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畏懼不前

第八百三十章畏懼不前

大明的前代皇帝,天啟帝朱由校,一開始也並未將自己的弟弟當做接班人來對待,培養,天啟皇帝原本也沒這個打算,只是天不遂人願,天啟帝倉促早死,死時又沒有直系子嗣能夠繼承大位,這才讓天啟帝的弟弟崇禎得以登上大寶,成為大明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那時崇禎才十六歲。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看了一些聖賢之書,又仗着有幾分聰明,便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在周圍並無得力賢臣的輔佐下,打算繞過群臣,直接來指揮這個老大帝國的運轉運行,成功率有多高?

或者換個說法,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在初中課本上得知了一些物理原理和電器的運行原理,拿着一把螺絲刀,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就準備修理家中損壞的電器,成功率有多高?

更何況治理國家,可比修理電器的難度要大多了。

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國家要小心翼翼,謹慎施政,不能有半點冒進和差錯,都說船小好調頭,大明這艘巨輪,慣性奇大,哪怕是最上層一個極其輕微的動作,也能帶來下面百官和億萬黎民的劇烈動蕩。

歷史上的各個末代王朝,唯有大明,是以崇禎的勤奮施政而滅亡,萬曆皇帝幾十年沒上朝,看似消極無為,怠慢政務,但大明朝在張居正的治理下,並未出現什麼岔子,一切運轉良好正常。

所以劉宗周勸告崇禎收起小聰明,將國家大事交給士大夫去管理,是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崇禎即位之初,當時朝堂上還是頗有一些能幹的大臣,崇禎當時身邊要是有賢人輔佐,再有幾分識人之明,將國家交給那些能幹大臣去處理,明朝也未必會滅亡的那麼快。

若是能夠撐過這一段最難熬的小冰河時期,待到天災過後,糧食生產穩定住,流賊之亂自然平息,到那時實力與大明相差懸殊的大清,也最終會遭到大明的雷霆一擊,落得個滅頂之災的下場。

事實上,清軍入關之時,便是小冰河時期的末尾,所謂的康乾盛世,也與小冰河時期結束有關,只能說大清的運氣真是非常好。

但崇禎執政十四年來,朝廷上有能力,有擔當的一眾臣子,被氣量狹小,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殺的殺,貶的貶,到了現在,崇禎手頭已經沒有幾個可用的賢能之人了,並且崇禎一路走一路錯,方寸也亂了。

劉宗周說的讓崇禎下放權力,交給能臣,也不是不對,但劉宗周給出的治療方法則是完全錯誤的。

他只是想讓崇禎把權力如數下放給東林黨人。

崇禎若是真把國家大權交給自私自利的東林黨,到時只怕大明王朝的覆滅會更快。

至於劉宗周說的什麼通過教化萬民,來解決流賊和滿清的問題,在趙無忌看來,更是胡說八道,典型的書獃子理論。

就算教化有用,那也是水磨工夫,非幾十年不能成功,如今滿清和流賊的刀都快架到崇禎的脖頸了,你現在說教化?

等你教化成功,大明朝也早就亡了。

更何況這所謂的教化,能否成功,趙無忌也是非常不看好。

倉稟足則知禮節,老百姓吃飽了飯,才能教化,人都快餓死了,你跟他談教化?

有用么?

跟劉宗周這麼一番接觸下來,趙無忌也多少算是明白了崇禎面對這些東林當人的心理,事實上,歷史上劉宗周再次起複沒多久,很快他就又被崇禎給貶斥了下去。

換了誰也不願意用這種人啊。

說起大道理頭頭是道,為人也是道德楷模,但是這人沒有用,辦不了事,只會空談。

看着眾人都是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聽着劉宗周的長篇大論,趙無忌不知為何,在覺得自己和周圍氣氛格格不入的同時,心中不由得也突然感覺到了一陣冷意。

劉宗周的實際能力,難道大明就真沒有明眼人能看出來么?

怕只怕,有些人揣著聰明裝糊塗,明著捧劉宗周,實則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為了自己小團體的利益。

劉宗周的主張,對東林黨背後的江南地主豪紳來說,簡直是再好不過,皇上不能與民爭利,不能對他們收稅,這才是一個好皇帝。

至於皇上不收稅就沒錢,沒錢就不能養兵,這個他們不管,那是你老朱家的事,與我無關。

喧鬧的酒宴中,趙無忌微微笑着,身在其中,思緒卻已飄到了千里之外。

自己再有一個多月,就要出征了啊。

在場眾人恭喜吹捧了一番劉宗周后,又有幾人開始恭維侯方域,冒辟疆和侯方域關係一向相熟,此刻便也笑眯眯地說道:「朝宗胸有錦繡,乃是士林公認的,以朝宗之大才,封侯拜相,也不過是早晚之事。」

侯方域心中得意,嘴上卻假意推脫道:「在下才疏學淺,當不得辟疆兄的謬讚,對了,我那好友在信中亦是說起一事,此事卻與洪承疇洪大人有關。」

正在冷眼旁觀眾人的趙無忌,此刻聽侯方域提起洪承疇,頓時便心生警惕,於是便也凝神細聽。

侯方域仗着他父親留下來的關係和人脈,消息可謂是非常靈通。

洪承疇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征遼東,為錦州解圍並與滿清決一死戰之事,早已在大明民間傳得沸沸揚揚,此戰乃是大明傾幾乎北方所有的精銳之師,意圖同滿清殊死一搏的國戰,此戰勝者全盤通吃,敗者淪入地獄,是以聽起侯方域提起了出征遼東的大明主帥洪承疇,眾人一時間情不自禁地皆都將目光投向了侯方域,現場鴉雀無聲。

眼看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侯方域也覺得十分得意,剛才被趙無忌忽視所帶來的挫敗感也早已消失不見,他佯做平靜地看了看眾人的反應,這才緩緩開口子。

「眾所周知,三月初當今皇上便已下旨,命九邊眾將率領手下精銳兵馬,前往寧遠城與洪承疇洪大人合兵一處,共計大軍十五萬,進軍遼東,與滿韃決戰,然自皇上下旨之日起至今,已有一月,九邊諸將也早已到達寧遠,但洪大人依舊駐紮在寧遠,並未有半分進軍之意。」

說到這裏,侯方域一拍大腿,嘆了口氣,「洪大人年歲已高,未免因過於求穩,而失去了鋒銳之氣,兩軍交戰,正宜一鼓作氣殲滅敵軍,方是正理,,洪大人坐擁重兵,卻不敢發兵前行,這樣下去,徒然只能削弱己方士氣。」

將目光投向趙無忌,侯方域的臉上再度露出討好之色,「欽州伯乃是我大明軍神,此次出征之前,在下也曾發動在京師中的親朋好友和家父在京師中的舊日門生,希望他們能在其中出一份力,設法讓皇上改變主意,以欽州伯取代洪大人為帥,出征遼東,奈何,唉……」

侯方域搖了搖頭,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奈何皇上身邊有奸佞作亂,蒙蔽聖聽,使得皇上空有趙大人這樣的名將,卻不能用,着實是我朝一大憾事。」

「承蒙侯公子抬愛,趙某愧不敢當,洪大人老成持重,戰功累累,由他掛帥出征遼東,在下心中也是極為贊同的。」趙無忌心口不一地說着客套話,心中卻難免也有些失落。

論起以往對滿清的戰績,沒有人比自己更強,自己也確實是出征的最佳人選,但是所謂聖心難測,崇禎既然不想讓自己掛帥,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一旁的劉宗周聽了侯方域的話,也是頻頻頷首,「朝宗所言,頗有道理,畏敵如虎,卻步不前,不是為帥之本色,可惜老夫如今尚未上任,否則老夫定要好狠狠地參洪承疇一本,告他個畏縮不前之罪!」

一旁的冒辟疆笑了笑,半是玩笑半是奉承地說道:「洪大人穩重有餘,就是缺欠了幾分鋒銳之氣,在下看來,皇上倒不如拜朝宗為帥,以朝宗的銳氣,領旨之後,必不肯耽擱,此刻只怕早已率領大軍,直搗黃龍,攻破盛京城了。」

侯方域連連擺手,「說笑!說笑!辟疆兄千萬莫要取笑於我。」他嘴上謙虛,臉上卻也露出了一副躊躇滿志,指點江山的神態,「辟疆兄說的不錯,洪大人還是過於謹慎小心了,我軍勢大,以強擊弱,當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撲敵軍,一戰而定天下,拖的時間越久,對我朝便越是不利。」

眾人於是也便七嘴八舌地開了口,他們的言辭,幾乎是一邊倒地批評洪承疇太過膽小,錯失良機,趙無忌在一旁靜靜傾聽,並未說話,心中卻是很不以為然。

洪承疇便是再不堪,也是曾統率西北精銳,在剿滅流賊的過程中立下赫赫功勞的老帥,比起眼前這些誇誇其談的書生和縉紳,可不知要強去了多少倍。

眾人藉著幾分酒意,越說越是放肆起來,慢慢地甚至有人開始提起皇上任用佞臣,剛愎自用的事例,錢謙益見狀,急忙輕咳一聲,打斷了眾人的話語,「諸位,今日我等只談風月文章,還是莫要提及國事為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章畏懼不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