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高產作物

第八十三章高產作物

原來那日趙無忌登門拜訪,說道自己種植了兩種高產作物,產量非常之高,想獻給皇上,邀請李府尹到場做個見證,並說明屆時魏國公也會到場。

民以食為天,李府尹自然知道高產作物的重要性,實際上,大明最近西北的匪患,根源不就在於糧食不夠吃嗎?

自從西北旱災頻發,吃不飽飯的農民起來造反,如何對待這些亂民,朝堂上向來是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剿滅,一派主張招撫。

楊鶴就是招撫派的代表,他擔任三邊總督之時,對待境內的農民軍,採用的就是招撫的方針,他認為,這些造反的亂民,之所以會造反,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是賊人,而是在這種天災下,餓的沒有飯吃,民不聊生之下,才會造反。

所以楊鶴對待西北的流賊,採取的是招撫為主,剿滅為輔的原則,不得不說,楊鶴對流賊的判斷還是非常準確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招安了境內的幾乎所有流賊,成績斐然。

然而,楊鶴看到了開頭,卻沒看到結尾,他判斷對了流賊造反的根源,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然而最後一步棋他沒走好,直接導致了他的滿盤皆輸。

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源還在於糧食不夠吃,能有一口吃的,誰也不願意提着腦袋造反,然而接受招安之後,楊鶴的賑濟出了問題。

楊鶴招撫了大量的流賊,他們一開始也確實是實心實意的投降了,然而崇禎沒有錢,楊鶴費盡心血,總共才找到了十萬金,此外還有藩王捐助的五萬兩銀子和糧食兩萬兩。

看着東西不少,但是流賊更多,這麼多的糧食和銀子砸下去,只救濟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其他人沒想到投降也吃不上飯,那也不能活活餓死啊,於是再度叛亂,又干起了流賊這份有前途的工作。

楊鶴招撫的流賊,降而復叛,於是他受到朝中眾多御史的彈劾,質疑他招撫不力,這直接導致了楊鶴的去職。

接任楊鶴的是洪承疇,作為崇禎年間難得的能幹之臣,他與楊鶴有一點立場相同,就是流賊的起源,皆是因為吃不上飯,民不聊生。

然而楊鶴的下場,給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洪承疇屬於主張剿滅的那一派,他的原則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殺的人頭滾滾,殺出一片太平。

洪承疇只要發現了流賊的蹤跡,就會立即派出手下大將,率領大軍,窮追猛打,除惡務盡,殺賊數量越多越好,很少接受流賊投降,反正即使流賊投降,他也養不起。

他這麼做,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有些人眼裏,如此殺戮過重,未免有失天和,此外屠戮的都是大明子民,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迹。

總而言之,大明西北的亂局,根源在於旱災導致的缺糧。

所以李府尹得知趙無忌有了高產作物,還一下子就有了兩種,頓時心裏就是激動萬分,看向趙無忌的眼神,就跟後世的彩民看着五百萬大獎時的眼神一樣一樣的。

他看着五百萬,哦不不,看着趙無忌,強行壓抑住自己興奮的心情說道:「趙秀才你剛才是說,你手頭有了兩種高產的作物,想獻給皇上?」

趙無忌點點頭:「好叫府尊大人得知,學生打算明日在趙家莊對此兩種高產作物進行收穫採摘,想請大人做個見證。」

李府尹摸摸鬍子,思忖了一會,趙無忌這個要求也是情理之中,他既然要向皇上獻上高產作物,首先他就得證明自己的作物確實是高產,而自己就是一個見證的最佳人選,若是在自己的管轄下,出了兩種高產作物,固然是趙無忌領了首功,可是自己也會跟着有一份功勞的,畢竟趙無忌是他治下的子民。

於是李府尹當即便答應了下來,並且在今天,帶上應天府很多官員,以及專管農事的小吏,來此見證趙無忌的這兩種高產作物。

只不過當時他過於高興,大喜之下,一時也沒有細問趙無忌有關這兩種作物的情況,今日一見,左邊這趴在地上生長的作物,藤蔓枝葉長得雖然茂盛,看着很不錯,但是果實呢?果實跑哪去了?難道是吃葉子?但是這葉子雖然長得茂盛,可是絕對談不上是什麼高產。

另一側的作物長得總算有點莊稼的樣子了,起碼不是在地上趴着了,不過他找來找去,也沒找到果實,而且右邊的作物植株長的也不算高大,怎麼看,也不像是什麼高產作物。

而且他原本以為趙無忌只請了自己和魏國公,沒想到南京城鎮守太監韓贊周和錦衣衛鎮撫使王慶也來到現場,自己為了坐實這份功勞,特意帶了府衙內的大隊人馬來此,若是趙無忌所言有誤,高產作物並不高產,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自己這臉可就丟到姥姥家去了。

想到這裏,李府尹的心中惴惴不安,看着地里的莊稼,心中又驚又怕,不禁心中暗嘆果然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趙無忌看着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麼這事辦得這麼不靠譜呢。

魏國公倒是安坐如山,趙無忌給他帶來的驚喜實在太多太多,東園詩會,安置流民,創辦慶記,剿滅山賊,拯救徐怡,哪一樣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別人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他偏偏就能給做成了,並且還能是很漂亮的成功。

不知不覺,魏國公已經對趙無忌有了一種無條件的信任,凡是趙無忌說過的話,他都會深信不疑,趙無忌說他有高產作物,那肯定就是有,因為趙無忌是不可能錯的。

所以魏國公只是專心地和李府尹聊著天,至於地里的莊稼,他看都沒看一眼,一臉的氣定神閑,與旁邊李府尹的坐立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錦衣衛南京鎮撫使王慶,今年剛剛四十,為人精明強幹,那日得到駱養性的飛鴿傳書,說道皇上很重視南京的一個叫趙無忌的秀才,讓他密切關注此人的一舉一動,一有動靜,立刻向京城彙報。

趙無忌此人,王慶自然是知道的,著名的才子,前一陣還傳出來退出鄉試的消息,很是轟動了一陣,但是沒想到皇上也知道了這個人,還對他很感興趣,錦衣衛消息靈通,趙無忌要進獻高產作物之事,他很快就得知了,如此大事,他如何能不到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高產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