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上海

第149章 新上海

卓青楓重返南京,尤其是身兼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橫波府在南京的地位如日中天,權傾一方。而橫波府改革發展思路就是:

經濟上牢牢把控吃穿住行這些維繫民生的基本行業,輻射上下游產業;政治上強化橫波府成員在南京六部和南直隸各地方政府的滲透,以及掌握金陵周報這個輿論導向;文化上以禮部改革為基礎,建設各種文藝團體,繁榮各類文化的交流;軍事上以峴山五萬鎮軍為根基,橫波府各地鏢行護衛一萬為依託,大力推進南京兵制改革。

上海的試點工作為重中之重,要從官到民牢牢把控,讓上海真正成為自己的試驗田。

崇禎十一年九月初,松江府上海新城經過大半年的建設,已經初具現代城市的雛形。做為一名工程師,青楓可是經過精心調研、精心謀划,並把自己的未來發展思路全部灌輸給了王強,讓王強帶領一幫已經培養了兩年的工程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上海的建設中。並且在上海成了建築研究院和上海建造局,規劃建設的CBD高達七個,早些年投入的上海碼頭、船廠也都發揮了作用。

上海新城的道路整齊平直,全部鋪滿青磚,兩側置上綠化,雨污水採用兩側分流的模式,設立很多地下儲水池,儲備地下水,配上必要的消防設施。整個功能區劃為未來上海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土地、水源、各種配套資源等空間。

如今上海缺的就是人了,如何把人吸引過來,一種是政策上的強制遷移,如朱元璋遷移萬戶入南京等;一種是利用上海自身的魅力來潛移默化的吸引人口。

後世很多城市也都是這樣做的,這就是所謂的吸血城市和造血城市的區別。比如後世的深圳,他的發展就是舉全國之力來打造所謂的世界之窗,「霸都」合肥採取行政命令強行吸血安徽其他城市。但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基本上靠自身的魅力來吸納外來人口,一旦失去外來補血,兩類城市自然發展結局不同,一時的繁榮不是真正的繁榮。

調研了上海縣和松江府後,青楓以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在新建成的松江大廈會見松江知府方岳貢和松江地方名士以及富商。暢談松江未來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以及會帶給大家的成果。

自從上次松江殺了徐三公子,抄了徐家后,青楓在松江有着無人企及的威望,何況目前橫波府已經壟斷了松江一半以上的生意,各家都與橫波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原來恃才傲物的松江名士們都收起了高傲的頭顱,恭敬的參拜青楓大學士。

所有的會談均在友好祥和的氣氛中進行,雙方進行了熱烈、而富有建樹的交流,最後達成了共同的目標,建設美好松江,美好上海。

上海未來是開放的,面向世界上所有的人,無論是誰,只要遵守上海的新規則,自願為上海的發展貢獻力量,都可以成為上海的一份子。在這裏將沒有戶籍,所謂的戶口管理,只是簡單的統計管理,不會成為一種障礙,所有的人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從出生、上學到參加科考等。

座談會後,青楓留下了夏允彝、陳子龍、李雯、宋征輿四人,以前的事情都不用再說,所有的恩怨在上次松江抄家之時已經放棄。

在青楓心中,雲間三子是有氣節,有學識的、有作為的一類人,他們絕不是所謂的復社四公子之流,整天沉迷於青樓妓院,附庸風雅,沽名釣譽之徒。雲間三子因為限於時代的局限性和禮教文化的熏陶,很多事情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不敢為。

青楓示意四人不要緊張,而是自己有些想法與他們單獨交流。

「本官明白你們幾人讀書不是單純的為了做官,而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這也是每一個年輕人共同的願望。我知道,你們一直對於本官有很大的誤解,這裏我希望放棄各自的成見,真心為上海謀划好未來。」

「大人誤會了,我等幾人早就拋棄了過去的成見,對於大人我們只有佩服,沒有偏見。但是對於大人的一些舉措實在難以理解。」夏允彝比雲間三子大了十到二十歲,性格也是直爽無比,他首先說了自己的看法。

「哦,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敞開心扉說說你們理解不了的事情。」青楓伸伸腰,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禁制纏足一事,就很難理解,既然大人提倡自然和諧,尊重百姓的自願,那為什麼要強制禁制纏足呢,自願和禁制兩者之間豈不是矛盾?」夏允彝一出口便是改革的關鍵之處。

青楓捋了捋鬍鬚,微微點頭,「瑗公提的問題很好,恐怕許多人都這麼想。但是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事不正是我們需要做的嗎?生瘡的部位早已經腐爛,還要讓其繼續發展,無異於剜肉補瘡,越來越爛。南轅北轍更是需要一種強制力來改變其方向,要知道纏足本來就是宋開始的一種陋習,習慣了這種陋習,反而認為是正確的了。」(夏允彝字彝仲,號瑗公)

「嗯,大人說的有理,但是這種方法是不是過於嚴苛?」李雯點點頭,還是將心中的想法吐出。

「不剜腐肉,怎見新肌。不下猛葯,如何去痾?既然我們找到了腐肉的根源,何不忍住暫時的痛苦,直接用刀將腐肉連根拔起,只有這樣新肌才能飛速新生,這才是最好的靈藥!如果只是想,那永遠也無法改變。做,才是新肌的開始!」

李雯站起躬身行禮道:「多謝大人教誨。」

「大人準備如何建設一個美好的松江與上海呢?」陳子龍想起了青楓描繪的藍圖,心中也是激情澎湃,振奮不已。

「懋中這個問題問到了關鍵,上海不是我卓青楓的上海,而是大家的上海,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的雙手來完成,而人,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青楓看了看四人,微笑着問道:「你們明白了嗎?」

陳子龍等四人俱起身行禮,齊齊答道:「我等明白,願意為新上海貢獻綿薄之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9章 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