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互相戒備的君臣

第三百四十一章互相戒備的君臣

如今香水、琉璃的專利都在慶記商行手中,便是趙無忌想把香水、琉璃的製造配方獻給崇禎,慶記商行背後的大小股東們也不會同意,此舉無疑會大大攤薄他們的利潤,影響他們的收入和分紅。

大明自朱元璋開國以來,到崇禎皇帝這一代時,朝廷官員的腐敗已經是比較嚴重的了,無論是大臣還是宦官,都是一般的貪污受賄成風。

就看工部掌管的軍器局,所製造出的鳥銃和大炮,基本上對於敵方和己方的殺傷力同樣巨大,因為他們動不動就會炸膛傷害己方士卒,其實只要質量檢查得力,用料十足,炸膛的幾率是極其微小的,至少趙無忌在神木的火器工坊生產出來的火槍和火炮就是從來沒有炸膛過。

工部屬下軍器局造出的火器屢屢炸膛,無非就是因為官員的管理不善以及官員藉機中飽私囊,以次充好,為了牟利甚至使用劣質材料,最終導致生產出來的火器質量良莠不齊,前線的官兵都不願意使用。

至於由太監掌管的,崇禎皇帝內府的兵杖局,質量雖然比工部生產出來的要好一些,然而在眾太監的雁過拔毛,層層盤剝之下,生產出來的東西,價格統統昂貴的驚人。

所以趙無忌暫時是打消了給崇禎皇上發明商品用以斂財的心思,就是再發明幾個琉璃、香水出來,最終結果估計也是肥了工部,內府那些碩鼠,最終也賺不到多少錢,在這些碩鼠的共同『努力』下,虧錢也未嘗可知。

趙無忌年紀輕輕,既無人脈,又無資歷,想大刀闊斧在戶部進行改革,改善大明的財政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京城權貴遍地,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犬牙交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哪一個都是趙無忌得罪不起的龐然大物,他若是當真憑着崇禎對他的欣賞和信任,妄圖在六部或是崇禎的內府搞什麼大動作,只怕不出一月,罷官回鄉那都是輕的,稍有個不慎便是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這與趙無忌在葭州的形勢完全不同,西北多年兵災,又逢大旱,有錢有勢之人早已跑得差不多了,無形中給趙無忌的執政減少了很多阻力。

西北遠離京城,也算是山高皇帝遠,趙無忌作為一縣,一州的最高長官,自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又是強兵在手,掌握生殺大權,哪個不長眼的敢與他作對?

再加上西北戰亂頻頻,民不聊生,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縉紳,都有着強烈的要求改變當前局勢的意願,這也在客觀上助力了趙無忌的施政,以上種種因素疊加起來,趙無忌的執政方針才能異常順利地貫徹實施下去。

而眼下的京城官場,貪污受賄儼然都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流程,人人都在此鏈條上受益,各方利益分成早有定例,官員們巴不得能這樣一直持續下去,真正想對此改變的只有崇禎一人。

這種情況下,在羽翼豐滿之前,趙無忌是萬萬不敢觸動這些朝廷上官員和宦官的利益的,以免改革不成,反為其所害。

倭國的金銀雖多,卻是遠水不解近渴,想要解決大明當前的財政困局,還需要另闢蹊徑,想到這裏,趙無忌也不禁暗自苦笑不止,這崇禎皇帝當真看得起自己,這麼大的一個燙手山芋拋過來,任是誰來也承接不住,看來自己也要想個法子敬謝不敏。

只是完全拒絕崇禎的話也是不妥,如今的大明,實施的是極權的封建君主制度,皇帝為天子,擁有着絕對強大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所謂的受命於天,對整個天下進行統治。

因此,擁有着絕對權力的皇帝,極為強大,他若是想殺一個人,甚至都不需要理由,也沒有誰能攔得住。

趙無忌不過是想自保,並不想觸怒崇禎皇帝,所以這進京的途中,他一路上思索的便是如何能為皇上找到一個全新的財源,多多少少對皇上有所交代。

趙無忌在路上,為大明帝國的財政而苦惱的時候,卻不知道,此時在京城,對待如何安排趙無忌的問題上,崇禎也陷入了苦惱之中。

崇禎也沒想到臨到趙無忌離任時,還能搞出這麼一個大動靜,以四千鄉勇,趁夜突襲羅汝才,劉希堯五萬流賊聯軍,竟然大獲全勝,羅汝才單騎逃逸,劉希堯當場授首。

此次勝利,嚴重地打擊了賊軍的氣焰,也為正在圍剿高迎祥,張獻忠的兩位總督洪承疇,盧象升減輕了一部分壓力,畢竟羅汝才也是賊軍中有數的悍匪之一。

當趙無忌大破賊軍的消息傳到京師,朝堂上下一片歡欣鼓舞之餘,一些官員彷彿看到一顆閃閃發亮的將星正在冉冉升起,於是便紛紛上奏崇禎皇帝,懇請皇上破格提拔趙無忌,讓他率領手下精兵,與洪承疇,盧象升兩位總督一起,共擊流賊。

接到奏摺的崇禎皇帝苦笑不已,趙無忌手下那些鄉勇戰力固然驚人,卻也是個巨大的吞金巨獸,調趙無忌去剿匪,餉從何來?

再一個,趙無忌立下大功,此番勢必要對其再次提拔,若是讓其前去剿匪,崇禎擔心趙無忌趁機在軍中發展勢力,崇禎本就對趙無忌擁兵自重心存警惕,若是被趙無忌藉著剿匪機會,擴大自己在軍中的影響,成為李成梁那樣的人物,那崇禎寧可不讓他去。

起碼李成梁沒有外援,還是個單純的軍閥,趙無忌可是個會治政收攏人心的,還有察哈爾部為外部強援,若不是此時留着趙無忌作用更大,崇禎還真的有了借進京的機會,除掉趙無忌的想法。

同為領軍的文臣,洪承疇依賴手下的賀人龍,左良玉等大將作戰,並無自己的核心部屬和士卒,崇禎皇帝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

盧象升手下的天雄軍雖然也是有名的強軍,然而盧象升在大明朝做官已經十三年了,崇禎對他比較了解,他的忠誠毋庸置疑。

所以三個文臣中,既能打仗,又與崇禎接觸的少的趙無忌,成為被猜忌的對象,也是很自然的。

於是這一對各自戒備,各懷心思的君臣,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管願不願意,彼此都在慢慢地接近,直至見面的那一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一章互相戒備的君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