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織布機

第七百零五章織布機

「本官很疑惑,為何洋布的價格如此低廉,不知孫掌柜可明白其中緣由?」趙無忌看向孫掌柜問道。

孫掌柜坐直身子,恭敬答道:「小人也曾就此事專門尋那些洋人打聽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些洋布產於印度,而棉花是印度的特產,印度棉花質量既好,價格又低,這就是洋布便宜的原因。」

趙無忌哦了一聲,心中突然想起一事。

他想起了珍妮紡紗機。

眾所周知,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珍妮紡紗機在十八世紀中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大放異彩,依靠珍妮紡紗機,大英帝國生產出了大量的棉布,並以其物美價廉的品質,在世界上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珍妮機的出現也被譽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趙無忌雖然並不知道珍妮機的具體結構和圖紙,但他卻聽說過珍妮機的故事。

首先在英格蘭,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做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也因此導致了對棉紗需求量的大大增加。

隨後英國有個織布工,叫做詹姆斯,有一天他下班回家的時候,一不小心一腳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織機,他正準備把紡織機扶正的時候,卻發現被踢倒的紡織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了。

詹姆斯當時就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直排列,用同一個紡輪帶動,那不就可以同時紡出更多的紗了么?於是他說干就干,按照這個想法,第二天他便造出了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紗錠的新紡織機,將紡紗機的功效提升了八倍,並以他的女兒珍妮的名字來命名了這種機器。

趙無忌覺得,以華夏人的聰明才智,自己再在關鍵的地方提點幾下,提前造出珍妮紡紗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強行以加關稅的方法保護布匹產業畢竟不是長久之策,努力地提升實力,把布匹產業做大做強才是正途。

布匹產業一旦發展起來,便可以吸納大量的富餘勞動力,正好可以用來安置那些跟着趙無忌從山東過來的百姓們,趙無忌決定,等一會會議結束后,便去尋顧炎武,看看能不能把珍妮紡紗機給複製出來。

衣食住行,這個『衣』字排在最前,可見這個織布產業的重要性。

趙無忌決心打劫日不落帝國的國運,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桂冠,戴在大明百姓的頭上,而這一切,就從提前面世的珍妮紡紗機開始吧。

出了會神之後,趙無忌對着面前的孫掌柜笑了笑,便再不提起此事,而是轉而開始望向盛唐軒的李周文李掌柜。

未等趙無忌開口,李掌柜便呵呵一笑,率先說道:「請大人放心,咱們大明的陶瓷,向來都是洋人搶購的緊俏貨,完全不需要擔心銷路,印度的瓷器品質比咱們的瓷器低劣很多,雖然他們價格便宜,但成不了什麼大氣候,此外,茶葉行業也是如此,你說對不對,周掌柜?」

天德茶莊的周掌柜忙不迭地在一旁連連點頭,「李老說的是,請大人放心,咱們茶行絕不會給大人丟臉,定能將印度茶葉打得屁滾尿流。」

趙無忌笑着點了點頭,自古以來,茶葉,絲綢和瓷器便是華夏的標籤性的產品,獨步天下,創匯無數,這幾樣產品趙無忌是非常放心的。

不過趙無忌記得在後世的欽州,還有一樣特色產品,便是坭興陶,這坭興陶是以欽江東西兩岸的特有紫紅色陶土為原料,經過一定的處理后,燒制而成,號稱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在後世號稱廣西兩件寶之一。

「陶瓷這方面本官是完全放心的,」趙無忌笑着對李掌柜點了點頭,「不過本官聽聞此地的陶器,品質十分出眾,本官給李掌柜提個建議,今後要多多發展陶器,要走出一條與別處不同的特色之路,有特色,就有銷路!」

李掌柜聽了,連連點頭,心中對趙無忌的欽佩又增添了幾分,心想趙大人對自己這個行業,果然是下了功夫研究過的,也難為欽州伯在百忙之中,將欽州的各個產業都研究了個透。

趙無忌又看向莫雲喜,梁仁明兩位土司,「本官知道,你們各個部落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產品,本官希望兩位土司辛苦一些,聯繫諸位土司頭人,把你們各部落的商品整合起來,做大做強,保證穩定的供貨品質,本官到時也會把你們的商品,向洋人做重點的推介。」

莫土司,梁土司二人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本官的想法,你們五個副會長,比較熟稔各自行業的情況,數日之後,你們便作為談判的代表,跟隨夏先生和歸庄,前去和洋人談判罷。」眾人急忙也答應了下來。

隨後,趙無忌便請眾人在府中用了一頓便飯,飯後自有夏允彝和歸庄,孫曦三人和李掌柜這幾人商討接下來談判時的對策以及具體貿易的細節,而趙無忌則帶着顧炎武,前去城外工匠們的住所。

珍妮紡紗機,宜早不宜遲。

趙無忌的諸多工坊中,最賺錢的是玻璃和香水工坊,而趙無忌最重視的則是鐵器和火器工坊,人數最多的則是水泥工坊,紡織工坊相對來講,在眾多工坊中的位置,是稍稍靠後的。

前幾日顧炎武帶人前來,召集了鐵器,玻璃,水泥三大工坊的負責人,向他們宣佈準備開始籌備工坊建設的時候,沒有被選中的工坊負責人心中都有些酸溜溜的。

畢竟先開工,就能先賺錢,沒有活乾的時候,這些工匠也有薪水拿,不過拿的可就是最低薪水了,只能說是聊以餬口而已。

工匠們的住處,依舊延續著趙無忌一直以來的特色,還是足足可住二十人的大通鋪,這些簡易的房屋,都建在用籬笆牆圍起來的大院子裏。

南方氣候炎熱,這些剛從北方過來的工匠們很不習慣,此時此刻,眾人都是十個八個的在院子裏聚成一群乘涼,扯上幾條凳子,各自圍着一張八仙桌,八仙桌上放着兩把大茶壺,一個裏面是滾燙的茶水,另一個裏面是晾涼了的白開水。

每人的面前都擺着個大碗或是杯子,裏面倒着涼開水或是茶水,一邊聊著天,一邊喝着水,夏日的微風時不時從旁邊掠過,給眾人帶去一絲絲的清涼。

鐵器,玻璃,水泥三大工坊的工匠們如今都在外面忙着籌備建設工坊之事,留在這裏的,都是那些暫時沒有事情做的工匠們。

大部分工匠們聊的都是家長里短,天南地北的奇聞異事,聊到高興時便往往會爆發出一陣的鬨笑聲,而其餘的工匠都是一些技術狂人,便是在休息之時,他們聚在一起,商量的也是一些技術問題,在思想的碰撞中,經常有一些奇思妙想,便會在閑聊之中不經意的得到。

這些奇思妙想可是好東西,只要能在工坊主管面前證明它的價值和作用,再由主管將其作為技術上的突破革新上報上去,幾日之後,通常就會有一筆不菲的獎金髮下來,根據這些點子的價值和作用,獎金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幾兩銀子到幾百兩銀子不等。

趙無忌對工匠們的重視,在大明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者,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白花花的銀子砸下來,技術上的突破便會逐一而來,日積月累之下,早晚會由量變進化到質變。

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除了那些已經深深地沉浸在技術的世界裏無法自拔的少數工匠們外,其餘所有的工匠們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了聊天,人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殷切的期待之色,翹首望向馬匹駛來的方向。

片刻之後,趙無忌等人的身影便出現在了眾人面前,一名親兵縱馬奔了過來,沖着這些人大聲喊道:「紡織工坊的老鄭,老鄭在不在?大人找你議事,把你工坊內的技術骨幹都帶上,大人有話詢問。」

「在在在,小老這便去,這便去。」一個六十餘歲的瘦小老頭急忙站起身來,忙不迭地應着,隨即他便在眾人羨慕的眼神中,招呼上工坊內二十多個技術骨幹,跟隨這那親兵而去。

很快,親兵便將老鄭等人帶到了趙無忌和顧炎武的面前,老鄭見了趙無忌,就打算下跪行禮,沒想到趙無忌卻搶先一步上前,伸出雙手扶住了他。

「鄭老來到這裏,可還習慣?」趙無忌和藹地問道。

「習慣,習慣,小老原以為廣西這地方是個蠻荒之地,如今看來,卻是小老妄加揣測了,這裏還真是處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吃得好,也蠻繁華的。」老鄭恭謹地說道。

來不及跟老鄭聊一些家長里短的話,趙無忌直接便步入了正題,「鄭老,咱們紡織工坊最近的技術可曾有所突破?本官交代你的,先進織布機與先進紡紗機的研製進展如何?」

一提起機器,老鄭頓時便是眉開眼笑,「大人放心,大人的工錢給得慷慨,大傢伙平時也都是拼了命的干,唯恐誤了大人的要事,小老帶着這群夥計們一直對大人的吩咐牢記在心,時時不敢或忘,這兩種新型機器,如今都已經初具雛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零五章織布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