且誓師出征。

魯肅以興漢軍首席執政官,總攬九郡政事。

興漢樓前的廣場上,大軍魚貫而入。

劉正站在觀禮台上,左右分別是郭嘉和賈詡。

身後站着陳到,典韋,趙雲,黃忠,馬超,廖化和龔都。

董奉和王越,都沒有出現在觀禮台上。

劉正命人抬出興漢軍的大旗,由陳到的紅衣衛,派出一個營,作為護旗營。

緊接着著,又請出了另一面大旗。

在第二面大旗上,寫着「討董」兩個大字。

同樣也出動一個營,作為護旗營。

兩個護旗營,走在閱兵式的最前方。

所有的人都高喊著:「興漢!討董!」

廖化龔都的特戰營,一身迷綵衣,臉上也是花花綠綠的,身上散發出冰冷的氣息,恍若鬼神。

特戰營沒有喊口號,只是握緊了手中的一尺短刃。

在兩個護旗營,身後的中間位置上,站成了一個小分隊。

緊接着,三千紅衣衛,在各自營長的帶領之下,站在了預定的位置上。

三千黑衣人衛,黑甲罩面,馬蹄聲重。

三千神弓軍:一千強弩,兩千張硬弓。

三千白馬軍,銀槍白馬,就是三千個趙雲。

一千學生軍,穿着制式軍裝,騎着高頭大馬。

董奉的一千醫務兵,照樣整隊入場,白衣白帽,與冰天雪地,融為了一體。

討董支隊,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訓練,配合得天衣無縫。

劉正看着,一萬六千多名,興漢軍戰士,一種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一萬騎兵,六千多名步兵,就是討董支隊的人員構成。

劉正說:「興漢軍的弟兄們!」

大家在幽州,吃香的喝辣的,每天按時訓練,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然而在興漢軍,控制範圍之外的土地上,漢室百姓正過着,水深火熱的日子!

更有大奸賊董卓,和他的董卓軍,禍害百姓,無惡不作。

典軍校尉,魏武鄉侯曹操,陳留立旗聚兵。

我等作為興漢軍的主力,響應義舉,當仁不讓。

為了漢室百姓,不滅董卓,誓不罷休!

命令:

各部按照計劃,依次出發,參與陳留會盟。

建安二年三月。

劉正帶着興漢軍,進駐燕縣,得知三師兄曹操,屯兵封丘,負責接待各路諸侯。

二師兄袁紹,屯兵酸棗,正在佈置會盟營地。

大師兄陶謙,屯兵小黃,一萬陶謙軍,全是丹陽精兵,大將曹豹,謀士陳登。

安城令劉備,帶着一千劉備軍,馬弓手關羽,步弓手張飛,還有謀士簡雍。

劉備駐軍浚儀城外。

四師兄袁術,屯兵開封,轉運糧草。

……

說到討董會盟故事,就得說起北軍校尉,長沙太守孫策。

由於他們,在西涼平叛的過程中,損兵折將。

返回長沙的時候,已經是元氣大傷了。

周瑜絞盡腦汁,奈何出產不足,所以省吃儉用,才湊出了五千孫策軍。

當孫策接到曹操的檄文之後,就找周瑜前來商議。

孫策問:「公瑾,曹操矯詔,邀大家討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周瑜說:「伯符志在天下,這諸侯討董是大義所在,必須要去參加。」

孫策藉機甩鍋,讓周瑜想辦法籌糧。

周瑜心裏很清楚,長沙地方,戶不足三萬,民不足十萬。

即便是掘地三尺,也滿足不了大軍所需。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周瑜冥思苦想了三天,終於想到了辦法——找荊州刺史王睿,借糧。

孫策留下程譜看家,帶着周瑜和黃蓋、韓當二將,以及五千孫策軍和數日的軍糧,北上襄陽。

王睿見孫策入襄陽,忙迎接進城,雙方在襄陽刺史府坐定之後,周瑜拋磚引玉,說出了借糧的意圖。

周瑜還反覆的強調,這是為了天下大義,還請王睿,務必要支持孫策軍。

王睿也接到了,曹操的檄文,正愁無將可用。

見到孫策軍缺糧,於是就顧左右而言他,暗示孫策,向刺史府效忠。

孫策習慣了說一不二,怎麼可能投奔王睿,於是就虛以委蛇。

借糧可以,投靠免談。

王睿見孫策,沒有投靠之意,他的熱情就冷了。

王睿推脫說:「孫太守,本刺史也是有心無力。」

正在這個時候,劉表派來催糧的信使到了。

王睿忙寫下了撥糧的手令,安排人替劉表送糧。

黃蓋見王睿,有糧不借,以為他是故意的怠慢孫策軍。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

手中的鐵鞭一砸,王睿頭破血流。

周瑜忙喚人救治,只可惜黃蓋用力過猛,王睿死於非命。

得,孫策討董,尚未成行,先枉殺上官的惡名,是跑不掉了。

孫策見事態嚴重,忙命令親衛,將刺史府中的大小屬吏,一併誅殺。

十餘口人,死於非命。

其中有荊州八大家的精英人物,也無罪遭屠。

至此,荊州豪強,深恨孫策,認為他不講規矩。

劉表絕了糧草,與賊再戰失利,後來得知孫策——搶了南軍校尉部的軍糧。

本來「往日無怨,近日無讎」的兩個人,那一絲淡薄的西園同袍情誼,從此煙消雲散。

劉表立誓——不殺孫策小兒,劉景升誓不為人!

孫策和劉表之間的仇怨,就這樣結下了。

孫策拿着手令,出了刺史府,命令韓當去官倉,提取糧食。

荊州蒯越,知道了孫策的惡行之後,只得如數撥付,送走惡人。

然而孫策不過是長沙太守,蒯越卻是刺史府長吏,這口惡氣,得出!

於是蒯越,故意不撥付南軍糧草,反而寫信告訴劉表,是北軍孫策搶了糧草。

劉表心知肚明,對蒯越也恨上了,才有了重蔡家,而輕蒯家的決定。

……

孫策得了糧草,整軍北上陳留,直奔酸棗大營。

諸侯大軍,雲集酸棗,共同謀划誅董方略。

第一鎮,征北將軍,興漢侯劉正,兵一萬六千。

大將:趙雲,陳到,黃忠,典韋,馬超,廖化,龔都。

謀士:主簿郭嘉,行軍司馬賈詡。

第二鎮:巨鹿太守,任縣侯袁紹,兵兩萬五千。

大將:顏良,文丑,高幹,張南,蔣義渠。

謀士:田豐,許攸。

第三鎮:典軍校尉,魏武鄉侯曹操,兵一萬三千。

大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樂進,于禁。

謀士:荀彧,戲志才,程昱,司馬朗,滿寵,毛玠。

第四鎮:徐州牧,丹陽侯陶謙,兵一萬。

大將:曹豹。

謀士:陳登。

兵強而將寡,陶州牧無能啊!

第五鎮:南陽太守,右軍校尉袁術,兵一萬。

大將:紀靈,張勳,雷薄,俞涉,劉勛。

謀士:楊弘,閻象,李豐。

第六鎮:長沙太守,新野侯孫策,兵五千。

大將:黃蓋,韓當。

謀士:周瑜。

第七鎮:安城令劉備,兵一千。

大將:關羽,張飛。

謀士:簡雍。

第八鎮:北海太守,孔融,兵三千。

大將:武安國。

第九鎮:冀州牧韓馥,兵一萬。

大將:潘鳳,韓猛。

謀士:審配,郭圖,辛評,辛毗。

第十鎮:平北將軍,白馬侯公孫瓚,兵八千。

大將:嚴綱,公孫越,公孫紀,鄒丹。

謀士:魏攸。

第十一鎮:上黨太守張揚,兵三千。

大將:穆順。

其餘刺史太守,各將兵一萬,大將均是無名之輩,不值得一提。

共計二十一路諸侯,大軍二十萬。

按照各自的級別,公推劉正首座。

劉正沒有退讓,他已經想好對策了。

正在眾人排定坐次,想要商討會盟大計的時候。

許攸進了中軍大帳:「主公,不好了,袁司空一家,被那董卓老賊殺害了。」

原來是那相國董卓,得知曹操造反,袁紹等人紛紛響應之後,於洛陽城中,殺司空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中身高三尺以上者,共計五十餘人。

殺完人之後,董卓余怒未消,派一名與袁家親近的小官,帶着五十幾顆人頭,到酸棗大營,向袁紹等人示威。

為了避免劉正誤會,還寫了一封信:

經查,司空袁隗,太僕袁基,舉家兵以為內應,試圖擾亂洛陽城的秩序。

本相國迫於無奈,只得抓起來殺掉。

這應該不算是禍連家人吧!

袁紹不看則罷,看過之後,氣得一口老血,噴涌而出。

袁紹仰天怒吼:「董卓老賊,我袁本初和你,誓不兩立!」

說完,跪在袁隗的首級前,放聲大哭。

急怒攻心,暈倒在地。

劉正和曹操,忙上前相救。

袁紹醒轉之後,哭着對劉正說:「七郎,你一定要替袁家,報仇雪恨哪?」

劉正說:「二師兄,國恨家仇,這酸棗會盟,得你來主持。」

正在這個時候,郭嘉來報說:「侯爺,董卓老賊殺完袁家之後,余怒未消,一把火燒掉了洛陽城中的興漢侯府,負責看門的老人,不願意逃離,與侯府一同化為灰燼。」

劉正大怒說:「董卓老賊,毀我家園,害我家人性命。這筆賬,我先記下了,一定會有清算的一天。大家都聽我說……」

大家與董卓,都是國恨。

二師兄袁紹,家人遭戮,國恨家仇,集於一身。

我劉正蒙大家錯愛,忝居主位。

本來不應該推辭的。

然而袁門遭難,袁家雙子,尚且健在。

若是我越俎代庖,佔了盟主之位,那豈不是,置兩位師兄,於不忠不孝的境地嗎?

劉正提議:

任縣侯袁紹,為盟主。

右軍校尉袁術,總督糧草,支應各方。

興漢侯劉正,徐州牧陶謙,魏武鄉侯曹操,均為副盟主。

其餘各路諸侯,自行選擇盟友,聽盟主號令行事。

大家都有什麼意見嗎?

曹操說:「本初,這袁家的仇,得你親自去報,我這一萬三千人,都聽你的調遣,為了報仇,曹操軍上下,義無反顧。」

袁術哭着說:「大哥,什麼都別說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的一萬人馬,也聽你的。」

陶謙說:「二郎,沒什麼可說的,我的人,也歸你調遣。」

劉正說:「二師兄,盧門七郎,共同進退!」

有了盧門中人的領頭。

其餘眾人一致同意——推舉袁紹為盟主,報家仇國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4章 陳留矯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