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君臣奏對(二)

第三百四十四章君臣奏對(二)

崇禎皇帝看着眼前的年輕人,驚喜之餘,心中又充滿了敬佩之意,什麼是天才?這就是天才,不但能想出賺錢的法子,居然還能想出有三種。

他自登基以來,滿眼所見的大臣,要麼是庸庸碌碌,只知對自己唯唯諾諾,毫無獨立見識的庸才;要麼就是文章做得極好,講起大道理也是無懈可擊,坐而論道,無人能及,然而你要是讓他負責做一些具體的事務,立刻就會把他們打出原形,露出他們嘴炮黨的本質。

還有一些迂腐的孔孟門生,以清流自居,滿口仁義道德,禮義廉恥,處處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也以同樣標準要求別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首先要想着這件事符不符合道德禮義,然而他們的存在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

比如某個官員比較能幹,但是會在一些小的細節上不符合「禮」,他們就會認為此人人品有問題,不具備為官的品性,就會彈劾他,請求皇上罷他的官;他們會推薦一些仁義道德均是無可挑剔的,他們眼中的君子為官,但是這種君子除了道德操守好,就沒有其他長處了,往往並不具有處理朝政的能力。

打個粗淺的比方說,若是皇宮裏需要選一個廚子,從這些清流的角度上來講,他們認為廚子的道德品行是最重要的,至於這個廚子是否會做飯,做的好不好吃,他們是不管的,只要這個廚子是個品德高尚的人就行,嗯,他們覺得皇帝整天吃點仁義道德,估計就能吃飽了(崇禎畫外音:嗯,朕確實被你們氣飽了)。

更有一些官員結黨營私,整日熱衷於黨爭,整天抱成團伙,跟其他團伙對着干,只要是對方支持的政策,不論是否對國家社稷有利,一律都要反對;而對方反對的事情,不論是否對國家社稷有害,他們卻一律支持,他們的眼中,沒有國家大事,只有鬥倒對方!整個朝堂之上,可謂是貪墨成性,黨爭成風!

此外還有一些居心叵測,行為不端之徒,捕風捉影,誣陷好人,那更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崇禎執政十七年,內閣大臣換了五十多人,後世稱此現象為崇禎五十相,過於頻繁的人事變動,導致很多人剛剛就任,還沒有來得及熟悉工作,開展工作,便因種種原因被皇帝換了下去,這既表現出了皇帝對自己手下的這些臣子,是何等的不滿意,也暴露了崇禎過於急躁的性情。

這年頭,像趙無忌這樣不結黨營私,能幹實事,面對皇上的詢問,能夠言之有物的官員,真是太少了,崇禎在內心感慨了一番之後,便出言問道:「沒想到愛卿居然還有兩策?朕很感興趣,請愛卿為朕一一道來。」

趙無忌想了一想,便開始侃侃而談:「我大明西北,因天災和匪亂,缺糧缺的厲害,臣在西北時,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常常遣人前往周邊河流捕魚,採用一些臣創造出來的捕魚之法,能夠花費甚少,而收穫甚大,很是填補了一部分糧食的缺口。」

「我大明萬裏海疆,其中魚蝦鱉蟹何止萬萬千千,若是能以先進的捕撈之法,大量捕捉魚獲,製成魚乾,蝦干,用以代替糧食,當能活人無數,茫茫大海中,更有數層樓高的巨大魚類,龐然大物,名曰鯨魚,體內渾身是寶,獵取一條魚,最小也有四五千斤,巨大者更有數十萬斤之重,捕殺之可獲得肥油及肉類無數,供數百上千人食用,它的骨頭,巨大而又堅固,甚至可以用來做屋子的支柱。」

崇禎聽了,也是驚訝無比,頓時升起好奇之心:「海中居然還有如此大魚?朕還以為鯤鵬之類只是傳說而已。」

趙無忌點了點頭,繼續說了下去:「臣所言俱有根據,絕非虛詞,出海不僅可以獲得魚獲,更可以與海外諸國展開貿易,互通有無,比如我大明白銀緊缺,而倭國則有大量金山銀山,他們尤其喜歡我大明的茶葉,瓷器與鐵器,若是跨過大洋,來往兩地經商,可是極為暴利,以臣看來,假以時日,以海外貿易之利潤,彌補戶部財政缺口,絕對是富富有餘。」

趙無忌注意到,當他提到倭國有大量金山銀山的時候,崇禎皇帝的眼神明顯是亮了一下,不過很快就暗淡下去了,是啊,要攻打倭國,首先要有兵,要有餉,然後問題又繞回去了,崇禎現在沒有錢。

雖然倭國的金山銀山看着讓人眼饞,不過暫時也只能想想而已,大明如今的國力,支撐不起再一場遠渡重洋的戰爭了。

崇禎定了定神,問道:「此計大妙,卻不知為何卿家稱其為中期之策?以朕看來,此計立即可行,無需等待時間。」

趙無忌說道:「大洋之上,氣候多變,是不是便有能掀翻船隻的風暴,非巨大海船不能安全出海,此外海域遼闊,常有海賊出沒其間,殺人害命,謀取錢財,是以臣以為若是出海,首要之事乃是先造出大海船,並建立強力海上軍隊,其後才能進行打漁、貿易之事。

我朝三寶太監鄭和曾乘坐巨大寶船,七下南洋,只可惜其後寶船圖紙被焚,造船工匠也已不知所蹤,而今要重新建造寶船,尚需不菲時日,是以臣稱之為中期之策。」

崇禎哦了一聲,又問道:「那長期之策呢?」

趙無忌答道:「長期之策,便是清理吏治,懲治腐敗,嚴打走私,整理稅收,種種都是治本之策,而要做到這些,必須有一能力超強,而又德高望重之人不可,如張江陵那般的明相般,方可做到,臣年紀輕輕,才疏學淺,萬萬做不得這些事。」

崇禎聽了,皺着眉頭思索了一會,點了點頭:「愛卿所言,朕思量一番,皆都是可行之良策,眼下財政缺口多年,理應由易到難,先建商行,再圖出海,先解了面前這番燃眉之急再說,趙卿家,朕便以此兩事託付於你,出海之事可以徐徐圖之,和記商行之事還要勞煩愛卿,速速着手進行。」

趙無忌急忙表態:「請皇上放心,臣必盡心儘力,鞠躬盡瘁,不負皇上所託。」

崇禎點了點頭,想起趙無忌擊破羅汝才之功,便說道:「愛卿率軍擊潰流賊羅汝才五萬大軍,立下大功,朕心甚慰,只是愛卿這資歷有點淺,朕不好總升你的官,也難免遭人非議,你這功勞朕記在心裏,斷然不會忘記,只要做好朕交付你的這兩樁事,來日朕必給你一個入閣之位。

你且先在戶部暫任個郎中,不需管什麼實事,歷練一番經驗,你的事朕會與侯恂分說,愛卿的精力,還是要多放在商行那邊。」

趙無忌聽聞崇禎許以自己入閣的機會,頓時感激涕零,說道:「皇上厚恩,臣無以為報,必然不敢有絲毫懈怠,完成皇上交付的任務。」崇禎又溫言勉勵了他半晌,這才讓他回去。

同一時刻,也是紫禁城內,慈慶宮中,天啟皇帝的遺屬張皇后,正拉着徐怡的手,笑眯眯地說道:「幾年不見,怡兒長成大姑娘了,這麼聰明漂亮的天之驕女,不知哪位京師中勛貴的公子有幸,能娶你回家。」

徐怡有些不好意思,輕輕說道:「皇后說笑了,徐怡還小,暫時還不想早早嫁人呢。」

張皇后看着徐怡,一臉的慈愛之色,說道:「自先皇過去后,也就魏國公還總惦記着哀家,每年都會派人來哀家這裏請安,你沒到的時候,哀家就收到了你母親的書信,托我在京師,為你尋覓一個中意的良人佳偶。」

徐怡用力的搖了搖頭,趕緊婉言回絕:「皇后費心了,可是怡兒還小,當真不想此時談婚論嫁。」

張皇後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徐怡的額頭,嘆道:「你不說,哀家也知道你的心思,年紀輕輕的,卻跟趙無忌那個有婦之夫糾纏不清,只是你們註定是不可能的。」說到這裏,張皇后的語氣里也不禁有了一絲惋惜之意:「你是國公嫡女,郡主身份,尊貴無比,趙無忌已有妻子,你豈能嫁給他做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四章君臣奏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