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白皙通候最少年

第五百三十六章白皙通候最少年

看着孔貞遠的身影漸漸消失,崇禎皇帝余怒未消地冷哼了一聲,他掃視了群臣一眼,「諸位卿家,可是覺得朕剛才做得過分了?」

幾位大臣急忙搖頭不迭,眼看崇禎皇帝如此剛愎自用,誰也不敢這時候觸皇上的霉頭,溫體仁上前一步,開口說道:「老臣以為,孔貞遠能力平庸,碌碌無為,以至耽誤了朝廷大事,此種人確實不宜再在朝中為官,皇上及時貶斥他,乃是再正確不過的亡羊補牢之舉。」

「亡羊補牢?」想起前幾日做出的同意與滿清議和的決定,崇禎簡直連腸子都悔青了,他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釣魚的人,剛把帶着香餌的魚鈎扔下去,結果狡猾的魚兒馬上吃了誘餌,卻把鈎子吐出來跑掉了。

一個月啊,這才短短一個月,朝鮮就投降了,而大批的流賊卻依舊在大明境內活躍着,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名頭,高迎祥的殘部大都前去投靠於他,聲勢相比高迎祥反而更勝,張獻忠為人狡猾,又有收買了大批民眾給他通風報信,行動一向神出鬼沒,官軍總也無法找到他的蹤跡,卻經常被他時不時地偷襲一下,損失慘重。

早知今日,朕當初為什麼要同意議和啊,張鳳翼張閣老早就提醒朕,滿清要對朝鮮下手,趙無忌更是又上奏摺,又派人前來京師,提醒朕滿清將會速勝,讓朕早做準備。

朕要是聽了趙無忌的勸說,早早地派出陳洪範出兵,或許朝鮮也就不會投降了吧?

崇禎皇帝想到這裏,悚然驚覺,趙無忌當初可是還說過,皇太極攻破朝鮮之後,必然會出兵皮島,拔掉皮島這顆滿清眼中的釘子,不行,失去朝鮮,再失去皮島,皇太極將再無後顧之憂,朕必須早做準備!

他看了恭恭敬敬侍立在一旁的楊嗣昌,不知為何心中突然對這個臣子有些厭煩,略一沉吟之後,崇禎皇帝開口說道:「老首輔言之有理,如今朝鮮已失,正是亡羊補牢之時,我大明是萬萬不能再失去皮島了,不知眾位卿家,計將安出?」

幾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彼此都已明白了對方的心意,同意議和是崇禎皇帝的決定,而丟了朝鮮后,皇上卻把責任推到禮部尚書孔貞遠的頭上,如此攬功諉過,讓人寒心,這個時候,當然是盡量不說話,少說話,萬一說錯了話,皇上秋後算賬、甩鍋怎麼辦?就在剛才的朝堂上,若不是群臣一起下跪攔住了崇禎皇上,皇上盛怒之下,只怕孔貞遠當真會被扣上一個通敵的帽子,更會罪及九族,滿門抄斬。

只有兵部老尚書張鳳翼乃是曾上過戰場,經歷過戰陣的,他卻是不怕事,「皇上,朝鮮與東江鎮向來是我大明在滿清背後的利劍,如今朝鮮已失,滿清朝鮮聯手,東江鎮危矣,所幸總兵陳洪範大軍已集結完成,皇上可速速下令,命陳洪範率軍急援皮島,不得有誤,只要皮島在,朝鮮會或許還有重新收回的一日。」

他嘴上說的堅定,其實心中早已對收復朝鮮不再抱任何希望了,大明如今應付滿清尚且自顧不暇,哪裏還有精力去朝鮮半島開闢第二戰場?只怕從此之後,實力此消彼長,得了朝鮮的滿清,將更是如虎添翼一般,只盼能守住皮島,保住這把滿清背後的利刃,以減輕大明在正面戰場上的壓力。

張鳳翼年歲已高,說了一番話后就有點喘不上氣,他停了停,又開口說道:「此外,皇上也無需過分擔憂,皮島四面環海,易守難攻,韃子長於騎射,海戰卻是其短板,只要陳總兵的援軍能夠及時趕到,多多帶去火炮彈藥,以火器據堅城以守,皮島必不會有失。」

崇禎聽了,點了點頭,「張閣老此言大善,諸位卿家可還有其他計策?」

眾人頓時都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張閣老一向膽大敢說話,他肯出頭最好,到時萬一皮島也丟了,背鍋的就是他了,至於自己,還是韜光養晦比較好。

楊嗣昌臉色有些訕訕的,提出同意議和的乃是他,結果崇禎把怒火發泄到了孔貞遠身上,他內心明鏡一般,曉得皇上對他網開一面,感恩之餘,他覺得自己應該再為皇上做一些什麼。

「皇上,臣以為,皇太極精銳盡出,後方必然空虛,皇上此時或可下令遼東諸將騷擾敵軍後方,命總兵吳襄,祖大壽等人率軍突襲韃子腹地,一來可報失去朝鮮之仇,而來也可側翼呼應東江鎮,減輕韃子攻擊皮島的壓力。」楊嗣昌也站了出來,給崇禎出謀劃策。

「善。」崇禎聽了,大喜過望,在寧錦一線,可是有着幾十萬大明的士卒在那裏駐守,皇太極全力攻取朝鮮,後方空虛是一定的,哪怕明軍出兵十萬,能殺傷殺死幾千幾百個韃子也是好的,也能多少挽回一些大明失去朝鮮的顏面。

「嗯,傳朕的旨意,命遼東總兵吳襄,總兵祖大壽速速派兵,攻擊滿清腹地,側翼呼應皮島守軍,此外,總兵陳洪範即日起集結舟師,增援皮島。」事不宜遲,崇禎急忙下旨調兵遣將,希望保住皮島,保住東江鎮。

東江鎮的重要性,崇禎當初可是領教過的,當時袁承煥矯旨斬了毛文龍,沒了毛大帥在背後的牽制,皇太極大喜過望,三個月後便興兵來犯京師,殺得京城之外一片屍山血海,數百萬百姓,俱遭荼毒,這也是其後崇禎殺袁承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皇太極打下了朝鮮,若是丟了皮島,崇禎幾乎可以想像,皇太極捲土重來,再度入侵大明簡直已是板板釘釘,這,不容得這位年輕皇帝不着急。

張鳳翼不動聲色地瞥了楊嗣昌一眼,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楊文弱還是過於想當然了,遼東那些驕兵悍將,要起餉來如狼似虎,打起仗來哭爹喊娘,固守不出他們還能勝任,想要他們上陣打仗,還是主動攻擊滿清,怕是難啊。

下完了旨意,鬆了口氣之餘,崇禎皇帝感覺自己好像遺忘了什麼事似的,他仔細想了想,覺得自己此番的安排應是無懈可擊,他帶着疑惑的神情又想了一會,卻依舊沒有想起自己疏忽了哪裏,只得嘆了口氣,「東江鎮位置重要,斷然不容有失,命總兵陳洪範加緊進軍,一定要趕在滿清攻皮島之前到達,若再有耽擱,定斬不饒!!」

遼東,寧遠城,幾匹快馬迅速地在城內平治著,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沿途百姓無不慌張躲避,沒多久,快馬在總兵府門前停了下來,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將官打扮的人翻身下馬,此時早有聽到馬蹄聲的門子將大門打開,那將官將手中韁繩隨意拋給身後的手下,便急匆匆地走進了總兵府。

此人身材高大健壯,頭戴亮銀盔,一身銀白色甲胄,身上還披着一件白色披風,他的耳朵比一般人要大很多,此外鼻子上方也有一道淡淡的傷痕,不仔細看,看不出來,此人面容白皙,眉宇間英氣勃發,步伐矯健有力,竟是位難得一見的美男子。

只見這白衣將官行動迅速,很快接連穿過數個院落,最終來到了一處寂靜所在,只見一片銀光素裹的樹林前面,一處房屋靜靜佇立。

白衣將官快步走到房屋門前,伸手欲要敲門,卻又猶豫了一下,屋內人早已聽到他的腳步聲,隨即屋中傳來了一陣蒼老的聲音,「三桂,進來罷。」

門外的將官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吳三桂,此時他年僅二十五歲,在遼東軍擔任參將一職。

吳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吳三鳳,二子吳三桂,三子吳三輔,這兄弟三人,以二子吳三桂最為出色,不但長相英俊,並且勇力過人,還頗有謀略。

說起吳三桂,在當時的大明,可是個了不得的英雄人物。

十八歲那年,曾經有一次,他的父親吳襄帶了幾百人出去偵查敵情,不幸被滿清騎兵發現,結果吳襄被滿清一萬多大軍團團包圍。

當時滿清打算逼迫吳襄投降,所以只是派兵圍困住了吳襄等人,此事被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得知后,因為當時城中沒有足夠的兵力,祖大壽最終決定放棄吳襄,不再出兵救援。

這時的吳三桂正是年少氣盛的時候,得知自己父親被圍,偷偷帶着自己挑選出來的二十多個精銳家丁出了城,前去援救自己的父親。

結果這事還真被他給辦成了,據說當時吳三桂手持大刀,胯下駿馬,在韃子軍中左衝右突面無懼色,堪稱是所向無敵,最終他成功地救出了自己的父親吳襄,不過戰鬥中他也受了傷,鼻子上面被韃子劃了一刀。

此戰之後,冒死救父的事迹傳播開去,吳三桂名聲大噪,被人看做是明軍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少年驍將,號稱勇冠三軍,孝聞九邊,此後他曾前去京師,因其長相英武,俊秀不凡,以及他傳奇般的經歷,滿城的達官貴人們爭相與其結交,更成為京城女兒們心儀的對象。

當時恰好在京師的著名詩人吳梅村,也為他粗豪而又文雅的氣質所折服,當時便為他賦詩一首,其中有一句『白皙通侯最少年』,讚譽其英武不凡的氣質,當時的吳三桂,可謂風頭正勁,一時無兩,被視為大明未來的國之棟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六章白皙通候最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