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載客運行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載客運行

「沈巡撫說的不錯,這蒸汽機車,確實是在鐵軌上運行的。」趙無忌笑了笑,指著蜿蜒伸向遠處的鐵軌答道,「想要用上這機車,就必須提前修好鐵軌道路,否則機車無法通行。」

「嗯,這軌道用了這麼多鐵,又有碎石,枕木為基,如此一來,這修建鐵軌道路的工程,只怕比修水泥路,更為困難,造價也更高吧?」沈猶龍摸著下巴沉思道。

「沈巡撫慧眼如炬,確實如此,這鐵軌道路,本官稱其為鐵路,這修建鐵路的費用確實非常高昂,成本遠遠超過水泥路,耗費的人力也是巨大。」趙無忌答道。

「敢問侯爺,這鐵路的成本有多高?這機車若是當真如侯爺所言,可日行千里,當初侯爺為什麼不直接修一條從廣西直到江浙的鐵路?」沈猶龍的臉色有些不解,「這鐵路豈不是比水泥路更要快捷百倍?」

「非本官當初不想修鐵路,實在是這鐵路造價奇高,本官舉個例子吧,修建一條從廣西到福建,中途路過廣東的鐵路,所需資金至少四千萬兩白銀!」

「鐵路和水泥路,二者各有優勢,互為補充,而又是缺一不可,所以說,鐵路並不能取代水泥路。」

趙無忌此言一出,這鐵路的高昂成本,當場就把眾人給震撼的不輕。

但仔細想了想之後,眾人皆是頻頻點頭,頗為認可趙無忌的話語。

為什麼?

答案就在眼前,且不說這機車頭和車廂都用了大量的鋼鐵,就只看那鐵軌,就是非常昂貴的東西。

修鐵路需要大量的鐵,而鐵,在古代,價格可不便宜,普普通通一個鐵鍋,在草原上就能換到十幾隻羊,而修築鐵路時,耗費的大量鐵軌,還都是用精鐵製造而成。

因為生鐵雖然硬度高,但比較脆,拿它們當鐵軌,機車走不了幾次,這鐵軌就得破碎,是以只能用韌性較高的熟鐵精鐵,來製造鐵軌。

就連現在的大明,很多官軍士卒,身上都沒有鐵甲穿,而趙無忌將這麼多寶貴的鐵資源,用在鐵軌上,用在興修鐵路上,在李邦華等人看來,無疑是一種非常奢侈的事情。

這樣的一條數千里的鐵路,花費四千萬兩白銀,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整個大明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都沒有四千萬兩,所以這也意味着,至少在短期來看,修建廣西到江浙的鐵路,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但建設鐵路雖然耗資巨大,但收益也非常驚人,後世有句話,叫『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說得就是鐵路非常賺錢,並且還是非常暴利的那種賺錢。

因為相比其他的運輸方式,火車不但運得多,運得重,並且速度也是最快的。

以『詹天佑』號為例,這款華夏的第一型蒸汽機車,時速可達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一日二十四小時,一日便可行駛六百公里,合一千二百里地的距離。

所以趙無忌才會說,機車可日行千里。

這個速度,無疑是相當驚人的。

或許有人會說了,戰馬一小時能跑六十里地呢,比火車快一點。

但戰馬首先是從所有馬匹里挑出的佼佼者,才會被挑選為作戰用的戰馬。

其次戰馬到底是動物,它不可能不吃不喝連續跑二十四個小時。

一般的戰馬,以高速疾行一兩個小時之後,就必須要停下來休息了,若是連續奔跑四五個小時,那這戰馬就有報廢的可能。

更何況,戰馬高速跑起來,那還怎麼拉東西呢?

嚴格來說,以『詹天佑』號的速度,基本上可以達到這個年代貨運速度的幾十倍之多,碾壓此時代的所有交通工具。

「這蒸汽機車不但速度快,載重量也很可觀,並且無論拉載多少貨品,對其速度影響都是非常微小。」趙無忌補充說道。

猶如閃電突然劃過黑夜,曹化淳瞬間便明了了這鐵路的重大意義,「難怪侯爺說這是國之重器,將來若是能鋪設一條連通南北兩地,哪怕是由京師到湖廣,有這麼一條高速鐵路的話,那麼我大明的糧食運輸,就將再不會成為問題。」

趙無忌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一旦鐵路建成,就能打破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栗的老話,嶺南的糧食運到京師,也就是四五天的事。」

所謂千里不販栗,說的就是哪怕兩地糧價差異再高,但如果距離太遠,算上運輸成本后,做糧食生意就不划算了。

因為古代運輸主要靠人力和畜力,無論人還是動物,路上都要吃東西,所以若是距離太遠,成本就會很高,最終就不賺錢。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一鬧災,百姓就傷亡慘重,民不聊生。

因為糧食藥品等救災物資,很難迅速地,低成本地運送到災區。

「敢問鎮南侯,若是修建一條從京師到湖廣的鐵路,費用幾何?又需要多少時間?」曹化淳一臉熱切地望向趙無忌。

「京師到湖廣,從距離上看,跟欽州到江浙差不多,粗略計算的話,造價大約也是四五千萬兩銀子左右,至於修路的時間,非有七八年時間不可。」趙無忌答道。

曹化淳頓時便很是失望。

在場的四人都是大明官場上的頂級人物,自然都曉得這鐵路一旦得以成功,將會給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譬如可以把湖廣一帶的糧食快速運往京師,此外,無論是救災還是打仗的時候,鐵路運輸都非常快捷方便,成本還非常低。

在眾人的激動期盼心情中,只聽嗚的一聲汽笛響起,隨即列車巨大的鐵輪開始轉動,在咔嚓咔嚓的聲音中,蒸汽機車開始緩緩向前。

這條鐵路趕在蒸汽機四型出現之前,提前一年便被趙無忌下令鋪設,鐵路總長一百多里地,鐵路的兩端分別是欽州和防城港。

這條鐵路,是一條試驗性的鐵路。

慢慢地,隨着一鏟鏟的煤炭不斷被加入火爐,車體的噪音越來越大,火車的車速也慢慢提升,最終達到了穩定每小時二十五公里的速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載客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