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南京赴任

第68章 南京赴任

崇禎八年(1635)一月,唐王上表奏,翰林院侍讀學士、南陽知府兼禮部、工部郎中卓青楓帶領南陽軍民防禦流寇高迎祥、張獻忠部四十萬,守城五日,斃敵十萬,斬高迎祥大將黃龍,追敵上百里。

此功皆因南陽城防改進,主官卓青楓指揮得力。帝閱后大喜,擢升青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從三品)兼南陽知府,其餘職務不變。

一月,青楓秘奏皇上,今流寇已經進入河南腹地,剿寇應從速從重,錢糧之力勢必匱乏,今臣請前往南直隸為陛下每年籌集銀兩一百萬兩,以解帝憂。

秘奏到達京師之日,已經是二月初三,崇禎帝正為鳳陽皇陵被焚燒一事暴怒,暴怒后,崇禎帝下令在西北的洪承疇統兵出潼關,並限期「六月滅賊」。此後大批官軍陸續從各地向鳳陽、廬州一線開進。

軍費開支一下突破了戶部極限,崇禎八年初,戶部虧空已經達到了四百萬兩,寅吃卯糧的癥狀註定無法改變。收入沒有增加,支出卻年年遞增。

戶部尚書侯恂也是一籌莫展。為此戶部建議增加「剿餉」為鎮壓流寇的費用﹐總數兩百八十萬兩﹐分攤到田畝。內閣議后,不許,首輔溫體仁認為百姓負擔已經過重,如再加稅賦,將導致流寇越剿越多。(明末三大餉遼、剿、練三餉,目前只有遼餉。)

一時間眾多大臣無法解決崇禎面臨的財政難題。

錢,皇帝的內帑倒是有些銀子,可是那些錢都是留在必要時候才可以使用,至於什麼時候是必要時刻,崇禎自己也不知道。天啟給他留下內帑不過五十萬兩,執政八年,內憂外患之間,崇禎竟然還積攢了五百萬兩。

「朕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不能白白就便宜了這些大臣,每次打仗都是叫嚷讓朕從內帑拿錢,你們這些大臣一毛不拔。全是一**臣。」想到這裏,崇禎不覺又怒罵那些朝堂之上的所謂清流官員。

打開青楓的秘奏一看,兩眼放光,「尼瑪,每年給朕增加一百萬兩,具體細節陳述得體,也具有可行性。青楓可是大忠臣啊,深知朕意。朕用人從來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雖然袁崇煥騙了朕一次,讓朕顏面掃地,但是這次朕信你了。」

崇禎八年(1635)二月中,擢升青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兼南陽知府才到一天,新的任命又到了,升青楓為南京禮部左侍郎、南京工部左侍郎,試點改革和修復焚毀的皇陵。傳旨太監密授青楓一枚錦衣衛指揮使令牌,著改革期間可以便宜行事。

現在錦衣衛指揮使不是駱養性嗎,這怎麼又出來了一枚,聽太監介紹才了解,原來這種令牌是代皇帝執行唯一使命的時候所持,持牌之人完成任務,令牌收回,但是這種令牌很少使用,知道之人也是很少,至少要是千戶以上才知道這個令牌。必要時,持牌可以節制錦衣衛行事。崇禎皇帝的這個優點便是用人不疑,當時使用袁崇煥便是如此。

大明文官節制武官,因為文官不容易當上,而武官竟然是世襲,指揮使及其以下均可世襲,所以沒有實權的錦衣衛指揮使真不算什麼。明末的錦衣衛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不過在京師以外還是可以唬唬人的。

南陽城外十里,唐王備酒於官道之側,兄弟二人皆把酒道別。

唐王拉着青楓的手嘆息道:「兄弟,這一別不知何時還能再見,你是知道的,藩王未經允許不得私自離開封地,而兄弟你也是朝廷重臣,還要多為朝廷效力,咱們再見的機會以後當真不多啊,不過兄弟你放心,遇到困難找大哥。」

「小弟多謝大哥,感謝大哥這數月來的照顧,只是有一事小弟還是要說,大哥做事過於張揚,諸事還是低調較好,雖然皇上如今對於藩王十分照顧,可是不代表什麼事情都可以僭越,所謂明哲保身啊。」

「大哥並不是想張揚,只是大哥覺得做為朱家子孫,總要為了祖上做點什麼,尤其是流寇四起、外敵入侵的非常時期,大哥更需要做點什麼,你說呢?」

青楓只得嘿嘿笑道:「大哥,多保重,不管以後如何,小弟都會助大哥一臂之力。」

唐王呵呵笑道:「你我做事,總歸有別,但是臨行大哥也有一話相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做事過於拘泥枝葉邊角,這樣好多機會都會白白錯過。」

「江山和美色你會如何選擇?」

青楓想了良久,最終喃喃答道:「或許是美色吧!」

「果然是重情之人,不過大哥我不會絲毫猶豫,江山,只要有了江山何談沒有美色。」朱聿鍵拍了拍青楓肩膀,微微搖頭。

「可是有了江山,美色或許並非你所需的美色吧,這個世界是變的,記得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哦,也許吧,但我始終都會選擇江山。」朱聿鍵目光異常的堅定。

臨行唐王命文忠貼身保護青楓,同時將陰陽術士左岩也推薦給了青楓,待左岩完成手中任務后自會前往南京輔助青楓。這樣青楓帶着文忠、阮二阮三和王城王強一幫匠戶近千人(南陽建造處)前往南直隸。

又到了南京,青楓不禁感慨萬分,一大堆問題等著自己處理,問題雖多要會分解任務。尤其是當領導,必須要放手讓下屬去干,不然自己累死了,問題也沒解決。對於單位一把手大小事全部一個人干,搞得忙的不得了,但是事情做得一塌糊塗,青楓深為感到不恥。

回到南京第一件事,青楓準備先拜見自己的頂頭上司南京禮部尚書唐大章、南京工部尚書劉定國,可惜無論禮部還是工部,兩位老大人都已經回家了。

唐尚書在崇禎七年(1634年)被調往南京任職,此時唐大章已經80歲,也就趁此返回故里。同樣崇禎七年,南京工部尚書劉定國鑄錢惡濫,南京兵部謂不便,參劾劉定國,大學士王應熊以定國座師也,擬旨庇之。

但是崇禎八年,王應熊包庇鳳陽巡撫楊一鵬和溫體仁的姻親、鳳陽巡按吳振纓,預泄詔旨,被范淑泰參劾,罷官,返巴縣,於是劉定國鑄錢惡濫之事重新被參,此時劉定國停職待勘。

這是個什麼情況,豈不是自己在南直隸沒人問了嘛,對於南京六部,青楓知道這裏是北京那些老大人退休養老的地方,沒想到唐尚書和劉尚書直接回家,自己身為左侍郎,豈不是代理一把手了,那自己的改革方案豈不是沒有阻力,崇禎啊,崇禎,你放心,答應你的一百萬兩到時提前給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68章 南京赴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