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禍不單行

第266章 禍不單行

三月十五,閣臣楊嗣昌死亡的消息傳到北京,崇禎大驚。

楊嗣昌算是崇禎為了中興大明,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當然若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像楊嗣昌分析的那樣,殲滅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后,穩定中原,然後揮兵北上,驅逐韃子,收服關外失地,他崇禎也就成為一代明君,而楊嗣昌也成為了一代中興之臣。

可惜,明軍左良玉和賀人龍等將內部不和,且為了保存各自實力,均不服帥令調遣;楊嗣昌雖是戰略家,然而具體用兵還是欠缺,一路流寇前面跑,他在後面追,疲於奔命,結果丟了福王、襄王性命;同時剿餉和練餉的徵收大大加重了中原各地百姓的負擔,本來就已經無法生活,更加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李自成和張獻忠才會一次一次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這也是大明走入了一個怪圈,為了平定流寇之患,必須用兵,用兵就需要加餉,而加餉增加百姓負擔,當無法生存之際,百姓就成為了流寇,這樣稅越征越多,流寇也是越剿越多,大明的形勢越來越差,楊嗣昌之死,無疑讓崇禎皇帝中興夙願喪失最後一絲信心。

太和門內朝議之際,崇禎頹然的跌坐在龍椅上,口中喃喃自語的重複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刻,他想起了逆賊袁崇煥,想當年朕是那麼信任他,結果他侍權驕縱,擅殺總兵毛文龍,私通后金,讓京師陷入韃子圍困之中,……。他又想到了卓青楓,那個青澀少年一步步的成長都是自己親眼所看,自己對他賦予重任,沒想到這廝會背叛自己,效仿左良玉等人擁兵自重,可恨、可殺。

面對皇帝失魂奪魄的神情,諸位大臣皆是默默不語,對於楊嗣昌,他們更多的是痛恨,此人雖有才,但心胸狹窄。因皇帝的寵幸十分驕縱,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與一些大臣不和,只要抓住機會,楊嗣昌便會落井下石。當年盧象升主戰,楊嗣昌主和,結果盧象升不聽楊嗣昌告誡執意出兵,結果楊嗣昌對於盧象升被圍聽之任之,不是卓青楓突襲岳托,盧象升必死無疑。

此時,戶科給事中左懋第出班彈劾:「臣左懋第彈劾師楊嗣昌,自其督師以來,虛恢欺飾,所到之處,皆以精兵護衛,在蜀失誤造成張獻忠出川襲破襄陽,李自成襲破洛陽,福王、襄王被殺,社稷危矣,而楊嗣昌獨存,可見楊嗣昌之心當誅。」

崇禎冷冷的看着左懋第,他的心中何嘗不知道楊嗣昌的辛苦與可憐,但是左懋第也是忠臣、直臣,所彈劾的也是實情。他擺擺手,制止了左懋第的彈劾,有氣無力的說道:「楊閣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況,他是有功勞的,加封楊嗣昌為太子太保。」

左懋第想要繼續彈劾,不想看到皇帝疲憊的神情和陰厲的目光,最終也贊道:「皇上英明!」

當日夜間,崇禎皇帝召閣臣范復粹、張四知、謝升、魏照乘、陳演,禮部尚書林欲楫、侍郎王錫兗、蔣德璟,兵部尚書陳新甲,禮科都給事中葉高標,戶科右給事中章正宸,禮科右給事中李焻,兵科給事中張晉,駙馬都尉冉興讓等於乾清宮之左室。商議福王、襄王被殺之事。

崇禎哭泣道:「朕不德,致使福王和襄王遭到戧殺,是否我大明氣運已盡啊!」

內閣首輔范復粹亦是老淚縱橫,顫巍巍行禮道:「非皇上之罪過,也並非我大明氣運已盡,實在是流寇猖獗,而各地流民眾多,容易被流寇招納,當務之急,老臣以為中原各地當設粥廠賑濟災民。」

范復粹雖然無能,但是賑災提議無可非議,崇禎聽着也是無奈,心中暗暗罵道:「賑濟災民,你以為朕不想嗎,可是銀子呢?」他將目光看向了戶科右給事中章正宸:「章愛卿,這事就交由戶部處理吧!」

章正宸聽言心中一顫,戶部哪裏還有銀子,雖然自己只是小小的戶科給事中,但是戶部早已經是寅吃卯糧,卯糧早就吃沒了,辰糧、巳糧都沒了,南直隸剛剛到的三百萬兩稅銀,前幾日就讓兵部要去了兩百萬補發遼東、陝西、河南所欠軍餉,剩下的京官欠餉、工部所欠修河的銀子、各地的城防修繕等等。

「皇上,微臣只是小小的給事中,銀子恐怕還要尚書大人籌集,不過據臣所知,這太倉可是一兩存銀都沒有了。」章正宸表情誠懇,頭稍稍的低垂,以顯示對於皇家威嚴的尊重。

「前些日子南直隸不是剛送過來三百萬兩嘛,怎麼又沒錢了?」崇禎顯然有些不喜,戶部這些官員就喜歡一天到晚的哭窮。

「那三百萬兩還沒進太倉都被撥付各部用於彌補虧空了,兵部用了……。」

崇禎聽着章正宸的呈奏,眉頭越皺越緊,但一想到戶部尚書那張老臉,最後終於打斷了章正宸的述所,無奈的說道:「朕從內帑拿出十萬兩用於賑災,同時命各地遣送流民回到原籍。」

隨後,禮科都給事中葉高標提議福王之位,由福王世子朱由崧襲,崇禎應允,同時命司禮監太監王裕民慰勞福王世子。

楊嗣昌和福王之事稍稍解決,從三月十八開始,南京方面陸續傳來不利的消息,東廠掌刑曹正尹被誅,南京諸位官員被困南京皇城;劉良佐、黃得功、劉鎮藩三路兵馬全部戰敗,福建鄭芝龍不戰而退,其中浙江總兵劉鎮藩被梟首送往南京,明軍損失近十萬。直到四月初八,南京方面才傳來消息,浙江全境淪陷。

崇禎大為震怒,這丟了南直隸和浙江全境,無疑大明稅賦減少了一半,後面還如何用兵。隨即下令左良玉進攻襄陽鎮軍,劉良佐進攻徐州鎮軍、黃得功進攻安慶鎮軍,不得有誤。結果三位總兵都是不聽調令,打農民軍他們感覺勝算還大些,對於鎮軍三位都是吃過大虧,紛紛上書崇禎,意思是都是大明軍隊,同室操戈對於眼下局勢不利。

南京方面青楓也上表,表示自己無意謀反,只是被誣陷反抗而已,至於欽差被殺和圍困皇城純屬誤會,一再表明,鎮軍乃是大明之軍,此國難危急時刻,當效仿左良玉、劉良佐等將報效朝廷,同時提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說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6章 禍不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