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亂世之像

第七百二十三章亂世之像

「李公公還在信中說道,清軍圍攻錦州甚急,皇上已命薊遼總督洪承疇洪大人,集合九邊眾將,前去與滿清決戰,為錦州解圍,此外,為海貿方便計,皇上許可本官在欽州府便宜行事。」

聽了趙無忌的話,夏允彝頓時大喜,「既有皇上的授權,大人實施海貿之事則更是名正言順。」

趙無忌點了點頭,「欽州府這邊,短期並無大礙,本官所擔心的,乃在遼東,韃子出兵錦州,來者不善,只怕韃酋是存了在錦州與我軍主力決戰的心思。」

楊延虎在一旁笑道:「韃酋皇太極也是個欺軟怕硬之輩,專挑大人南下廣西,無暇北顧之際來與我軍決戰,卻也可笑,」楊延虎一面說着,一面又取出一份書信,上前遞給趙無忌,「大人,這封信乃是杜百戶寫給大人的。」

趙無忌接過信,只見信封之上,正是杜紅兒那娟秀的筆跡,他隨即撕開信封,取了信箋,打開來看。

「趙大人鈞鑒:

不知不覺間,大人南下已有數月,紅兒獨自留守北方,滿眼所見,儘是觸目驚心之事,紅兒雖是女流,卻也曾聽聞,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大人南下不過數月,各地噩耗卻已紛紛而來,各種妖孽之事,層出不窮。

今歲五月,蘇州,松江,湖州三府大水,水勢驟然發作,無數堤岸崩潰,房屋皆倒,民眾死傷慘重,米價飛騰,難民不得食也,不得不食用草根樹皮,更有強梁之徒趁火打劫作亂,百姓不滿,民意洶洶。

山西蒲州府大飢,樹皮草根被民眾食用殆盡,百姓餓死者不勝其數,官府於城外掘坑掩埋死者,竟有無數人爭相前去,割食死者之肉充饑,甚至更有父子,夫妻相食者。

山東忻州蝗災,蝗蟲鋪天蓋地,展翼日行百里,莊稼青苗盡為蝗蟲所噬,民眾飢餓無食,米價大漲,大量民眾百姓因飢餓而死,路邊溝壑,屍骸遍地,大批百姓自插草標,求售自身,只求飯食活命,賣兒賣女,種種慘狀,不足以為大人道也。

幸有知府史可法,號召青州民眾募捐糧食四萬石,星夜送往忻州,賑濟救災,然忻州受災者眾多,史大人此舉亦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天災之外,又有人禍,去歲清軍入侵,皇上急調秦軍拱衛京師,以至西北眾多流賊死灰復燃,羅汝才,張獻忠二賊聲勢復張,齊力合攻四川,秦將賀人龍,李國奇與楚將張應元,汪之鳳率軍緊追二賊不舍,,張應元等人先至,與張獻忠激戰於夔州土地嶺,因賀人龍路途逗留,遲遲未至,張獻忠,羅汝才遂暗中集合部眾,突然轉逃為攻,反噬一口,二賊集結十數萬賊軍,猛攻楚軍,官軍兵少,不敵潰敗,張應元突圍而去,汪之鳳戰死當場。

其後賊順勢攻陷大昌,直逼開縣,蜀中名將張令領軍迎戰,張令年七十餘,號神弩將,擅使五石弓,向來有驍勇之名,因賊軍勢大,張令初戰不利,遂退守竹菌坪,張獻忠親率大軍猛攻,張令力戰之下,中箭身亡,官軍大敗,張令乃蜀中第一將,此人既死,蜀將士氣皆大為低落。

隨後張獻忠,羅汝才二賊趁勢一路橫行,縱橫川蜀,為害劇烈,官軍追之不及,綿州,漢州,瀘州等地盡為賊軍所破,賊勢大漲。

此外,又有四川袁時中,河南李際遇二賊響應眾賊,揭竿而起,聚賊者眾,其聲勢浩大,禍亂四方,朝廷剿之不及。

值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之際,皇上卻再度下旨,以出兵與清軍決戰為由,加征關稅,每一兩稅,則增一錢,商人百姓日益窮困,民眾均心懷不滿。

各地亂局紛紛,而朝廷則應對失措,皇上只知嚴刑酷法以治國,大臣犯錯,動輒下獄斬首,湖廣巡撫方孔炤,四川巡撫邵捷春因剿匪兵敗下獄,次輔薛國觀,任首輔僅三天,便因受賄被拿下詔獄,刑部尚書甄淑因收受賄賂,罷官入獄,吏部尚書傅永淳,南京禮部尚書朱繼祚相繼罷官,兩廣巡撫熊文燦因張獻忠,羅汝才二人降而復叛,被皇上追責下獄,數日之後,當眾斬首,屍體棄市,短短數月之間,已有七八位朝中大臣被皇上罷官,乃至下獄,斬首。

如此種種亂象,數不勝數,舉目皆是,妾身雖然粗鄙,卻也嘗聞,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妾身以為,而今之大明,處處皆是不祥之像,亂世只怕轉眼便至,大人向有匡扶天下之志,宜早做準備為佳。

妾身杜紅兒頓首再拜。」

趙無忌放下杜紅兒的書信,心中沉重,禁不住嘆了口氣,內有天災頻頻,流賊為患,外有皇太極在一旁虎視眈眈,猛攻不止,看來這大明的江山,恐怕當真會和歷史上一樣,在四年之後,被人毀於一旦。

瞥見一旁夏允彝疑惑的眼神,趙無忌想了想,便隨手把信給夏允彝遞了過去,「夏先生,這是杜百戶給本官的信件,你也看看罷。」

夏允彝接過信件,三樣兩眼便已翻看完,看完信之後,他的臉色也變得十分凝重,沉吟良久,方才開口道:「杜百戶雖是女流之身,但眼光見識卻是分毫不差,大人,屬下以為,杜百戶所言極是,而今確已是亂世之像,究竟何去何從,大人宜早早圖之。」

趙無忌不動聲色地瞥了夏允彝一眼,隨後有些疲憊地揉了揉額頭,避而不答,卻又談起了即將到來的錦州之戰,「既有內患,又有外憂,值此內外交困之際,皇上還是太心急了,本官擔心,洪大人此行未必能勝。」

「這個,恐怕未必吧?」夏允彝有些疑惑地問道,「九邊之軍,乃是我大明最為精銳的兵馬,主帥洪承疇精明強幹,智謀過人,我軍兵力更有十幾萬之多,而韃子不過四五萬殘兵敗將,大人何以認為此戰我軍未必能勝?」

趙無忌端起茶盞,慢慢地喝了一口茶,掃視周圍,只見屋中並無外人,這才開口說道:「皇上此人……,剛愎自用,事事操之過急,卻又喜歡事必躬親,本官當日征戰山東,與韃子殺得難解難分之時,皇上便曾連下數道旨意,遠程指揮調動本官行軍,也幸好當時本官頂住了皇上的壓力,沒有收到皇上的干擾,最終取勝清兵,否則那五十萬大明百姓,定然會被韃子劫掠而去。」

「只是,洪大人官職雖高,卻沒本官在下面深厚的根基,本官手下之兵,皆是本官一手帶出,如臂指使,得心應手,一呼百應,是以本官能硬扛皇上的壓力;

九邊精銳雖好,然魚龍混雜,不能心齊,諸將各有心思,洪大人平時或可依靠他平時的威望駕馭眾將,怕只怕,」說到這裏,趙無忌嘆了一口氣,「怕只怕咱們這個英明神武的皇上,到時再度動起了遠程指揮的心思,一旦皇上和洪大人在軍略上起了分歧,洪大人手下諸將必會分化,各行其是之下,軍心必亂!

滿清看似不過數萬殘兵敗將,但多爾袞三萬主力並未受損,所謂打蛇不死,必有後患,只恨本官當日那一槍,沒能打死韃酋皇太極,清兵如今更是儼然已成哀兵,滿清大汗皇太極又是老謀深算之人,洪大人與其交鋒,本官以為,實屬凶多吉少。」

夏允彝垂首沉吟良久,方才抬頭看向趙無忌,目光閃動,「大人可是有意,再度出兵北上,相助洪大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三章亂世之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