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羅生門現象

第六百七十七章羅生門現象

春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進了雄偉的建極殿,此刻正是上午,崇禎皇帝正會同手下的諸位重臣在此議事。

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臉頰消瘦眼圈通紅,神態頗為憔悴,在清兵入侵的這一段時間裏,他着實是被折騰得不輕,每日需要他處理的奏摺相比以往幾乎翻了三倍之多,但他咬着牙依舊堅持着每日批閱奏摺直到深夜,這兩個多月來,崇禎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然而體力上的疲累也就罷了,更加累人的卻是心態的疲累,由於大明日益腐朽的吏治,各地官員造假成風,他們給皇帝的奏摺裏面很多內容都摻雜了大量的謊言,難以分辨真偽。

倭國曾有個很出名的電影叫做羅生門,一名武士被人殺死,捲入此案的眾人各執一詞,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或是編製謊言,從而使得此案的真相撲朔迷離,難以破解。

崇禎如今面對的局面,可以看成是羅生門的擴大化版本,清軍入侵,糜爛千里,為了推卸責任,所有涉及其中的文臣武將,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給皇帝的奏摺中,稟報著一些真真假假各種各樣的信息。

這使得崇禎的工作量一下子又增加了好幾倍,因為他要在幾分不同的奏摺中,經過縝密的對比和思考,找出事實的真相,還原當時的真情實景。

這種奏摺看多了,直接導致崇禎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大大提高。

所謂決策,無非就是根據手頭已有的情報經過分析,做出最終正確的決定,但是崇禎收到的是一堆亂七八糟真真假假的情報,這也是為什麼崇禎皇帝人很聰明,又是如此的勤政,結果卻把大明的江山越搞越亂的原因之一。

其實錦衣衛和東廠作為天家鷹犬,皇帝的耳目,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皇帝獲取真實的情報,只可惜這兩把刀也被崇禎自己給廢掉了。

崇禎登基之時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少年,歲數不大,經驗尚淺,隨後在東林黨的忽悠下,他誅殺了擅權的太監魏忠賢,沒了魏忠賢的制衡,直接導致此後東林黨人充斥朝野,勢力尾大不掉,最終將大明拖入了覆滅的深淵。

魏忠賢活着的時候,四海之內雖然也有反賊,但是從來都沒達到像崇禎執政時的那種亂賊四起的地步,充其量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毛賊,很輕易便都被官軍給剿滅了。

並且那時大明的財政狀況也很好,魏忠賢死的時候,給崇禎的內庫留下了大筆的銀錢,東林黨眾正盈朝之後,慢慢地崇禎反而沒有錢花了。

魏忠賢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恰好可以形成對東林黨人的制衡,他派去大明全國各地的稅監,目的固然是為了自己撈錢方便,但客觀上,收益最大的還是皇帝的內庫。

魏忠賢死後,各地鎮守太監紛紛被召回,崇禎自己主動斷掉了這條財源,而過了數年之後,當資金窘困的崇禎打算重開礦稅時,卻被大臣們以『皇上不可與民爭利』為由,給阻止住了。

在東林黨的慫恿下,崇禎自己更是主動地把『迫害忠良』的錦衣衛和東廠的職能大大地削弱了下來,直接導致了大明情報工作水平直線下降。

於是,崇禎就這樣勤勤懇懇地不斷地出著昏招,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這個王朝好,但是他的所作所為無一不加快了大明王朝的覆滅速度。

從清兵剛開始入侵時的茫然無措中清醒過來后,大明的大小官僚們紛紛開始推過攬功,把兵敗的責任推到同僚,下級甚至是上司身上,開啟了互咬模式。

首輔劉宇亮首先發難,他在朝會上當眾向崇禎皇帝上奏,指責山東巡撫顏繼祖尸位素餐,碌碌無為,在清兵入侵之時沒有承擔起他該承擔的責任,沒有站出來組織應對清兵的入侵,只敢帶着手下士卒龜縮在德州城中,坐視清兵圍攻濟南,以至於山東的形勢一片糜爛而難以收拾。

巨鹿之戰後,大明在北方的野戰軍團毀於一旦,但主將盧象升戰死,高起潛又是皇帝家奴,劉宇亮也不想得罪他,主持兵事的楊嗣昌深受崇禎皇帝信任,也是得罪不得。

於是想來想去之後,劉宇亮最終拿顏繼祖開刀,炮轟顏繼祖玩忽職守,直接導致了山東的亂局。

隨後得到消息的顏繼祖急忙也是上奏自辯,說道自己只有三千士卒,實在無力與十餘萬清軍出城野戰,去解濟南之圍,至於劉宇亮對自己的指責,他則分辯說是自己也曾四處派人傳信,調遣兵馬,但各路兵馬無一聽從他的命令。

顏繼祖的意思是,不是他不想指揮,實在是各地的軍隊不聽命令。

得知顏繼祖的奏摺后,山東各地的大小軍閥也紛紛開始給崇禎上奏摺,撇清自己的責任。

高起潛的密折里說他從來沒有接到任何的出兵命令,兵部的沒有,顏繼祖的也沒有,而其後被崇禎授予總督山東兵馬的趙無忌也並未有命令給他,所以遲遲沒有接到指令的高太監,便一直帶着手下,忠心耿耿地守在臨清州待命。

山東總兵倪寵,剿匪總兵祖寬等等武將則是說什麼理由的都有,大部分也是說自己沒有接到出兵的命令之類,總之就是自己忠於職守,山東亂局與自己無關。

崇禎天天看着這些裏面內容三分真七分假的奏摺,腦袋幾乎被攪成了一團漿糊,他越看越是來氣,心中怒火越來越盛。

而他親自下令升任兵部右侍郎的趙無忌,又是如此的桀驁不馴,天天拿着他的聖旨不當回事,置德王於不顧,依舊我行我素地率軍追趕皇太極不舍。

崇禎一怒之下,終於下旨剝奪了趙無忌的官職,而以高起潛取而代之,又命令趙無忌速速返回京師。

高起潛確實是能力有限,但是崇禎不用他,又能用誰呢?高起潛起碼在軍中待了多年,對軍隊比較了解,並且他還是屬於那種願意出來做事的太監,他的職位也比較高,適合接替趙無忌。

高起潛雖然敗給了清兵,但崇禎認為那是清兵太強,並非高起潛的責任,盧象升不也敗了么。

洪承疇和孫傳庭二人此刻正統率十餘萬大軍鎮守京畿,脫不開身,無法南下山東,當然若是盧象升未死,他倒是個接替趙無忌最合適的人選。

怒氣爆發中的崇禎,不但派曹化淳趕赴山東,宣旨免去趙無忌的兵部右侍郎一職,並且釜底抽薪,另外又任命兗州府同知羅景榮速速趕赴青州府,任青州府知府。

崇禎這回下定決心,只要趙無忌返京,以後就再也不放他出去,這人就是屬猴子的,只有在自己的掌心裏,才最放心。

昨日曹化淳有密信傳來,說道他率軍行至冀州時,被清兵大軍所阻,不得不暫時停留在冀州城,待到清兵退去之後,方能繼續南下,這讓崇禎頗覺鬱悶。

不過兗州府跟青州府挨着,那兗州府同知羅景榮,此刻想來已經到了青州府了罷,總之先奪了趙無忌的權再說。

想到這裏,崇禎的心神有些恍惚,一旁的洪承疇跟他說了好幾句話,他都沒有聽進去。

楊嗣昌見狀,急忙輕咳一聲,將崇禎的思緒拉了回來,「皇上,臣昨晚收到戰報,滿清韃酋皇太極正在德州一線調兵遣將,似有與趙無忌決戰之意,一旦趙無忌敗退,清兵定會再度北上,臣以為,我軍應早做準備,以防不測。」

崇禎嗯了一聲,昨晚的戰報他也收到了,據說清兵三路大軍雲集德州,似是已經包圍了趙無忌的軍隊,至於此戰的最後結果,暫時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傳來,不過趙無忌只有一萬兵,想來是凶多吉少。

崇禎想了想,看向楊嗣昌,問道:「兵部是什麼意思?」

楊嗣昌道:「臣以為,可使洪大人總督薊,遼兵事,而孫大人總督保定,河北,各負其責。」

崇禎略一沉吟,便道:「可。」

楊嗣昌又含笑看向洪承疇,「洪大人,這幾日本官並未看到曹變蛟總兵的身影,聽聞似是洪大人另有差遣於他,這個為何兵部沒有得到文書?」

洪承疇嗯了一聲,臉上神色未變,淡淡說道:「清軍北上在即,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曹將軍麾下皆是騎兵,是以本官數日之前便已派其南下,前去偵查清兵動向,本官如今肩負守備京師之責,派他前去偵查敵情也是本官分內之事,是以並未通知楊大人。」

楊嗣昌若有所思地望了洪承疇一眼,道:「原來如此。」

洪承疇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只是低頭垂眉,並不去看楊嗣昌。

趙無忌救過曹變蛟的命,這一點洪承疇是知曉的,所以他才故意派曹變蛟南下,說是偵查清兵動向,實際也是想為趙無忌在側翼減輕一點壓力。

崇禎如今正在氣頭上,洪承疇能做到的,也只有這些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七章羅生門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