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政治方向

第213章 政治方向

等到劉一凡到達高麗王宮時,看到此番醜態也是怒氣上涌,廣場上這些四處搶劫的士兵哪還有一點曾經嚴格訓練精銳的樣子,一個個醜態鄙露。

「張九,調近衛軍過來,圍住高麗王宮,整頓軍紀。」

隨着劉一凡幾百近衛軍的進場,還在忙於王宮中瘋搶金銀的火槍兵們開始清醒過來,牛二娃也在廣場上吹響了集結的牛角號,不一會最先進入王宮的大批火槍兵從各個宮殿中向廣場中間集結整隊,一個個腰中懷中揣得滿滿的,跑動中還不時掉落得滿地都是。

一刻鐘后,劉一凡鐵青著臉站在廣場前一處高台上,面色不擅地盯着這一隊最先攻進王宮的火槍兵們。眾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個個腰中懷中鼓鼓囊囊的,一個個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有些放肆過了。

台前的劉一凡用目光巡視了一圈,看着台下這群精銳士兵,氣不打一處來,高聲道:「看看你們一個個成什麼樣子,你們是士兵,不是劫匪,看到金銀都走不動道了嗎?還有沒有一點士兵的榮耀,真為你們丟臉,平時的訓練都訓狗身上了嗎,這不過才是一個高麗小國的行宮而已,就這麼點銀子就晃花眼了,以後我們是要到打到中原大陸去的,眼界這麼小日後如何能有出息?以連排為單位,每隊伍長整隊,收繳的財物統一上交,回島后按軍功分配,有私藏者軍法處置。」

在台上發了一通火后,劉一凡下令對這隊火槍兵整頓軍記,如果這次不嚴加處置,以後戰陣就有熱鬧了,為錢財利益打仗的根本和山賊沒什麼區別也談不上戰鬥力,這與國軍區別不大了。劉一凡也進行了一陣反思,這一陣子好像是有些忽略士兵思想工作建設,原來劉一凡最先解決的是士兵戰鬥力問題,原來構成的是西式的那種訓練作戰廣式,只是後勤,裝備做得好,士兵沒有後顧之憂,戰鬥力自然上去了,不過現在來看,完全照搬西方的方式好像也不那麼有效,現在士兵戰鬥力是上去了,不過軍紀就有些鬆鬆垮垮了。

作為前世一名長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劉一凡對這種精神上的強灌方式一直不感冒,所以很有種逆反心態,覺得後世美國大兵才是士兵典範。其實劉一凡根本不知道的是後世美軍新兵進入軍營一樣要強制接受思想洗禮,而且有過之無不及,這是沒有見識過這些的劉一凡根本不了解的,之前總覺得土共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些洗腦嫌疑,現在的結果接接實實地呈現在眼前,光靠物質沒有精神的軍隊也是問題多多。

知錯就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劉一凡一直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態度。

高麗王的逃跑,劉一凡沒放在心上,既然江華郡打下來了,儘快清理戰後繳獲和最主要的目地-糧食才是最主要的,張九按照劉一凡命令下去進行全城搜查,高麗王宮的財物和大量物品都要打包運回島上,這些劉一凡都不是太操心,而且這都不是太大問題。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目前的最大問題。

在高麗王宮的一處偏殿內,劉一凡在一張桌子上攤開紙,準備起草一份士兵思想教育守則規範。

說起思想教育,劉一凡就想起學生時代的思想政治課,這是那時候的他最為頭疼的課程,被強制反覆背誦這些東西,搞得他最是頭疼,不過現在來看還是有一些效果的,至少劉一凡沒有人生軌跡上出軌太多,不管在什麼世間都能遵循本心,不違良心。

回憶來回憶去,劉一凡發現自已懂的,自已會的也就是國內革命時期的一些革命目標,口號和方針辦法,而且這些跨度時間很長,適合現在這個世界的無疑是國內大革命時期的更為適合,而且目標也差不多,一個是滿清政府,一個是是蒙古韃子,都是少數游牧民族佔據中原時期。

「一個沒有清晰革命目標的政權是沒有生命力的,沒有理解自已肩負歷史責任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士兵需要先進的武器武裝身體,更需要有革命的思想武裝頭腦。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共和、平均地權......」

當一段文字自然而然地落在紙上時,劉一凡才恍惚過來,這段改自民國時期偉人孫中山的話很是適合現在的時代,不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可以激起中原上萬萬漢人的反抗決心,建立共和,平均地權更是紅色政權在國內革命時期具備強大生命力的殺手鐧。有目標,有手段這段序言很是適合現在這個時代。

建立一個完整的政黨,才是根本,無論劉一凡怎麼厭惡政治課,他現在想的,寫的無一不是這些,在這個亂世初步佔據一地,解決生存危機后,怎麼發展,建立黨組織,設立發展明確的目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是今天這次兵亂給劉一凡提了個醒而已。

政治綱領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在佔領江華郡的三天時間裏,劉一凡不過是初步制定的奮鬥目標,政治方向的政黨建設的一些基礎方案,這些都有待於後面繼續完善發展。

三天時間,足夠火槍兵對江華郡城進一次徹底搜繳,初步統計下的物資量也讓劉一凡咂舌,最主要的糧食,稻米就達到了幾百萬石的庫存量,城內銀庫所存金、銀、銅錢量就摺合白銀八百萬兩上下,令外綢緞、玉器、珍珠等各類珍寶更是多不勝數,而且之前劉一凡注意到的高麗干參更是庫存有兩個大庫,合計有一千餘斤,成捆成堆蘿蔔一樣堆在大庫內,簡直看花了劉一凡的雙眼,這可不是那種幾十年的山參,都是正宗至少一百餘年的高麗參,甚至還有不少幾百年的特級參,這可是好東西啊,劉一凡再無知也知道人蔘這東西年頭越長,功效越佳,後世一根幾百年的人蔘都是傳說級的東西,而現在在這江華城內都是論斤論捆的。

「運,」劉一凡下達了運輸命令,大量的物質需要運輸回到島上,這麼大量的物質需要人力和物力都是海量的,光靠幾千火槍兵可不夠,牛二娃給劉一凡出個主意,徵召城內高麗居民協助運輸物質到海邊船隊,劉一凡覺得主意不錯,給每名民工開出每日一斤稻米的勞力報酬,城內除了少數高麗官員家屬,大部分還是貧民百姓,每日一斤稻米,這對貧苦的高麗人來說是非常值得的報酬,至於之前管理他們的上面的高麗官員,城破時早就跑得沒影了,現在除了城內這群海盜,根本沒人管理。至於日後誰管得到,早日把大米賺到自家缸里才是現在最主要的。至於運的高麗國庫的糧食,之前從未見到過,之後估計也不可能見到。當頭一天賺到真正稻米的被強征高麗人帶着糧食回到家中后,其後的幾天都不用劉一凡強征,高麗人全家出動,連半大的小孩子都出來幫助運糧,劉一凡也不在乎這點,只按人頭計數,出來一人算一斤糧食。

熱情高漲的運糧人群從江華城一直延伸到海邊船隊,江華島本就不大,從海邊到城邊不過十幾里的距離,肩扛挑擔的人群陸繹不絕,為了多賺一斤糧食,城中高麗居民為之一空,全都在運糧道上。雖然一人一次能背的不過幾十斤,不過架不住人多,將近兩萬餘人,一天能運上三四趟,一天就將近一百餘萬斤的糧食運上船,算上其它貨品,劉一凡計算十餘天就可以完全運完這些物質,去掉船隊來迴路程時間,有半月時間也完全運輸完畢。

如果之前沒有現在龐大船隊之前,幾百萬斤的物質累死了也動不了多少,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一艘登陸艘一次就可裝載幾萬斤的物質,這次三十幾艘的船隊一次就可運輸將近百萬斤的物質,幾次的航程就可運輸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青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元青瓷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3章 政治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