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董重之死

第143章 董重之死

董卓駐軍潼關,徘徊不前。

大將軍何進也嚇得不輕。

為了不讓董卓,名正言順的,進入京師洛陽城。

何進與陳群,商議之後,決定調動袁紹的,中軍校尉部,圍攻董重的驃騎軍駐地。

五千驃騎軍,可是對外版的羽林郎。

不僅傳承了冠軍侯,開疆拓土的理想。

更把他的忠勇之心,刻入了骨髓之中。

中軍校尉部,深得大將軍何進的器重。

裝備器械,都是洛陽城府庫中,最精良的好東西。

一方是老牌的精銳之師。

另一方是新銳的後起之秀。

捨我其誰的氣概,在兩支隊伍之間,爆發出了,最大的戰鬥熱情。

顏良大喝一聲:「槍盾兵們,主公就在身後看着呢?」

三千槍盾兵,沒有多餘的話,起盾,架槍,一齊上前三步走。

前鋒壓向了驃騎軍的拒馬。

文丑也說:「強弩兵的傻小子們,功勞就在眼前,能不能夠拿到手,就看你們自己的了。我也是武將封侯,殺敵成名。」

征北將軍劉正,大家都聽說過,也見識過了吧!

想當初,在幽州討伐黃巾軍之前,他不過是一個鄉兵統領。

兩戰成名之後,也不過是幽州軍編外的一個校尉。

論身份,與中軍校尉部的大家相比,那也差了好遠。

然而南陽數戰之後,興漢軍立下汗馬功勞,前線主帥滿意,朝中大臣敬重。

漢帝親封,加官進爵。

興漢軍萬眾一心,連番血戰,在將軍盧植的統一指揮下,在平鄉縣城之中,救大家於危難之間。

廣宗城頭之上,與大家並肩戰鬥。

西園酬功之時,漢帝戲謔,中官捉弄。

以酒侯虛爵,讓天下人不齒。

興漢軍上下,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嚴格要求,勤加訓練。

是以西園八校尉之中,終有興漢軍的一席之地。

平賊校尉部,力斗河東衛家。

終於在京師洛陽城,站穩了腳跟。

西園演武之後,酒侯實至名歸,興漢侯的大名,第一次讓天下人側目。

涼州平亂,隴縣一戰而定。

更是拒絕了,雍州牧皇甫嵩大人的亂命。

保全了大家的性命。

典軍校尉曹操,不聽勸告,三千典軍校尉部,客死他鄉。

河東討賊,由中郎將而晉安北將軍,第一次實現了,由將而帥的轉變。

幽州平亂,由雜號將軍巔峰的鎮北將軍,變成了常設將軍——征北將軍。

大軍主帥劉正,更是成了,食邑一萬二千戶的興漢侯。

這可是實至名歸的萬戶侯。

少帝承統,追加食邑八千戶,興漢侯由縣侯,變成了郡侯。

第一次超越了,主公袁紹,成了盧門第三人。

封侯拜將的機會,就在眼前,努力向前拼殺,大家都有機會,成為劉征北。

文丑的話很多,中軍校尉部的強弩兵們,也沒有掉鏈子。

整齊劃一的,抬臂張弩,跟在盾槍兵身後,亦步亦趨。

輪到董重,做戰前總動員了。

董重拿着,驃騎軍的制式長刀,橫刀立馬,大聲說:「驃騎軍的弟兄們,咱們生活在這裏……」

數百年了,驃騎軍的大營,就是所有人的家。

如今中軍校尉部,想要強佔去,大家都說一說,應該怎麼辦呀?

五千驃騎軍,刀出鞘,箭搭弦。

齊聲高喝:「殺!」

袁紹怒罵說:「董重匹夫,還不下馬受降!」

董重反罵說:「袁門上下,世受國恩!」

你不思報效皇家恩德,反倒做了,大將軍何進的家奴。

還有什麼臉面,與我這個,先帝親封的驃騎將軍,陣前對話呢?

袁紹被董重,一番言語羞辱。

一向傲嬌的他,當然是火冒三丈。

普通人都受不了的屈辱,更何況他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任縣侯。

袁紹不再勸降,拔出了金絲翠玉刀。

烈日曜曜,刀上金光閃閃。

袁紹命令:

中軍校尉部,全體都有,殺!

顏良奮勇,盾槍齊進。

盾砸亂拒馬,槍捅驃騎軍。

文丑狂暴,強弩逞雄。

箭矢如雨,遮天蔽日!

天空昏暗,紅日隱蹤。

既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血腥拼殺默哀;又像是在給戰鬥的雙方,一絲清涼的福利。

盾槍軍勇悍,驃騎軍無雙。

第一次嶄露頭角的驃騎軍,用他們的戰鬥力,告訴世人——姜還是老的辣。

然而他們的血氣之勇,並沒有改變天下大勢的能力。

何苗帶着,五萬北軍主力,趕來增援袁紹了。

這令驃騎軍徹底的狂暴了,大勢已去,唯死而已。

董重覺悟了,他不求斬將,只為殺人。

孤身突入盾槍陣中,以傷換命。

到最後,以命換命。

顏良追不上董重,只得將滿腔的怒火,都發泄到了,驃騎軍戰士的身上。

文丑怕誤傷自己人,也不敢下令,讓弩矢覆蓋董重的戰鬥區域。

何苗可不是善茬,直接命令北軍將士,進行無差別的覆蓋射擊。

董重萬箭穿心,盾槍兵死傷數百。

五千驃騎軍,被何苗下令,割了腦袋,裝車送到河東董家,想要震懾天下人——這就是與何家作對的下場。

顏良大怒,提刀就要與何苗拚命。

袁紹拉住了他,幽幽的說:「阿良,跟一個將死之人,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顏良雖然聽不懂,但是他還是服從了命令,收起了大刀。

董重尚未斷氣,見到何苗的暴行之後,竟然被活活的氣死了。

何苗揮刀,收了人頭,似有深意的,看了袁紹等人一眼,轉身就離開了。

五萬北軍主力,邁著整齊的步伐,漸漸的遠去。

那腳步聲,不停的錘打着,袁紹的心房。

血戰終於結束了。

三千盾槍兵,倖存者不足千人。

兩千強弩兵,在最後的混戰中,被何苗誤殺了三百,也只有千餘。

攻擊驃騎軍一戰,中軍校尉部損兵三千。

然而經過這一番鍛打之後,袁軍終於成了一支,令異族聞風喪膽的鐵軍。

敢與騎兵打對攻的步兵,而且是以衝鋒對衝鋒。

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那必勝的信心,就是屠滅驃騎軍之後,才逐漸培養出來的。

袁紹當眾承諾,開啟府庫,補充人才,袁家鐵軍,擴編兩萬。

第一次以「袁軍」的身份,面對世人。

何進最終,還是認可了,袁紹的功勞。

洛陽府庫中的好東西,也讓袁紹帶走了一半。

董重死後,大將軍何進命令百官,相互揭發董重餘黨。

三日之後,收三百人,在洛陽城中的南市官坊,與董重一家兩百人一起,腰斬棄世。

這是何進第二次,大規模的殺人。

這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劉正收到,南市殺人的消息之後,為了保全漢室的元氣。

傳檄盧門中人,並且通告天下各路豪雄:

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婦孺。

若是有人違背此檄文,妄開刑殺惡舉,天上地下,興漢軍必定,追究到底。

曹操接到檄文之後,嘆了一口氣。

回信:七郎重性命,盧門應奉行。

袁紹接到檄文之後,苦笑着說:「七郎的婦人之仁,更是變本加厲了。」

許攸問:「主公,如何回復呢?」

袁紹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最後才認命了——傳令袁軍上下: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婦孺。

都得給自己等人,留一條後路,七郎的手段,反正袁紹是不想領教的。

陶謙接到檄文之後,傳令徐州全境,奉行!

袁術接到檄文之後,默默的把抓來的人放了,還一個勁的賠禮道歉。

劉正收到回信之後,讓人在刑部院判衙門的大門口,立了一塊九尺九寸的石碑。

上面刻着兩行大字——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婦孺。

一時之間,導致了興漢軍管轄範圍之內,女子犯罪率直線上升。

刑部主事閻柔,束手無策,只得向劉正請求支援。

劉正大筆一揮,令閻柔開啟教坊,作為女子勞動改造的專用場所。

同時讓巾幗都尉黃舞蝶,配合郭嘉的夫人張寧,訓練一支女子警察隊伍。

讓女人管理女人,女人的事情,她們自己解決,男人不參與其中,避免悲劇發生。

用劉正的話說——不知道自重的女人,就讓她們見不到男人。

孤單的懲罰,就是對犯罪者最嚴厲的處罰。

張寧食髓知味,她問劉正:「頑石哥哥,這個處罰,是不是太重了呢?」

劉正嘆了一口氣,對張寧說:「女人想要幸福,就得自重。」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男人犯了錯,還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對於女人來說,一旦犯了錯,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正告訴了張寧,一個美麗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張寧聽完之後,對劉正說:「頑石哥哥,那李甲也太不是東西了吧?」

劉正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對於女人來說,一失足成千古恨!」

當女人拿身體,換取利益之後,她的那顆心,就已經綠了。

沒有哪個男人,願意接受一顆綠化了的女人心。

其實李甲,真正放棄杜十娘的原因,並不是同行之人,所出價的那一千金。

而是杜十娘,想要成為李甲的正室夫人,更想讓李甲與家人決裂。

李甲的前程,全在李家,一旦私奔,憑他那手無縛雞之力的身體,如何生存呢?

杜十娘的悲劇,在於她沒有想清楚——一個沒有前程的男人,還是她心中的那個男人嗎?

同樣的道理,一個不為男人着想的女人,還是男人想要的,那個女人嗎?

李甲是男人,而且是一個有野心的男人,他怎麼可能忍受,私奔之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女人想要幸福,不僅需要擦亮眼睛,更需要智慧。

她要明白男人的需求,再給自己準確的定位,否則就是一個悲劇。

夫妻同心,白頭偕老!

夫字在前面,就表示著,女人必須要,跟上丈夫的步伐。

一旦落後,就再也不可能,獲得幸福了。

除非委屈求全,把自己當成花瓶。

然而紅顏易老,花瓶易碎。

還是努力的,跟上男人的步伐吧!

永遠都不要指望着男人,會停留在原地,等待着誰。

女人當自強。

女人只有強大了,才有資格選擇,心中想要的男人。

張寧終於明白了,她能跟郭嘉走到一起,與她的自身強大和聖女身份,是分不開的。

試想一下,如果她不潔身自好,郭嘉會那麼寶貝她嗎?

倘若她沒有聖女的身份,一個沒有自保能力的女人,郭嘉敢那麼寶貝她嗎?

林小妖的悲劇,就在於她沒有自保能力。

關於這一點,劉正也無能為力。

好在林小妖知道進退。

倘若她也像那杜十娘,讓劉正放棄興漢軍,她的未來,只怕會有更多的痛苦。

一個為了女人,放棄事業的男人,終究會失去那個女人。

到頭來,事業沒有了,女人也保不住。

由董重之死引起的變故,居然上升到了保護婦孺的層面,更是升華到了,女人自強的這個話題上。

這讓劉正,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因為劉正的感慨,所以停止了前進。

郭嘉來到了梅園,他帶來了一個消息——董老太后,在河間驛庭,病逝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漢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3章 董重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