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結局

第二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結局

PS:感謝書友一路陪伴,今日本書大結局,還會有兩章左右後記。另正在挖新坑,請書友們繼續支持,謝謝!

冒襄的名聲,加上皇帝對不繼續追究杭州府逆案的默認。

使得群龍無首的各勢力偃旗息鼓以自保,並投向冒襄以求得到庇護。

冒襄的影響力、號召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而冒襄對皇帝戰略思想的執行,更是達到了惟命是從的地步。

於是皇帝對內閣、軍機閣的全盤控制力得到穩固,朝野上下,迅速擰成一股繩。

漢明朝,從此進入了戰爭與內政並存的高速發展之路。

……。

漢明元年金秋。

朝廷遷往中京。

由此開創了一國京都無城牆的先例。

國資司以租代售,將四萬畝土地,平價出租給國內商人、平民,並將剩餘的二萬多畝土地,高價租賃給番商,此舉,令朝廷在民間的威望提升了一大截。

漢明元年初冬。

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部共四萬七千人,兵臨清盛京城下。

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和圍困,清廷選擇獻城投降。

清太后布木布泰、清帝福臨、范文程、洪承疇等千餘清臣被羈押,次月,奉旨由大運河押送至中京。

清國滅亡!

漢明朝接手了清國關外所有土地、人口,恢復了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為軍政合一建制,恢復了兀的河衛、卜魯丹衛、福山衛斡難河衛等二十七衛的駐軍,郢國公高一功、皖國公劉體仁分別被任命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被派往極北奴兒干,整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麾下,共二十七衛,駐軍五萬一千人,以配合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部平定、肅清北方各部族叛亂、反抗。

同時,重新開通了前明東西兩條驛道,保證文書傳遞、貢賦糧餉的運送。

漢明二年,元月。

清太后布木布泰、清帝福臨、范文程、洪承疇等千餘清臣被押送至中京。

城中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全城煙花禮炮齊鳴,臣民載歌載舞歡慶著歷時十年得到的勝利。

但從次日開始,輿情開始發酵,數以萬計的民眾在皇城宮門前,向朝廷建言處決韃虜君臣、誅殺漢奸!

隨着越來越多的民眾向皇城聚集,冒襄是實在沒轍了,他只能入宮請皇帝示下。

……。

中京的整體格局,與應天府基本無異。

倒不是說皇帝懶到不想做出改變,而是皇帝確實喜歡天圓地方、阡陌縱橫佈局。

整個中京,也就皇城建了高聳的城牆,那還是冒襄率朝臣再三勸諫的結果。

宮城裏也有乾清宮,乾清宮也有乾清池,挖的。

乾清池很大,佔地方圓百畝。

皇帝在釣魚,這麼天,皇帝每天都來釣魚,池中有魚,養的。

在皇帝身後服侍的十多個內侍,心裏也一直很奇怪,皇帝每天釣到魚,卻總是放生回去。

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可他們不敢問,怕一問就惹惱了皇帝,雖然這天子真不象以前的天子,皇帝平易近人,卻喜怒無常。

譬如,皇帝不讓宮裏內侍下跪,這讓宮裏內侍、宮女實在是擔驚受怕了好些天,後來才明白,是真的不用下跪了。

譬如,皇帝允許外臣進入內宮,大夥都想不通,這內宮能讓外臣進嗎,要知道男女有別啊。

再譬如,皇帝很少傳膳,皇帝喜歡自己動手,宮裏的御膳房御廚差點就失業了。

不過,今日好象有些不同了。

隨着內侍前來稟報,首輔進見,皇帝正好收桿,一條青鯉。

皇帝沒有再次放生,而是口諭,「送去廚房!」

……。

「辟疆,你來得正好……朕釣了條大魚,今日,你有口福了!」

吳爭爽朗的笑聲,讓冒襄苦笑不已。

皇帝請客,臣子是多大的口福啊?

可惜,皇帝不傳膳,要自己下廚,這不是不務正業嗎?

可冒辟多次勸諫,皇帝都不聽,冒襄也就只能當作沒看見了,總不能為了這事,去惹惱皇帝吧?

可皇帝的廚藝,是真不咋樣,倒不是說不敢恭維,而是根本無法入口。

按皇帝自己的解釋,說是鍋太大、沒調料、火候難以把控……瞧這話說的,御廚哪個不在背後翻白眼,埋怨皇帝要搶他們的飯碗?

「陛下,臣就是來奏事的……家裏已經備下了,就不叨擾陛下了!」冒襄陪笑道。

「嘖……!」吳爭沒好氣地指著冒襄道,「冒辟疆,朕知道你嫌棄朕的手藝……放心吧,今日朕不動手,讓廚房做!」

冒辟疆聽了,長吁一口氣,拱手道:「……如此,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吳爭哈哈大笑,一拽冒襄,「走,偏殿說事。」

……。

「區區千多俘虜,有這麼難辦嗎?你是當朝首輔,是殺是留,不就是你一句話的事嗎?」吳爭古怪地看着冒襄,「……朕算是明白了,你冒辟疆是想禍水東移,讓朕替你背鍋……對吧?!」

「……陛下,臣是真想不出轍了……若說盡殺之,那可是一千多人哪……可若不殺,輿情鼎沸,怕引起民憤……!」

冒襄是真頭痛,他覺得,若是在北伐時期,殺了也就殺了,可現在,敵人投降,清國滅亡了,天下盡入朝廷之手,說起來,這些人也已經成了天子子民,這個時候,若殺個血流成河,確實有悖聖賢之道。

吳爭呵呵一笑,「先喝酒,喝完再說……你好些日沒來宮裏了,朕想找個合適的人喝酒都沒處找!」

冒襄苦笑道:「陛下啊……您就不能先示下……臣也好陪陛下盡興嘛!」

「也對啊?」吳爭呵呵笑道,「好……那朕先問你,這千餘俘虜中,清人有多少?漢臣有多少?助紂為虐的鐵桿漢奸又有多少?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身不由己的有多少?」

吳爭一連串的問題,讓冒襄遲疑起來,試探著問道,「陛下何意?」

「清人嘛,本就敵對,各為其主,無可指責……如今降了,既往不咎就是了!」吳爭隨口道,「清軍入關,留髮不留頭,迫於無奈降了,於情可願,只要沒劣跡,給些回鄉路費放了就是,其中有才學的,降級使用亦無不可……!」

說到這,吳爭臉色漸漸嚴肅起來,「可那些助紂為虐的鐵桿漢奸必須嚴懲,不管是惡有惡報,還是殺雞儆猴……絕不能放過一人!」

冒襄稍作思忖,抬頭道,「陛下所言極是,臣其實也是如陛下這般心思……可問題是,如何鑒別……清宗室自然是無須鑒別的,人數也不多,僅二百多人,可漢臣呢,誰來證明他們是迫於無奈,還是甘心助紂為虐?尤其是象范文程、洪承疇等,罪證確鑿,可他們皆稱,為陛下做了不少事,而此役我軍兵圍盛京,他們勸說清廷投降,也出過不小的力……這真要論起來,是罪大於過,還是過大於罪……還請陛下賜教!」

吳爭笑了,點點冒襄,然後指了指宮女端上來的那條已經被烹了的魚。

「此魚有錯嗎?」

冒襄一怔。

吳爭繼續道,「朕認為它沒錯……如果不是你冒辟疆進宮,朕會將它放生……可是現在,它成了一道佳肴,為何?」

冒襄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帝王無情,指的應該不是帝王沒有七情六慾,而是指帝王不該去辨別對錯!」吳爭悠悠道。

冒襄皺眉,微微吸了口氣。

「朕的子民在皇城外聚集請願,你冒襄是當朝首輔……。」吳爭將酒罈子重重往桌上一頓,「你是想胳膊肘往外拐,寧可屈了朕的子民,也要為那些無良無德之人討個公道嗎?朕是不是可以認為,你冒襄還是在同情所謂的同窗、同道、舊日同僚?!」

這話誅心,冒襄悚然一驚,「可……可這其中未必沒有冤枉之人哪?」

吳爭淡淡說道,「朕看不見,也不想看見!」

冒襄心裏一跳,「這……這就是說……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首輔所諫……朕准了!」吳爭大聲說道,「來……吃酒!」

冒襄大驚,隨即苦笑。

准了?

看來,這鍋自己是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了。

冒襄舉杯,自嘲道:「多謝陛下指教……臣懂了!」

吳爭將酒一飲而盡,「……將清室中人盡數遷往東藩島,按人頭,賜清室中人宅子一間、土地百畝、銀百兩……總不能讓人說朕摳嗖吧……哈哈?」

冒襄驚愕,東藩島?

這不成發配海外了嗎?

冒襄剛要開口,吳爭抬手制止,沉聲道,「冒襄啊,朕不殺他們,還賜他們田地、錢糧,已是寬仁……你要再想待其優渥,那就是不識好歹了!」

冒襄趕緊應道,「陛下聖明……臣遵旨!」

「好了,事都解決,今日陪朕痛飲!」

「陛下請!」

……。

三日後。

范文程、洪承疇等共五百六十餘降清漢臣,被押解至大校場,接受公審。

隨後在一片「誅殺國賊」的呼聲之下,被當眾處決。

而象祖大壽、韓爌詡等三百多人被朝廷赦免,其中一百多人被留用。

朝廷的這般做法,贏得了民眾擁護。

可此時,北方出現了一個突發事件,其後果引發了朝堂兩派對立。

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部,奉旨平定、肅清北方尚未降服的各部落時,因有些部落拒絕投降,甚至聯合起來反抗,沈致遠率其麾下槍騎,屠了其中三個為首的部落,三個部落中所有男子,包括老人、孩子盡皆被殺。

事情發生之後,原本持反對態度的陳勝、錢翹恭,錢翹恭保持了沉默,而陳勝卻在另一個方向,效法沈致遠,三天時間,屠了西邊四個部落。

七個部落的覆沒,迅速逼降了整個北方,但凡漢明軍旗過處,不見站立,只見跪伏者。

可這事傳到中京,朝臣反應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支持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認為迅速肅清北方,符合朝廷的戰略和利益,應該為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請功。

而另一方,則認為清國已經滅亡,北方諸部落臣服只是時間問題,而一言不合就大開殺戒,有違聖人之道,須嚴懲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以儆效尤。

沒有中間派。

這雙方從朝堂鬧到坊間,全城皆為此爭論選擇陣營,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自己也無法分辨孰對孰錯的冒襄,只能去叨擾,正在宮裏組織太上皇、皇后、皇貴妃諸女一起燒烤的皇帝。

次日,皇帝詔令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回京述職。

朝野一片議論聲,但依舊分為兩種,一種是認為皇帝召回三人,是為了嚴懲訓誡,而另一種則認為此時召回三人,應該是論功行賞。

數日後,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回到中京。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宮城時,皇帝攜皇后、皇貴妃親自出迎至承天門外。

於是,所有人都明白皇帝心思了。

次日,皇帝下詔,晉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人為公爵。

同時詔告天下,「聖人胸懷天下,但聖人有國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漢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