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觸目驚心

第七百四十六章觸目驚心

一堆又一堆的柴火被堆到一起,點燃了起來,一個個大鐵鍋被放到了柴火上面,鍋里倒上清水,大米和鮮嫩的魚肉,煮了起來,沒多久,魚粥獨有的香甜氣味就彌散了開來,聚集在一旁蹲坐在地上的難民們聞到了魚粥的香氣,眼中頓時便露出了渴求的眼神,忍不住地紛紛把視線投向不遠處的炊煙處,更有一些小孩子聞着香氣,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一邊眼巴巴地拚命往大鍋那邊看,一邊時不時地咽著唾液。

趙無忌則在和老者隨意地閑談著,他自從當官以來,慢慢地身上也帶了一些上位者的氣勢,他生怕自己態度過於威嚴莊重,嚇壞了這幾位百姓,使得他們不敢和自己吐露實情,是以說話間不但態度十分和氣,便是舉止和問話的內容也十分隨意,慢慢地便取得了這老者的信任。

看着眼前的這位貴人如此溫和可親,當得知趙無忌是想了解廣西各地受災的具體情況時,老者便轉身揮手,從後面又招呼了幾個難民過來,「大人,我們這些人來自哪裏的都有,您有什麼想問的,儘管詢問我們便是。」

趙無忌看着眼前這幾個瘦弱的難民,和藹地笑了笑,問道:「諸位不必緊張,我也是隨意一問,你們也便隨意回答就是,敢問諸位都是來自哪裏?又是因何災害,而背井離鄉呢?」

這幾個難民互相對視了一眼,他們剛才看到趙無忌對老者的態度,又看到趙無忌派人給他們準備飯食,如今已經很信任趙無忌了,於是便七嘴八舌地說起自己的來歷和家鄉的情況。

趙無忌耐心地傾聽着他們的話語,發現這些人確實是來自廣西的不同地方,其中有因洪災逃難的田州,慶遠百姓,也有因蝗災逃難的潯州,郁林州百姓,還有因旱災逃難的梧州百姓,從地域分佈上看,可謂幾乎已經遍佈了廣西大部分地區,堪稱觸目驚心。

「你們那邊的災害就如此厲害么?我們欽州今年可沒有遭什麼災,老百姓們都好得很。」一旁的蘇泰福晉聽了百姓們的話,心中不解,有些奇怪地出聲問道。

幾個百姓你瞧我,我瞧你,最終都只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垂下了頭,沒有出聲回答,那歲數最大的老者見狀,緩緩搖了搖頭,他想了想便對蘇泰說道:「貴人有所不知,天災雖然厲害,但是最厲害的還是人禍啊,往年的廣西,雖然也有過這些災難,卻不像是這次,鬧得如此厲害。」

趙無忌的眼中驟然閃過一絲鋒芒,他抬眼看向老者,訝然出聲問道:「聽老人家的意思,似乎是話裏有話?」

老者臉上露出一副慘然的笑容,說道:「我老頭子已經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了,他們不敢說,我便替他們說了罷,這樣的災害,小老往年也曾碰到過,但尤以今年鬧得最厲害,像大人這樣體恤民眾,肯關心過問我等百姓,像這樣的老爺,小老已經多年沒有遇見過了。」

「往年鬧災之時,官府都會派人施救,又會使人安置百姓,施粥放糧,總能穩定住人心,是以雖然鬧了災,損失卻也不算太大,老百姓咬咬牙,勒緊肚子挺一挺,也就過去了。」

「但今年這情形,卻是跟以往不太一樣,小老是潯州人,當時那蝗蟲鋪天蓋地而來,所到之處,青苗被吃食一空,根本攔都攔不住,到處都是蝗蟲,打都打不過來,那蝗蟲又有翅膀,吃飽之後便振翅飛走,追之不及,如此不到半月,潯州之農田,倒有十之八九盡被蝗蟲禍害。」

「老人家,這蝗蟲作祟,官府就不管不問么?」趙無忌有些奇怪地問道,畢竟一地的糧食收成,直接和當地的官員政績掛鈎,於情於理來講,發現災情后,當地主管官員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救災。

老者嘆了一口氣,眼中突然露出了憤恨之色,說道:「這些官老爺,平時只知花天酒地,聲色犬馬,誰會在意我們這些老百姓的死活!遭災的半個月來,小老連一個官人都沒有見到,眼見今年顆粒無收,債主卻又在這時上門討債,小老沒了收成,就是砸鍋賣鐵也還不上他!沒奈何只得棄了家中的幾畝薄田,帶着家中這一個女兒,便出來逃荒了。」

趙無忌哦了一聲,想了想便明白了其中究竟,問道:「老人家可是在春耕之前,借債買的農具和糧種?」

老者有些疲憊地點了點頭,道:「大人猜的不錯,確實如此,小老原本還指著今年的收成下來,還了債還有一些剩餘,倒也能聊以度日,如今顆粒無收之下,把地和房子都賣了,還不夠還債的錢呢,所以小老也只得丟了家中的田地,背井離鄉,一路逃難來到這裏。」

趙無忌又問了問其他的幾人,答案和這老者都是大同小異,都是受災之後,官府救災不力,更有各種高利貸主趁火打劫,挑在這個時候前來要債,藉機將這些百姓們的田產和地產,以抵債為由,據為己有,甚至把百姓們家中的子女也捉了去,充作抵債的奴婢。

趙無忌聽了一會,越聽越是心中震動,看這動靜,今年廣西各地均是受災不小,禍患處處,偏偏各級的官吏還大多都不作為,賑濟救災無力,以至於造成大量的百姓流落異鄉,不得不出去逃難。

這些受災的百姓們,聚集在一起,缺衣少食,遭受風吹雨淋,原本便是心情憤恨,怨氣橫生,若是出現類似李自成,張獻忠那樣別有用心的人在其中挑唆,很容易就會被壞人鼓動起來,聚眾造反,釀出大事。

趙無忌一邊想着,一邊暗自心驚,他在欽州,最近一直忙着開發飛馬嶺和處理通商口岸,對外貿易之事,對欽州之外的事情關注甚少,更何況他的主要情報主管杜紅兒如今正在山東,是以他對欽州意外的廣西形勢,卻是了解不多。

而今跟這幾個百姓一番交談,趙無忌立刻便敏銳地感覺到了,此番一個處理不好,只怕廣西也會跟西北那邊一樣,出幾個手握重兵造反的義軍首領,到那時,整個廣西必然都會糜爛一片,到時自己的欽州只怕也難以獨善其身。

到時趙無忌便是能依仗手中武力,平定了這些義軍,到時只怕整個廣西民間也會是元氣大傷,要知道這些義軍所過之處,破壞力可是很強的,到時自己把廣西當做消費市場的計劃,也會大受挫折。

看來此番的廣西之行,難度無形中被加大了許多啊,趙無忌暗自想道。

再一想如今已是崇禎十三年,趙無忌心中便也就釋然了。

崇禎十三年,便是1640年,四年之後的崇禎十七年,闖王殺進北京,崇禎掛煤山自盡,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直接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如今這廣西的種種怪現狀,正是明王朝即將滅亡的預演,官吏腐敗無能,民間縉紳巧取豪奪,兩者狼狽為奸,一起欺壓掠奪百姓,最終不堪忍受的百姓們終於用腳投票,紛紛揭竿而起,聚眾造反,匯合外界對大明早已垂誕以久的滿清勢力,共同推翻了大明朝。

想不到這天南海角之地,也非是世外桃源,趙無忌嘆了口氣,強打起精神,微微笑着,望向面前的眾人,問道:「你來自潯州,你是田州人,你則是郁林州人,你等眾人,如何又會聚集在這裏?」

老者有氣無力地抬起他那花白的頭顱,睜著一雙渾濁的老眼看着趙無忌,說道:「各地的官府,最厭惡的便是我等這樣的難民,每每發現有城外難民聚集,往往便會派遣官差,甚至是大批官兵,前來驅趕我等,將我等驅散開去,不滿大人說,前日我等眾人還在永淳縣外呢,就在昨日,才被永淳縣令派人驅趕開來,小老這些人不知不覺便走到了這裏,驚擾了大人,實在萬死。」

「老人家可千萬不要如此說,」趙無忌先急忙安慰了老者一句,隨後便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原來是這麼回事,那老人家,我且問你,你們在永淳縣時,可還記得當時聚集的難民共有多少?」

老者想了想,便搖了搖頭,低聲說道:「小老一路到處被人驅趕,又餓又累,哪有心思去看周圍有多少人,只知人數實在是不少,至於到底有多少人,小老着實沒有注意。」

趙無忌聽了,怔了怔,便把目光投到了其他眾人的臉上,有一個三十餘歲的乾瘦漢子想了想,便對趙無忌說道:「好叫大人得知,小人當時曾留意過,當時永淳縣外的難民之數,應有三四千之眾,大概是這麼一個數。」

他這一出聲,旁邊幾人想了想也皆都隨聲附和,說道應該是有三四千人,趙無忌聽了微微頷首,臉上神色更是凝重。

小小一個永淳縣外,便聚集了三四千難民,那整個廣西又有多少難民?三萬四萬?亦或是三四十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六章觸目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