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意料不到

第四二八章 意料不到

(謝謝好友中華潮的兩張月票~~)

朱熹平反工作小組的效率非常高,當天大朝會散去之後,就成立了。

因錦衣衛的裁撤,而且李信親領的警備處的規模又不象錦衣衛那樣大,空出不少屋子,平反小組就佔了其中一間,外面掛個大牌子,朱熹平反工作小組。

這個小組,沒有財政撥款,沒有人手分派,就楊廷麟、路振飛與沈迅三人坐堂,每當官員們進宮辦事,遠遠就能看到那黑白分明的大牌子。

想不想過去與之為伴?

每一名官員看到這個牌子,都會不寒而慄,李信收拾人,那真是軟刀子割肉,每一刀都叫你痛徹心扉啊。

這顯然是一份警告!

對於這三人來說,每天都要面對諸多同僚的指指點點和各色目光,既是羞侮,也是煎熬。

並不是所有利益一致的人都是天然的同盟者,其中不乏一些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之輩,看人吃蹩也能讓自己窮開心啊。

「什麼?」

這日,聽得國子監發生的事情,楊廷麟、路振飛、沈迅均是驚的站了起來。

「攝政王爺好手段哪!」

路振飛長嘆一聲:「先是糾集他自己教出來的學生去大鬧國子監,砸了朱子像,再由他親自出面,安撫監生,自始至終警察未開一槍,未抓一人,就平息了事態,哎,我等,終究要回家種田嘍!」

楊廷麟擺擺手:「北京的士子力量單薄,北人在科舉上,也歷來考不過南人,要想成大事,還得看南京士子啊,他攝政王能砸北京的朱子像,難不成還能順順噹噹的砸了南京的朱子像?」

沈迅面色凝重道:「伯祥(楊廷麟表字)兄,你莫要忘了,攝政王在東南經營多年,怕是有後手吶!」

眾人均是無奈的很。

現在的朝廷,和明朝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李信設置了丞相,很多的具體事物由史可法置辦,而史可法一根筋,頗有海剛峰遺風,什麼人情交往全不在乎,只是一心為李信辦事,是個純臣直臣,要想串聯官員,首先要過史可法這關,這是很難的。

其次是李信不讓人下跪,大臣們跪午門的絕招沒法使了,以前與皇帝抬杠,幾百大臣跪在午門前,就問你皇帝慌不慌?

這個天下,說到底是士紳的天下,皇帝如果不理會,會被按上暴君,昏庸的名頭,甚至有哪個老傢伙跪死了,事情會鬧的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皇帝來說,最怕大臣成群結隊的跪午門。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萬曆與朝廷嘔氣,甩手不理,結果毀了大明。

因此李信禁止下跪,實際上是斷了朝臣挾制皇帝的一個有力手段。

而且在輿論方面,李信自己掌握明報,聲勢浩大,幾乎壟斷了公開宣傳口徑,士大夫也只能私底下發發聲罷了,影響力與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實際上李信當政,有些人是懊悔的,認為當初被李信蒙敝了,迎李信還不如迎李自成,哪怕是滿清入關,佔據北京,都比李信當政好啊。

首先,從李自成個人來說,沒讀過書,沒什麼見地,連牛金星和宋獻策都能把他耍的屁顛顛,更何況自己這一幫進士出身的天下精英?

至於李自成拷餉,他要錢,給他,給了他錢難道他還不花?大明朝是士紳的兩下,兩百多年下來,織了一張無比嚴密的大網,李自成花的錢,最終還是要落回士紳手上,而且只要治理天下,就總要依靠士紳吧?

李信則是表面上和顏悅色,與人無犯,但是縱觀李信的行為,本質上是與士紳階層漸行漸遠的,他的很多政策,明眼人慢慢嚼出味來了,並不是如他所標榜的一心為民,而是一心為商,為工商業主服務,老百姓只是在這過程中順帶沾光,真正賺大錢的,有兩類。

首先是李信開辦的國企。

其次是緊跟他的腳步,創辦大工坊,雇傭大量僱工的工商業主。

而士紳多為經營土地收租子的地主,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寒意。

雖然李信有屯積糧棉,一舉擊垮現有價格體系的打算,卻終究不敵經濟規律,他能控制得了國企和國有農場的價格,卻控制不了私人作坊的價格,隨着生產成本的逐步下降,為了搶佔市場,他不降價,別人會降價。

綜合總總方面,士紳隱約有不妙的預感,似乎李信才是真正要他們命的!

再看滿清,雖然是異族,但是既能善待洪承疇與范文程,又為何不能善待大明士紳?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李自成即將放逐馬六甲,滿清怕是離滅族不遠。

第三,是李信廢除了廷杖,從表面看,這是善政,可是在本質上,斷了文官搏取名聲的重要途徑,而更狠的是,李信以太監罵門取代廷杖。

你犯了過,我不打你,弄個閹人堵你家門口罵,引來街坊鄰居圍觀指點,丟不丟人?

「哎~~」

許久,三人紛紛報以一聲嘆息,心裏都不由有了種告老還鄉的念頭,只是還盼著南邊發生奇迹,均是暗道,再忍忍罷。

過了數日,南邊消息傳來了。

竟然是士子們的保護朱熹像行動,從內部瓦解了,這簡直是讓人不可思議,可是了解到內情,三人均是痛罵,豎子不可與謀!

高名衡使的手段和李信完全不同,他沒等到草根學生彙集,就召來了候方域,向他明言,如能勸說國子監的監生自動散開,算他戴罪立功,向李信求情留在大明。

候方域哪裏是個有信仰的人,就是濁世花花公子,一聽有不被流放的希望,立刻拍胸脯保證。

他找到好友陳貞慧,雖然董小宛跟了陳貞慧,可這時也顧不得爭風吃醋,曉之以情,動之以利。

陳貞慧也想抱李信的粗大腿,以前沒有門路,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哪能放過,當下一拍即合,兩人又找到冒襄,冒襄也是復社中的名人,他家是江北首富,更是想與李信搭上關係,於是三人動用自己在復社的影響力,分頭勸說。

東南的情況,遠比北京複雜,有大地主,有大商家,還有開錢莊當鋪的,思想也更加活躍,這些人中的相當部分,都是蕩寇軍主政以來的獲利者,怎麼可能真和李信作對?

況且在東南,心學的影響力不比理學差,復社成員中,很多都是崇尚心學的,對理學的循規蹈矩並不感冒,因此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甚至李信都沒想到,在候方域、陳貞慧與冒襄的周旋下,南京國子監主動撤了朱熹像。

作為回報,李信特赦了候方域。

這種人留下來翻不了天,他沒必要把事情做的太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崛起163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崛起1639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二八章 意料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