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援災

第七百一十七章援災

夜色如濃墨般漆黑一片,層層的烏雲將天空的月亮和星星遮擋得嚴嚴實實,黯淡無光,兩個太監一人手持一個昏黃的燈籠,將洪承疇等人一路送出了紫禁城。

御書房內,文武大臣濟濟一堂的景象早已消失不見,留在這寬大而空闊的屋子中的,只有崇禎和王承恩兩人。

崇禎疲憊地嘆了口氣,慢慢地將身子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他的表情糾結而疲倦,此刻,無盡的困意從四面八方不斷湧來,如潮水般的一波一波地衝擊這崇禎的大腦,但崇禎知道,自己現在還不能睡。

還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處理,比如,書案上這厚厚一摞的奏摺。

關於在欽州府開設通商口岸的事情,崇禎起初並不在意,接了趙無忌的奏摺之後,在幾日之前,原本他也不過是在大朝會上,隨口提了一句,打算聽聽群臣的意見,走一走程序。

卻沒想到這個讓他毫不在意的小事,卻如同一枚重磅炸彈般,在朝會上炸響,引起了眾多大臣的極力反對,人人皆言祖宗之法不可廢,又有說皇上切切不可與民爭利云云,也有人出列彈劾趙無忌,認為他此舉暗藏禍心,乃是有意勾結蠻夷商人,挾夷人而自重,眾口紛紜,聽得崇禎頭疼無比,不過大部分的臣子都對此持着反對意見。

結果整整一個上午的朝會,大臣們都在言辭激烈地批評趙無忌,反對這件事,反倒把其他崇禎看來很重要的事情給忽略過去了。

崇禎雖然不知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的道理,但是這些朝臣們的激烈反應,卻是讓他對此事也突然生出了幾分興趣來。

不可與民爭利?這話從何說起?這又是哪來的利?

月港加上廣州,一年收上來的商稅不過幾萬兩銀子,便是這幾萬兩銀子,朝廷也拿不到多少,每年運到北京的,不過幾千兩銀子而已。

因為收稅也要成本的,為了收稅而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諸般雜七雜八地費用等等,最後細算下來,扣掉各種開銷后,才是朝廷實際得到的銀錢。

這些年來,朝廷從廣州和月港,每年實際得到的銀子,加起來哪一年也沒能超過三千兩。

三千兩銀子,這個數字,對於這個老大帝國來說,當真是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崇禎雖然缺錢,卻也不會把這三千兩放在眼中,所以當有些大臣勸阻崇禎不可與民爭利時,崇禎覺得他們簡直是滿口胡言。

朕就是再窮,也不會落到和老百姓們爭三千兩銀子的地步!

當初趙無忌在奏摺里,對崇禎喊出一年上繳五十萬兩銀子的口號時,崇禎其實並不怎麼相信,他將這視為是趙無忌的一種手段,一種誘惑他同意在欽州府開設通商口岸的手段。

便是有趙無忌身上理財聖手光環的額外加成,崇禎也認為,趙無忌能每年給他繳納五萬兩銀子,就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當如今滿朝文武眾口一詞,都在大張旗鼓地反對此事時,驚訝之餘,崇禎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必須要重新審視這件事情了,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當年崇禎新近登基之後,很快便誅殺了魏忠賢,併除盡了他的黨羽,魏忠賢派往大明各地的礦稅太監,也被崇禎一一召回,被東林黨瘋狂攻擊的『橫徵暴斂,中飽私囊』的礦稅,作為魏忠賢留下的罪證之一,也就此取消。

那些礦稅太監們,就像是穀倉里的老鼠般,劣跡斑斑,瘋狂地藉著給朝廷收稅的機會,斂財自肥,除掉他們,當真是大快人心,滿朝文武俱是眾口一詞,稱頌皇上賢明仁厚,讓年紀輕輕的崇禎當時頗是得意了一陣。

然而過了三五年崇禎就開始後悔了,朝廷賺得沒有花的多,財政缺口越來越大,以至於他也不得不再次打起了礦稅的主意,於是便遮遮掩掩地在某一次朝會上,很隱晦地提出了打算重開礦稅的想法。

結果就跟這幾日一樣,大量的朝臣跳了出來,火力全開,從種種角度,引經據典,或明或暗地攻擊皇上的主張,很快便使不勝其擾的皇帝取消了重開礦稅的心思。

往日情形一一浮現在崇禎皇帝的眼前,崇禎不禁輕輕搖了搖頭。

莫非這通商口岸當真很賺錢?

看來趙無忌喊出的五十萬兩,很有可能絕非虛詞,看朝中群臣如此緊張的架勢,想來這通商口岸,很有可能會成為又一個趙無忌為朝廷開創的吸金利器。

此事看來可行,崇禎慢慢地拿定了主意。

而今馬上就要準備征伐滿清,為錦州解圍的出兵之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眼看又是一大筆銀子即將花出去的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

「大伴,傳朕的旨意,於欽州府開設我大明第三處通商口岸,關稅與海貿一應事宜,皆由欽州伯趙無忌全權處理。」

說到這裏,崇禎猶豫了一下,他想了一想,似是下了巨大的決心般,繼續說道:「田仰調任南京,任副都御史,知州一職,由府谷縣知縣陳子龍接替,革去陳卿安遠縣知縣一職,以原臨淄知縣連元接替。」

「老臣遵旨。」王承恩恭謹說道。

把陳子龍和連元這兩個心腹調來欽州府,這也是趙無忌許給崇禎五十萬兩稅銀后,所要求的交換條件,相比之下,同知江奎雖然也是可信賴之人,但能力上還是陳子龍更勝一籌。

端起桌子上的青花玲瓏茶盞,崇禎仰頭將裏面的香茗一飲而盡,微燙的茶水下肚,初始的苦澀味道過後,唇齒間便是清幽的甘甜,令人神清氣爽,而崇禎的精神,似乎也因這杯茶水而為之一振。

崇禎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伸出左手,從那厚厚的一摞奏摺中,拿取了最上面的那封奏摺,放在了面前的案几上,準備開始他慣常的夜間工作。

嗯,這份奏摺看落款,是新任青州知府史可法寫來的。

史可法此人,崇禎有些印象,知道他原本是盧象升的下屬,為人精明強幹而又忠心耿耿,是個可以託付重任的官員。

盧象升死後,感念他的忠義,盧象升當初的部眾屬下多有升遷,史可法也被崇禎任命為青州知府,接替趙無忌,主政青州。

卻不知這個時候,史可法上這封奏摺,又有何意。

崇禎皺了皺眉頭,當初皇太極入侵之時,由於當時的青州知府趙無忌主動率軍出擊,前去濟南府迎戰清兵,將清兵擋在了青州府外,是以青州府並未遭受兵災戰火,青州的百姓也因此而逃過了一劫。

這份奏摺應該不是求援求糧的。

崇禎翻開奏摺,凝神細看。

史可法在摺子裏稟報,青州府這幾年在前任知府趙無忌的治理下,農業商業興旺發達,形勢蒸蒸日上,去年大力推廣種植的紅薯,土豆以及玉米更是獲得了大豐收,商稅的增幅也是驚人。

而今得知河北,山東等被清軍禍害過的地區百業凋零,民眾困苦,史可法於是在青州府各地,組織縉紳民眾為災區百姓募捐,所獲頗豐。

此次募捐共得糧食十二萬石,白銀四萬三千兩,史可法想請示崇禎,這些糧食和財物是先押解到京師,還是直接運輸到山東,河北等地。

史可法在摺子的最後還提了一下,此次募捐,最積極者便是慶記商行在青州府的分號,僅他一家便捐贈了糧食五萬石,白銀兩萬兩,可見慶記商行東家的忠君愛國之心。

慶記商行的東家?崇禎的眼前,立即便浮現了趙無忌,魏國公,隆平侯,忻城伯等人的身影,南京的這些將門權貴,對大明朝的忠心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錦衣衛雖然這些年來在崇禎的手中不斷削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餘威尚在,慶記商行的背後,那些諸多的股東背景,錦衣衛早已調查清楚,并行文呈給了皇帝。

是以對於慶記在江南一帶的發展壯大,崇禎並不感覺奇怪,有趙無忌的理財妙手,再有這些權貴世家站在背後,慶記若是還發展不起來,那才是咄咄怪事。

崇禎想了一想,便伸手取了毛筆,略一躊躇后,便在奏摺上批複:「所得糧食金銀,交山東巡撫王國寶,做賑濟之用,慶記商行忠心體國,朕心甚慰,予以表彰。」

隨手將手中毛筆放在一旁的塗了金粉的黑色筆架上,崇禎滿意地嘆了口氣,有了這十二萬石糧食,以及四萬多兩白銀,這山東一地,算是可以初步穩定下來了。

崇禎伸出手去,又取了一封奏摺,正待翻開之時,卻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忙亂的腳步聲。

崇禎皺眉抬頭望去,很快,一名太監便小跑着進了御書房,來到崇禎面前撲通一聲就跪了下去,「啟稟皇上,兵部尚書張閣老,剛出宮門便倒地不起,不幸過世。」

「啊?」崇禎一時吃了一驚,他手中的奏摺,不知不覺中,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七章援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