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明第一才子(三)

第49章 大明第一才子(三)

崇禎七年的官員升遷早已經不是從前那麼困難,但是殿試后沒有經過歷練,直接授予五品實職的絕無僅有。現在的崇禎朝最難做的就是官了,崇禎用官又恨官,所以對待官員一個字「狠」,官員稍有差錯輕則貶謫,重則下獄,基本上最終死路一條。

所以崇禎的官升的快,死的也快。(魏藻德崇禎十三年狀元及第,到了崇禎十六年就成為了內閣首輔,前朝後世還有很多,都是二到三年從一般工作人員走到中央領導,只要皇上喜歡,沒有什麼不可能。)

京城之內,卓青楓一時間風光無限,這大明第一才子的頭銜,引來了無數讚賞,更為可喜的是卓青楓的六百兩殺得田畹暴跳如雷,這一場賭局,青楓贏了白銀三十萬兩。田畹輸了二十萬,扣除上次贏的十三萬兩,凈輸了七萬兩白銀。即使貴為崇禎皇帝的國丈,也是如同割肉般心痛。

吳偉業可能算是最鬱悶的了,這個卓青楓,自己昨日還在品評論足,今日就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吳偉業此時依舊在翰林院擔任編修,不過很快就會提拔它用。但是此時還沒走,名義上就是從五品翰林院侍讀學士卓青楓的下屬,若是在翰林院碰見,免不了要行下屬禮。

龔鼎孳此時想死的心都有,即使明曉道德禮儀,也不免暗暗罵道:「那個小閹黨看來要壓着自己一輩子了,無論如何也沒法壓過這大明第一才子的名頭啊,尼瑪,名聲上輸了,老子還是要把顧橫波搞到手,這次再也不能輸了,嗯,就這麼辦。」

復社眾人其實還是比較慶幸的,最起碼吳國華獲得了探花,復社中進士三十五人。

可悲的是張溥輸掉了為周延儒復啟籌集的四萬兩,另外張溥看好的陳子龍、閻爾梅均落選。陳子龍雲間三子,閻爾梅復社巨子,楊廷樞贊閻「特許其曠逸跌宕、有唾吐四海之氣」,然而會試再次名落孫山。這也是兩人的第二次會試,打擊頗大。

那首三步而成的《雜詩》和《沁園春·明》也很快傳遍了大明南北各省,卓青楓的名號亦隨之傳遍兩京十三省,正如青楓自己所想,奠定了其文壇地位。

崇禎七年四月,吏部命今科進士觀政各衙門事務,練事諳律。勿要怠玩,之後將以二三甲資格選授上之。數日後崇禎詰問吏部今科進士安排如何?吏部尚書李長庚等引用選制止據會典及吏部職掌二書回奏。

洪武二十六年定一甲三名入翰林,一甲一名為修撰(從六品),二三名為編修(正七品);二甲在內為主事(正六品),在外為知州(從五品),三甲在內評事行人中書(從七品)等管在外為推官或者知縣(正七品)。

從大明的官員任職制度可以看出,一甲三名的官職品級反而低於二甲,且外官比京官高一個級別。其實一甲三名點了翰林后,基本上屬於皇帝的秘書班底,培養前途就是內閣大學士,別看品級低些,可是升遷快。二甲起步比三甲高了三個品級,而且升遷同樣快,三甲如果沒有成績,基本升遷無望,由此可見進士比同進士出身要重要的多。

六月中旬,甲戌科進士任職已定,遵循祖制。初任按照祖制來,可是一年後考核合格,一甲會升遷三個品級,二甲基本上會提升一到兩個品級。

比如二甲進士陳組綬(常州人字伯玉)初授為正六品兵部主事,崇禎八年(1635年)授兵部職方司郎中(正五品);同樣二甲許文岐初授為正六品主事,崇禎八年為南京兵部職方司郎中(正五品);而三甲進士周延儒的老師吳鍾巒授長興知縣;三甲李瑞和(字寶弓)初任南京松江府推官;三甲鄭同玄(潮州人字黃中)授六合知縣。

上述吏部選官之事,青楓自然不需考慮,四月他已經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掌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進經史、擬典禮文稿。至於侍讀學士一般為皇帝陪讀、質史籍疑義。

崇禎皇帝不僅勤奮,而且好學,除了每年春秋的經筵,皇帝還喜歡隔三差五的日講。從四月開始,青楓的日子就開始變得異常單調,除了在翰林院博覽群書,便是在內閣議事的時候一旁學習,或者是皇帝日講的時候陪讀,解釋一些突然冒出的歷史典籍等。

內閣議事在於青楓看來就如同後世單位開黨委會(黨組會),幾個副職提出建議,大家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吵,結果首輔一席話,大家紛紛贊同,只是最終的結果還要看皇帝,皇帝具有一票否決權。

皇帝有點像後世的最高領導掌控著全局,一般事宜讓內閣首輔決定,重要事情,自己一錘定音。至於青楓還和前世擔任副總的時候一樣,捧著兩腮,看一群官僚在那裏表演,人生是一場戲,黨組會就是單位的精彩大戲,內閣議事就是大明朝的精彩大戲。

四月,給事中吳甘來請發粟以賑饑。時山西、陝西自去年八月至於是月不雨,赤地千里,民大飢,人相食。民飢而亂興,而明將多殺良冒功。中州諸郡,畏官兵甚於「賊」。

疏入,初六日,崇禎帝詔發帑賑饑。時下內閣爭議為戶部虧空過大,最近數年不是乾旱就是洪災雪災,要不就是蝗災,兵災更是連年不斷,去年山西開始爆發鼠疫,一時間大明朝經濟上雪上加霜。然而即使如此,皇帝主動減少後宮開支,責溫體仁為首輔的內閣第一時間拿出帑銀救災,此時青楓內心深處已經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六月,總督陳奇瑜與鄖陽撫治盧象升合兵於上津。時流寇各部多入漢南,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

流寇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四集,誤走興安(今陝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時天雨兩旬,被困的農民軍馬疲食盡,李自成用顧君恩計謀詐降,以重寶誘奇瑜左右及諸將,陳奇瑜答應了請求。

農民軍投降之事傳至明廷,一時間崇禎和諸大臣大喜,這個起於崇禎元年的流寇之患終於結束,崇禎不僅同意了農民軍的投降,而且給予了封賞。以至於內心深處已經想到了調回洪承疇、陳奇瑜、盧象升收復北方失地,想起那首沁園春中的北國風光,不禁熱血澎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章 大明第一才子(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