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峴山之戰

第7章 峴山之戰

夜空中,樹林里想起了幾聲鳥鳴,頓時眾人都是汗毛直立,終於族長說話了:「時間到,把竹籠拉上來吧。」

於是那四個男人便用力向上拉繩,起初特別的沉重,怎麼也都拉不出水面,於是又上了四個男人,八個男人使出全身的力氣,終於把竹籠拉了上來,可是當竹籠離開水面的時候,眾人突然感覺到竹籠一下變得很輕。站在最前的一個拉繩人沒費任何力氣就把竹籠拉到了橋上。

只見竹籠一邊的蓋子已經沒了,竹籠里的屍體也不翼而飛。人群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鬧鬼了。」眾人頓時感覺頭皮發麻,股股寒氣透心的涼。就這一句,就在人群中炸開了鍋,眾人紛紛的幾欲先走。

族長人老見識廣,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自己嚇自己,大聲呵斥眾人:「大家安靜,不要瞎說,可能是竹籠蓋子被溪中亂石掛掉的。」族長這麼一說,還真有效,大家逐漸安靜下來,靜靜的等待着族長的進一步吩咐。

族長想了想,程序是沒法進行了,只得吩咐道:「今天就這樣了,大家都回去吧。」突然,天空中的一絲月色也躲進了雲中,青石拱橋下,先是嘩嘩的水聲急促的響動,接着響起了一個女子嚶嚶的哭聲,不遠處一個白影一閃,立刻消失了。

小樹林里,呼啦啦的一陣亂響,一群夜間休息的歸鳥被驚的四處亂飛,幾點綠油油的火焰飄蕩在樹林里的半空,一個女子幽怨的聲音忽遠忽近飄蕩在夜空,「還……我……命……來……。」

「看,秋雅媽媽。」這一句徹底讓這群人緊緊懸著的神經崩潰了,百十號人一窩蜂的向著村中跑去,局面頓時失控,有身體弱的,便被撞到或者踩踏受傷。

次日,村裏進行了統計,有十幾人被踏傷,還有四十多人由於受到驚嚇,發燒說胡話,族長更是一病不起,不幾日便一命嗚呼,臨死前,族長說了幾句讓大家瞠目結舌的話,他說他後悔那麼對待秋雅母子,這些年來,因為四弟的死,族長對秋雅母子一直沒有放下仇恨,經常的因公報復她們娘倆。

彌留之際,他對着一片空氣,大聲的請求秋雅媽媽原諒他,好像得到了什麼滿意的答覆,就撒手西去了。族長死後,村裏請來附近道觀的道士,大辦法事半個月,同時召開了全村大會,推舉了族長的兒子,也就是羅達的爸爸為新的羅溪村裏長,繼任族中族長,宣佈廢除了「浸豬籠」這條族規,以後在羅溪村再也沒有要人性命的族規了。

時光荏苒,半年的時間讓村裏人逐漸忘去了那場恐怖的往事。青楓也同樣淡去了那段經歷,只是時常還會想起跟在自己身後的那個小丫頭「秋雅」,想起御劍飛行的美妙。

一切又回到了從前那種平靜的生活,上學、聽老先生講六經,回家后練琴學畫。對於那本玉簡《清靜經》青楓可沒有少琢磨,但是無論自己如何的努力,仍然看不見任何東西,青楓一度懷疑是不是那個老傢伙騙自己的,又或許自己做了一個夢。

這日下午,青楓早早來到了學堂,恰逢先生正在彈一古曲《春意盎然》。青楓悄悄走到自己的桌前,把玉簡打開放在了桌上,然後自己坐下,目視着玉簡,靜靜聆聽着先生的演奏,先生技法高超,輕易的就把宮商角徵羽這簡單的音符連貫成為一首抑揚頓挫,洗滌身心的樂曲。

青楓聽着這優美的旋律,陶醉於其中,他微閉雙目,用自己的心靈體會那種感覺,他看到了山上的冰雪開始融化,雪水彙集成為小溪,嘩嘩的流向山下,初春的空氣雖然帶着陣陣寒意,但是太陽照在身上還是暖洋洋的;在溪水的滋潤下,山間的花兒綻放,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鮮艷,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連蜜蜂也來了,各種充滿春意的聲音揉和在一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響,有林中鳥叫,有蜜蜂嗡嗡的響聲,有田野里耕牛的叫聲等等。

琴音飛揚中,微閉雙目的青楓竟然發現玉簡上浮現了許多文字,模模糊糊,時隱時現,青楓也不知道這是幻象,還是實景。於是集中精力仔細看去,模糊的字跡漸漸清晰,變成了一篇文章,右側標題竟然為《清靜經》三字,下面內容已經非常清晰,是一些難懂的話語,好在每一段后都有大致的解釋。在文章的最後是講述了道家基本吐納心法。

青楓睜開雙眼,用心又進行了幾次嘗試,玉簡上的文字歷歷在目,他已經可以看到玉簡上的文字了。這是音樂的力量,是音樂洗滌了他的身心,讓他的身心與外界共鳴,這種神奇力量讓他找到了自己與自然的平衡。

如果不是老先生高超的琴藝,不是這美妙的音樂,估計青楓還需數年才能看得見這些文字。

琴聲已經停止,而青楓仍然在回味着美妙的音樂所帶來的那種飄然的感覺。老先生望着青楓的表情,甚是吃驚,他捻須問道:「青楓,說一說,你的感受?」青楓把自己腦海中所浮現的一切告訴了先生。

先生驚訝的兩嘴張開,一副完全不相信的表情,他心裏暗自思量:「難道這小傢伙學習一年半音樂就可達到『音與意合』的欣賞水平,想我司馬星曲高和寡,大明朝中知音很少,象青楓這樣對音樂天賦,假以時日,必成音樂大家。」

他滿意的笑道:「青楓,以後不必以先生稱呼我了,老朽司馬星。偷戀此間山水隱居於此,正所謂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青楓大吃一驚,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司馬先生竟然是大明第一琴師司馬星,學習這麼久都不知道老師來頭是這麼大,趕緊給先生長長的鞠了一躬,謙恭的說道:「學生怎敢直呼先生的名諱。」

司馬星哈哈一笑,「稱呼什麼都行,不過你對音樂的欣賞水平提升很快,基本上達到「音與意合」的境界,真讓我難以相信。

琴書有云:『其有得之弦外者,與山相映發,而巍巍影現;與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變也,虛堂凝雪;寒可回也,草閣流春。其無盡藏,不可思議,則音與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其中所述意境就是你剛才所見之景。

這種境界一般需要在音樂中浸淫幾十年,天賦好的也需要五年以上,而你學習不過一年多,就可以藉助於內心的想像,使感受變的如此豐富和充實。」

青楓內心卻是偷偷答道:「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我前世三十五年也不是虛度,雖然不會演奏,但是我喜歡聽啊,尤其在欣賞音樂方面還專門學習過,所以這也不足為奇。」不過這些都是青楓的心裏話,司馬星是不會聽到的。

稍稍頓了一下,司馬星接着說道:「昨日聽你彈奏,感覺你的演奏水平還是太低,只能算是入門,和你的欣賞水平真是天壤之別。

老朽一生研究音樂,尤其是古琴,寫了一本講述琴樂書籍《司馬琴理》,即所謂『二十四理』。這二十四理按照境界由高到低是指:和、靜、清、遠、古、情、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

二十四理的核心為『和』,和即是中和,乃中庸之道也,和是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脫離於琴的本身,融入自然萬物,這就是最高境界,你的演奏水平為『重』階段,而你的欣賞水平為『雅』階段。」

青楓聽着司馬星的讚賞之語,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但也是心有靈犀,又行一禮道:「感謝先生教誨,學生以後定會更加努力。」

司馬星滿意的點點頭,走出了學堂。望了望遠山,又看了看溪水,佇立良久。他的思緒飛到了北方的京師,飛到了秦淮河畔,又飛到了太湖岸邊,不覺眼中淚水涌滿了眼眶。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也就是這一年,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三十日上午京師發生大爆炸,死傷數千,不滿周歲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宮中被砸死。而在關外,后金汗努爾哈赤病死於瀋陽,九月初一日,其第八子皇太極即位,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 峴山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