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議事

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議事

楊嗣昌說道:「正是如此,皇上請想,吳炳命趙無忌,自西北出兵蒙古,此事按常理推測,消息泄露,也應從西北逐漸向京師擴散,自陝西,而山西,最後才到京城。」

「而奇怪的是,據錦衣衛的報告,消息是先在京師,山西傳開,最後才傳到西北,這也導致執政西北的洪大人,得知此事,反倒比皇上知道的還晚,其中必有緣故。」

崇禎頻頻點頭不已:「愛卿分析合情合理,此事十分古怪,必是有人暗中推動此事傳播。」

楊嗣昌說道:「此事很有可能就是后金的離間之計,吳大人派趙無忌出兵蒙古,挫敗了皇太極一統草原的圖謀,那后金便使了這一招離間之計,意圖使我大明自毀良將。」

崇禎恨恨地一拍桌子,說道:「皇太極當真狡詐多端,竟然使出這等毒辣計謀,企圖毀掉朕之良將,若不是愛卿提醒,朕險些就中計了。」

楊嗣昌喃喃說道:「不過臣還有一些疑惑,趙無忌不過一文官知縣,所率兵馬不過一隊鄉勇,戰力孱弱,怎麼就能幫着察哈爾部逆轉形勢,自窮途末路之中,連破叛逆四部,東山再起呢?吳炳又怎麼知道趙無忌一定會完成交代的任務呢?」

君臣兩人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深深的疑惑之意。

兩日後,大朝會上,當秉筆太監用尖細的嗓音喊出「有事上奏,無事退朝。」時,以敢於直言進諫的御史路振飛當即出列,說道:「皇上,臣路振飛,彈劾西北神木知縣趙無忌,目無君上,妄自出兵蒙古,協助察哈爾部征伐草原,更是私下與林丹汗嫡女成親,妄稱攝政王,大逆不道,意圖謀逆不軌。」

崇禎聽了,不動聲色地問道:「路愛卿,趙無忌之事,你是從何而知?」

路振飛慨然說道:「啟稟皇上,延安府知府馬懋才乃是下官同年,是他向下官提供的消息。」

崇禎皇帝打了個哈欠,似是還未睡醒一般,哦了一聲后,說道:「馬知府的摺子,朕已經看過了,道聽途說之語,不足為憑罷?」

路振飛說道:「皇上,如今京師坊間,此事沸沸揚揚,早已傳遍大街小巷,早已眾人皆知了。」

崇禎皇帝並不答話,彷彿自言自語地說道:「馬知府莫非是與趙無忌有仇不成?不但給朕上了摺子,還委託路御史上書彈劾。」

路振飛急忙說道:「皇上,下官彈劾趙無忌,純屬盡一份言官本分,與馬知府無關。」

崇禎皇帝微微一笑,說道:「你不必多說了,洪承疇也給朕上了摺子,其中也談及馬知府舉報趙無忌之事,朕只是好奇,蒙古反叛四部乃是皇太極的幫凶,趙無忌幫林丹汗打擊皇太極,正間接幫助了我大明,不知為何你們卻要和他過不去。」

吏部尚書李長庚聽了,心中一驚,卻也不明白自己這女婿為何一定要和趙無忌過不去,只是聽皇上這口氣,分明不善。

路振飛強辯道:「臣子本分,當遵守號令行事,無故自作主張,妄自興兵,不是為臣之道。」

崇禎冷哼一聲,隨手拿起一份文書,說道:「你們看看罷,這是察哈爾部額哲汗給朕的國書,今早剛剛送達,額哲汗感恩我大明出兵助戰,而今主動獻上國書,自命臣屬之國,願為我大明拱衛西北邊境,世代友好,永不背盟。」

說罷,便給一旁的太監使個眼色,那太監便拿起國書,念了下來。

群臣聽了,國書的內容與崇禎所言一般無二,聽完之後,溫體仁面露喜色,急忙出列說道:「恭喜皇上,有此國書,只要察哈爾部不滅,幾十年之內,我大明西北邊疆無憂矣!」

崇禎皇帝哈哈大笑,片刻之後,笑聲一停,厲聲說道:「你們這些聽話的臣子,真的很好,朕登基這七年,無時無刻不在憂慮中度過,每日不是這裏出事,便是那裏出事,你們雖然聽話,但是又有什麼用?只是唯唯諾諾,毫無自己的見解!」

「相反,吳炳吳知州,主動出擊,派趙無忌征戰草原,既打擊了皇太極,又為朕爭取來了察哈爾部這樣強力的盟友,而此時,你們又在做什麼?你們在攻擊朕的功臣,要把他置於死地!想要朕自毀長城!」

「朕也聽說過一句話,『主辱臣死』,朕每日勤政不休,日日批閱奏摺直至深夜,你們可有誰主動想起要為朕分憂?你們可真是好臣子,真聽話,有了你們,這大明的每一處地方,朕都不放心,生怕出了什麼亂子。」

「吳炳,趙無忌兩人,他們看似不太聽話,但是,他們主政的西北,如今卻是朕最放心的地方,朕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不必為西北邊境而擔心。」

「朕希望你們,都學一學他們二人,做一個讓朕放心的臣子,至於那種唯唯諾諾的泥塑木偶,尸位素餐之輩,朕,不需要!」

「傳朕的旨意,馬懋才誣陷大明功臣,革去官職,永不錄用!吳炳審時度勢,及時派遣趙無忌出兵蒙古,勞苦功勞,升任延安府知府!趙無忌以文官之身,率一眾鄉勇,毅然入蒙參戰,重挫后金銳氣,又爭取來了察哈爾部為我大明盟友,加以擊破多鐸之功,升任葭州道知州,授階正五品奉政大夫,其妻葉氏,封五品誥命夫人!」

崇禎最後環視一眼大殿中的諸臣,眉眼中掩飾不住的輕鬆,說道:「今日朝會,便到這裏罷,退朝。」

朝會後,在御書房內,崇禎再度召見了兵部侍郎楊嗣昌,見到崇禎后,楊嗣昌當即說道:「皇上,趙無忌雖然有功,但其畢竟已是察哈爾部攝政王,皇上重用他,恐怕不妥。」

崇禎聽了,嘆了口氣,說道:「愛卿所言極是,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朕其實也是沒有辦法,若我大明無內憂外患,朕必將其調至京城,放在朕的眼皮底下,將他牢牢盯死,如今匪患不平,又有皇太極屢屢入侵邊境,朕既沒有糧餉,也沒有士卒,去迎接再一場戰爭了,不管他是何身份,只要能為朕穩住西北邊境,便是大功。」

楊嗣昌聽了,也嘆了一口氣,說道:「皇上聖明,為今之計,也只得如此了。」

崇禎微微點頭,又說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西北邊境既已安定,楊愛卿,你說說看,而今是應該與后金決戰,還是全力剿滅流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