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澤社聚會

第22章 澤社聚會

崇禎六年六月,內閣首輔周延儒被溫體仁排擠,周延儒託病還鄉,帝賜金銀彩緞,派人護送回鄉,溫體仁當上了內閣首輔。周延儒萬曆四十一年(1614年)一甲第一名狀元,宦海沉浮幾十年,由於其姻親陳於泰高中崇禎四年一甲第一名狀元,東林子嗣和復社成員在科考錄取人數比例過高,周延儒被彈劾在科舉會試錄取中徇私舞弊,陳於泰已經內定為一甲第一,暗中提高東林復社人員通過比例。雖然崇禎相信了周的辯詞,但是猜忌已經產生,周最終被迫辭官。

作為東林巨魁,周的辭官無疑給予了復社沉重打擊,復社領袖張溥四處走動,募集資金,拉攏江浙鄉黨,為周延儒復啟做準備工作。

復社張溥出身貧寒,但年幼好學,有神童之稱。於天啟四年(1622)開始結社評論時政,博得名望,起初取名為應社(科舉應試小組),後來改為復社(科舉重考小組),開始很多沒考上的秀才聚在一起研究考題,後來人員逐漸增多,於是考上的舉人進士為官后,為沒考上的提供幫助解答,最後演變成為一股能夠左右朝政科舉的團體。天啟六年張溥參與蘇州抗稅暴動,撰寫《五人墓碑記》,痛斥閹黨,名動天下;崇禎元年,「組織群眾」驅逐閹黨骨幹顧秉謙,從此成為天下士子當中的天皇巨星!復社的聲勢也從此震動朝野,號稱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其影響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裏都是萬人空巷,擁躉粉絲無數。

張溥與方以智關係甚密,於是來到桐城,邀請各位名士共同商議集資一事,於是有了澤社名士聚會。有桐城方以智(字密之)、方文(方的堂叔、字爾止),孫臨(方的妹夫,字克咸),錢秉鐙(又名澄之),周岐(字農父),廬州名士龔鼎孳(字孝升)、復社領袖張溥(字乾度),還有桐城及其附近的秀才士子上百人。張溥為了籌集資金特別邀請了阮大鋮參加此次聚會,阮大鋮一聽復社領袖邀請,欣然答應。知道這個消息,青楓自然帶着阮麗雪隨同前往看看這個時代風流名士的聚會,如果有可能,青楓也很想加入復社。

這個時代文人一生的理想就是科舉,登頂龍門,一展抱負,「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科舉考試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是鄉試,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科舉考試中的常科是定期舉行的,除非國家發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試時間不會變動。所以不需要預先發放通知,考生自動做好應試的準備。若遇朝廷壽誕、登基等慶典活動,還會臨時加科稱做恩科。

大明朝廷特別重視科舉,一般主持鄉試考試的正副主考官由中央委派並由當地的政府官員組成臨時機構進行主持活動。初六日考官們入闈,先舉行入簾上馬宴,凡內外簾官都要赴宴。宴畢,內簾官進入後堂內簾之處所,監試官封門,內外簾官不相往來,內簾官除批閱試卷外不能與聞他事。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初十、十四日進場,考試后一日出場。按說考試已經很嚴格了,但是科場舞弊歷來不鮮。

鄉試極低的通過率,給復社提供了大量的會員,復社隨之水漲船高,其領袖聲望也如日中天。尤其是崇禎三年的鄉試和崇禎四年的會試,復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復社成立后參加的第一次科舉考試,結果鄉試中,復社至少有百人中了舉人,其中楊廷樞等4人高中解元,復社骨幹人員張溥、吳偉業、陳子龍、吳昌時等人也都是這年中舉。到了四年的會試,除了狀元陳於泰(非復社人員,但卻是東林巨魁周延儒姻親,內定第一),吳偉業、夏曰瑚均中一甲二三名外,復社還有張溥、馬世奇等57人中了進士,結果造成了「復社聲氣遍天下」。在張溥、吳偉業師徒齊中進士,天下爭傳其文,大江南北爭以為然。各地士子紛紛求拜張溥為師,以加入復社為榮。

澤社廳上,正中坐着復社領袖張溥,方以智居左手主持,各位名士分俱左右,阮大鋮作為張溥所邀請之人,自然也是在廳內落座。可惜青楓無名無望,只能帶着麗雪和上百秀才立於園中。對於阮大鋮,方以智雖是不屑,但礙於張溥的情面,還是微微拱手打了招呼:「石巢兄。」

阮自然熱情回禮道:「密之兄,許久不見了。」可惜方以智除了打個招呼外,對於阮大鋮就置之不理,阮大鋮只得尷尬的坐在一旁。

簡單的寒暄之後轉入正題,此次聚會一是澤社併入復社,提升復社在太平、安慶地區的影響力,二是為原內閣首輔周延儒重新啟用籌集款項事宜。

張溥起身走出大廳,對着眾人輕輕拱手施禮,眾人也是紛紛回禮並齊聲拜見道:「學生等見過西銘先生。」一陣客套過後,張溥佇足而立、振臂一揮,眾人皆寂然。

此時張溥正值壯年,意氣風發,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洋溢着春風得意。他輕咳一聲,舉目四望朗聲說道:「感謝大家參加此次在桐城的澤社聚會,在場的學子們有澤社的,也有我復社的,還有些是準備加入我復社的,今天澤社正式併入復社,所以諸位放心,只要大家認可我張溥,認可復社,我張溥向諸位保證,凡是我復社成員,秋闈和春闈兩考一定鼎立推薦諸位」。

眾人一聽這話,頓時鼓掌叫好,場中還有些不是復社成員的秀才,恨不得立馬加入復社,於是眾人紛紛拜見張溥,一時間院中熱鬧無比。這時加入復社就等於提升自己的地位,「秀才不入社(復社),做官不入黨(東林),便只一半身。」另一方面則是「後生一經品題,便成佳士。」一旦加入復社,生員們中舉的幾率便成倍增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國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國榷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澤社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