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國

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國

「大汗,臣的第一策依舊是要有勞范先生,請范先生聯繫在明朝的內應,繼續加大對趙無忌的毀謗和攻擊,離間他和崇禎的君臣關係,讓崇禎繼續不敢啟用趙無忌,以便於我軍各個擊破。」

「這第二策,若是趙無忌想要加入到錦州之戰來,在沒有得到崇禎皇帝的許可下,他想走陸路到達遼東幾無可能,所以,趙無忌不來則已,一旦前來,他必然會走海路。」

「大汗可派遣人手,嚴防死守遼東的各個港口,以防趙無忌的水師登陸,此外,在皮島以及旅順口附近,也應布下重兵,免得明軍故伎重演,採取圍魏救趙之計,以偏師突擊我軍後方,騷擾侵襲。」

「至於這第三策,」多爾袞故意停了停,方才說道:「前日臣曾抓獲幾名倭國細作,一番審問之下,方才知道這伙倭寇的真實來歷。」

「倭寇來歷?倭寇不就是德川家光老賊派來的么?」未等皇太極開口子,饒余貝勒阿巴泰已經不解地搶先問道。

多爾袞哼了一聲,笑道:「我等的敵人非常狡猾,不僅是饒余貝勒,便是小王,當初也是如此以為,不過經過小王派人嚴刑拷打之下,這伙倭寇方才招認,原來他們並非受倭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所派遣,相反,他們乃是德川家光的政敵北條氏的家臣,前來侵襲我大清,乃是故意在倭國與大清之間,挑撥離間,用心極為陰險。」

這些令大清頭疼不已的倭寇,竟然並非幕府將軍說派遣?

多爾袞此言一出,頓時惹得眾人紛紛動容,一直以來,滿清朝堂上下均是以為倭國已與大明結盟,是以才會三番五次,派遣倭寇前來騷擾襲擊大清腹地,今日聽了多爾袞的話語,方才知道其中另有隱情。

「明國這麼大的圖謀,為何卻未曾聽聞范先生提起?此外,若非是幕府將軍暗中授意,那北條氏又哪來如此之大的勢力,前來襲擊我大清?據我所知,德川家光極為強勢,倭國內部,已再無強大的反對勢力。」阿巴泰繼續追問,同時略帶不滿地瞥了范文程一眼。

多爾袞見狀,急忙笑道:「此事須怪不得范先生,若是小王猜測無誤,暗中操作運作此事的,應是明國欽州伯趙無忌,而非大明朝堂上的某位大臣,否則以范先生在明國朝堂上的人脈,此事早已為我等所知曉。」

「此外,小王也已調查清楚,北條氏確實沒有如此之大的勢力,不過在他們的背後,應就是趙無忌在背後出錢出力,大力支持他們襲擾我大清國。」

范文程不動聲色地向多爾袞投以一絲感激的目光,而站在范文程身邊的孔有德,心中則想的更多。

皇太極想要立豪格為太子,他的心思孔有德早已揣摩的通透,他原本有意率先提出請豪格掛帥出征明國,討好皇太極,不過聽了多爾袞的話語之後,孔有德卻又猶豫了起來。

眾所周知,盛京城乃至整個大清的治安緝捕部門,一向是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所主持管理,而抓捕倭寇的任務,也一直是在濟爾哈朗的領導之下,孔有德可不認為是多爾袞親自出手,派人捉拿住了那幾名倭寇,滿清諸位親王一向各司其職,極少會逾越自己的職責,插手他人負責的事務。

也就是說,多爾袞手中的這幾名倭寇,極有可能是濟爾哈朗提供給他的,換句話說,莫非這個努爾哈赤最寵愛的侄子,在滿清貴族中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和碩鄭親王,已經決定站在多爾袞三兄弟這一邊了?

爭奪皇權的政治鬥爭,一向都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無論是皇太極,還是有了濟爾哈朗相助的多爾袞三兄弟,都不是孔有德所能得罪得起的人,念及此處,孔有德當即打消了主動請豪格掛帥出征的念頭,決定再看一看,等一等,待局勢更為明朗之時,再行站隊,也是不遲。

屢屢襲擊大清的倭寇背後,居然也有趙無忌的影子!又是這個熟悉的對手,每次聽到趙無忌這個名字,皇太極便覺得自己右肩的傷口處,隱隱作痛,頭腦也是一陣眩暈。

「佈局深遠,用意歹毒,此人當真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此人不除,朕寢食難安。」皇太極情不自禁地喃喃說道。

「臣願為大汗解憂。」多爾袞彬彬有禮地躬身對皇太極說道,「臣以為,大汗可派遣一名得力大臣,前往倭國,向幕府將軍陳說利害,澄清事實,若是處置得當,或許我大清反而會因禍得福,再得倭國一強力臂助。」

皇太極強忍住心中對多爾袞的厭惡之情,臉上做出一副賢明溫和的樣子,說道:「睿親王言之有理,這確實是個可行之策。」

他的目光不經意地掠過站在一旁的豪格身上,微不可查地嘆了口氣。

豪格還是太年輕,也太缺乏歷練,光靠豪格自己的力量,想要對付老奸巨猾的多爾袞三兄弟,難度非常大。

「豪格,朕有意命你出使倭國,不知你意下如何?」出使倭國風險不大,又能建立功勛,大戰之前,讓豪格去鍍鍍金,也是好的。

「這,」豪格頓時便是面露難色,行軍打仗他尚算是名出色的將領,論起口才和拉攏結盟的手段,豪格卻是缺欠多多,更何況皇太極事先曾對他暗示過,有意命他掛帥出征錦州,而今皇太極卻讓他出使倭國,這讓豪格頗有些暈頭轉向的感覺。

「父王,兒臣,」豪格頓了一頓,方才想出一個極為勉強的借口,「兒臣暈船,恐怕無力擔此重任。」

皇太極聽了,當即圓睜二目,氣不打一出來!

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白白送這逆子一場功勞,他卻還要再三推脫!白白浪費朕的一番苦心!

不待皇太極發火,多爾袞呵呵一笑,溫言說道:「肅親王長於領軍作戰,不擅外交,此番出使倭國的任務,臣以為無需勞煩肅親王,大汗,臣願為使者,前去倭國。」

多爾袞這話語一出,眾臣對他的好感頓時又添幾分,相比遇事推脫塞責的豪格,主動請纓前往倭國的多爾袞,更顯得不畏艱險,勇於擔當。

出使任務看似輕鬆,但大海上常有驚濤駭浪,狂風暴雨,當初元朝時,成吉思汗出征倭國的艦隊,便是因為遭受突其而來的狂風襲擊,全軍覆滅,使得倭國也免去了一場滅國之災。

事後倭國更是將這場狂風稱為神風,載入史冊,關於神風的故事也在倭國一代代地流傳了下去,是以出使倭國,看似輕鬆,實際也隱藏着致命的風險,豪格之所以不願意去,不能說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將成為太子,皇太極繼承人的豪格,不肯出使倭國,是有他的考慮在內的。

「也好。」沉吟良久,皇太極終於緩緩點頭,勉強同意了多爾袞的主動請纓,心中不禁有些微微氣餒。

「大汗,肅親王為人端正醇和,有勇有謀,在我軍士卒中威望很高,臣以為,此番出征明國,當以肅親王為帥,統兵出征。」大貝勒代善出列稟道。

「臣附議。」穎親王薩哈廉與范文程,孔有德二人也急忙出列,表示支持豪格為帥,出征錦州。

看着一旁面有得色,顧盼自雄的長子豪格,又看了一眼如謙謙君子般在一旁侍立微笑的多爾袞,皇太極想了半晌,終於搖了搖頭。

「此番出征,事關重大,斷然不容有失,豪格還是過於年輕,鑒於敵眾我寡,本次出兵大明,朕當再度御駕親征,以振奮手下兒郎之軍心!」

眾人聞言,頓時齊齊色變,代善等人的臉上滿是不解之情,豪格的臉色也是為之一滯,只有多爾袞,嘴角上揚,微微露出一絲笑容,看似溫和的目光投向豪格,多爾袞心中湧起無窮的殺意。

不好意思,你擋我路了。

半個月後,江戶。

佐伯惟教匆匆地走在幕府將軍的御苑中,在他的身後,荷蘭人德弗里斯和多爾袞兩人緊緊跟隨。

佐伯惟教的官職是側用人,乃是幕府將軍近侍里的最高職,原本這種引見外來使者的任務,通常都是交給負責禮儀的奏者番松平忠憲來做,但是今次有所不同,接到大清國的國書之後,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極為重視,特意命令佐伯惟教親自前來迎接德弗里斯和多爾袞二人。

佐伯惟教身穿寬大的袍服,領着二人匆匆穿過華貴巍峨的唐門,望着身邊溫文有禮,衣飾奢華,頭皮剃得錚亮,只留下一根猶如老鼠尾巴般小辮的多爾袞,眼中露出一絲不易為人察覺的鄙夷之色。

野蠻人到底是野蠻人,便是再怎麼裝飾,也終究給人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佐伯惟教心中暗自想道,倭人相比朝鮮,他們的文化繼承了唐,宋的很多精華,他們也跟朝鮮一樣,打心眼裏看不起這些粗野未開化的女真人。

帶着兩人小心翼翼地來到天守閣二層的一處所在,佐伯惟教停下腳步,轉身低聲對兩人說道:「將軍正在裏面相候,兩位請進。」

德弗里斯沖着佐伯惟教笑了笑,邁步先行,多爾袞也是微微一笑,緊跟德弗里斯走了進去。

寬敞明亮的屋子裏,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居高而坐,面色威嚴,在他的身側,兩名長相俊秀如女子般的小姓,手持寶刀,侍衛在幕府將軍的身旁。

德弗里斯大大咧咧地走了進去,彎腰行禮,「尊貴的將軍,我們又見面了。」

多爾袞走到德弗里斯的身旁,他猶豫了一下,也便躬身施禮,「大清國睿親王多爾袞,見過幕府將軍。」

「免禮,貴客請坐。」德川家光的聲音沙啞,臉色堅毅,作為第三代幕府將軍,他向來以脾氣暴烈,性情古怪暴躁而出名,他的作風也一向強勢。

幕府將軍一職傳到德川家光手中時,他面臨的已不再是當初戰國時代的那種亂世,而正在處於天下一統的發展之初,肩負着承上啟下的重任。

要穩定,要發展,這就要求倭國上下,只能有幕府將軍一個聲音,絕不允許任何的反對派以及反對勢力出現。

就在四年前,他費儘力氣,派遣出十萬兵馬,平定了曾喧囂一時的島原之亂,不過在島原之亂中,原本被他以為早已覆滅的北條家族十分活躍,北條家臣小島茂在此戰大放異彩,匯合叛亂軍的首領,天草四郎時貞,給予幕府軍以極為沉重的打擊。

就連前往鎮壓叛亂的幕府重臣板倉重昌,也在強攻島原城的過程中,當場戰死,據說是被叛軍首領天草四郎時貞所射殺。

雖然最終幕府軍全滅叛軍,並將參與叛亂的民眾幾乎全部屠戮一空,天草四郎時貞也當場戰死,但事後清點戰場,並未發現此戰大活躍的小島茂的屍體,這讓德川家光的心中,不禁殘留了一絲陰影,久久不能釋懷。

是以這一次聽聞大清國睿親王前來出使,原本德川家光是不想見他的,畢竟他早已實施了閉關鎖國的戰略,關上門,過自家的日子,無論是對於大明,還是大清,他都沒有半分興趣。

但是此番是荷蘭人德弗里斯親自引見的多爾袞,荷蘭人在倭國具有獨特而超然的地位,再加上聽說多爾袞帶來了北條餘孽小島茂的消息,這才使得德川家光如此鄭重其事地接見了兩人。

倭國雖然閉關鎖國,但倭國的閉關鎖國,卻又與大明和大清不同。

因為倭國在閉關鎖國的同時,又開了一扇小小的窗口,這就是荷蘭。

想必動輒喜歡傳播教義的不列顛人和葡萄牙人,荷蘭人信奉的是新教,並且他們是純粹的商人,來到倭國,滿腦子想得都是做生意賺錢的事情,對於傳教並不熱衷。

所以倭國雖然閉關鎖國,卻又在長崎專門開設了一處通商口岸,與荷蘭人以及鄭芝龍進行交易貿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