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流水高山

第七百二十四章流水高山

聽了夏允彝的話,趙無忌皺了皺眉,道:「本官確有此意,只是當今皇上,怕是不允,李公公在信中說了,皇上在旨意中特意囑咐本官,非有朝廷命令,否則本官不得擅自離開欽州。」

「只是,如今天下一片大亂,流賊四處肆虐,禍害百姓,昔日剿滅高迎祥的名將孫傳庭又被捉拿下獄,皇上心思機敏,勤勉政務,想來對此等情況必不會坐視不理。」看了杜紅兒的信,趙無忌心中也頗有感慨,他沒想到,自己不過才來廣西幾個月,北方的形勢就惡化成了這個樣子。

洪水泛濫,蝗蟲作祟,看似是偶發的自然災害,但是趙無忌卻以為,隱藏在其中的更深刻原因,卻是人禍。

若是各級地方官員都能忠於職守,平時派遣人手,多加檢查,加固堤防,注意疏通河道,這樣一旦洪水來了,大堤也不至於崩潰,順暢的河道也能將泛濫的河水儘快排走。

蝗蟲在中原大地已經作祟了數千年,趙無忌就不信官府和老百姓沒有應對的辦法,之所以洪災和蝗災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和損失,官府事先的失察以及事後賑濟救災的不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哦,這卻是屬下的不是了,」聽了趙無忌的話,夏允彝頓時便是一臉的歉意,「昨晚屬下已收到北方傳來的情報,只是彼時大人已經安歇,是以屬下並未稟報大人。」

「好叫大人知曉,七日之前,皇上已派遣禮部尚書楊嗣昌,以督師輔臣的身份,領軍出征,統籌各路兵馬,前去征討剿滅流賊,此時楊大人想來應已離京。」夏允彝說道。

趙無忌聽了,眉宇間憂色更濃。

「楊文弱此人,學問是極好的,對皇上也是忠心耿耿,他久在中央,執掌軍務,對兵事也是極為熟稔,屬下以為,皇上命楊大人出京剿匪,乃是一步妙棋,卻不知為何大人臉上殊無喜色?」夏允彝問道。

趙無忌嘆了一口氣,看了夏允彝一眼,「楊文弱確有才華,但本官以為,楊文弱能力不過中人之姿而已,巡撫一方或可勝任,但主持兵事,或是掛帥出征,追剿流匪,能力卻是大大不足。」

「其實剿匪的最佳人選應是前西北巡撫孫傳庭,只是皇上剛剛拿他下獄,總不好馬上便再次起複他,孫傳庭足智多謀,勝楊文弱多矣。」想起蒙冤下獄的孫傳庭,趙無忌心中難免一陣蹉嘆。

「屬下以為,既然皇上無意讓大人參與錦州之戰,大人便安心在欽州,修生養息,積蓄力量也是好的。」

夏允彝瞥了楊延虎一眼,想了想,對趙無忌繼續說道:「所謂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大人並非拘泥不化之人,如此亂世,豈非大人逐鹿之良機?」

「最難得者,民心也,」夏允彝看着趙無忌,沉聲說道:「大人主政西北,青州,百姓歸心,去歲清兵入侵,大人以數千之兵,力抗強敵,救回五十萬民眾百姓,如今山東河北一帶,百姓均視大人為神袛一般,家家建造塑像,日夜頂禮膜拜;

而今皇上昏庸,奸佞弄權,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張獻忠,羅汝才在四川銳不可當,勢如破竹,官軍追之不迭,狀極狼狽,屬下以為,這大明江山,遲早會落入流賊或是北虜之手,洪承疇與清軍交戰之時,大人實不宜再度北上,坐山觀虎鬥,方為上策。」

聽着夏允彝說着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趙無忌的臉色卻是十分平靜,「夏先生的意思是?」

「皇上猜忌大人久矣,山東一戰,大人軍功蓋世,所向無敵,然卻被皇上明升實貶,遣來廣西,大人,廣西此地,號稱蠻荒,向來都是朝廷發配犯人,罪官之地,皇上遣大人來此,其心可知;

清軍包圍錦州,局勢十萬火急,皇上卻棄大人不顧,而以洪承疇為帥,可見皇上對大人的戒備之心;

屬下以為,大人可效仿本朝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安心經營嶺南一地,錦州之戰,我軍取勝固然最好,若是洪大人當真兵敗,九邊精銳盡毀,則清兵必然乘勝再度入侵,加之李闖,張獻忠,羅汝才等流賊作祟,北方糜爛已成定局;

此時亂世既現,大人可命慕容先率一彪兵馬自神木南下,並以察哈爾部蒙古鐵騎為外援,以大人在葭州的官聲和威望,則西北唾手可得;大人留一上將鎮守欽州,親自率主力於青州府登陸,以大人在山東和河北的民心,攻取山東,河北亦是易如反掌,如此下來,數年之內,北方之地當能盡數為大人所有,其後順勢南下,一統江山,建立不世霸業,豈不快哉?」

趙無忌面無表情地望着夏允彝,半晌沒有說話,一旁的商敬石和楊延虎對視一眼,於是也雙雙上前,拱手說道:「大人,夏先生所言有理,我等俱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無忌看着三人,怔了半晌,突然仰頭哈哈一笑,「你三人這番說辭,本官若是依了,豈不成了又一個曹操?皇上雖然猜忌本官,但是皇上總歸還是待本官不薄,又命本官主政欽州,文武之事盡在本官一人之手,本官深受君恩,如何會起兵謀反?此事三位再也休提!」

三人還要再勸,趙無忌只是搖頭不允,卻道:「取紙筆來。」

片刻之後,便有僕人上前,將紙筆拿了過來,趙無忌取了狼毫,稍一沉吟,便飽蘸墨水,唰唰唰不多時便寫了一副對聯出來,於是便將毛筆投於地上,說道:「本官以此聯,聊表心志,也與諸君共勉。」

說罷,趙無忌對三人笑了笑,便離了開去,夏允彝帶着二人上前觀看,只見宣紙之上,龍飛鳳舞,寫下兩排大字。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夏允彝盯着這幅對聯沉吟良久,方才回顧商敬石,楊延虎二人,說道:「大人之意,吾已明了,此事,休要再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四章流水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