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書信頻頻(上)

第155章 書信頻頻(上)

「談廢事,肯將拄漫吏之頤;老氣未除,猶足擊奸賊之齒。」

——王寂

梁山泊周圍可真是個好地方,這裏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素來是「無水食麵,有水食魚」的北方魚米之鄉,此刻彭義斌就在吃魚,一眾紅襖軍頭領相圍而坐,顯得十分痛快滿足。

彭義斌手下只有一千軍兵,除去篩選嚴格之外,糧食的制約也是重要原因。彭義斌年輕的時候當過莊戶,非常清楚各地大戶的那一套,所以起兵之後,他和其他紅襖軍首領不同,從來不向各村的大戶派糧,防止這些大戶藉機壓榨農民。

好的方面是彭立斌的名聲越來越好,但是僅僅靠查抄官倉和女真軍戶所獲得的糧食十分有限,彭義斌的隊伍也就只能維持這麼多人。

幾個人正大快朵頤之際,一名小卒遞過來一封書信:「頭領,押剌百戶的高俊給您送了封信。」

「哦?」彭義斌拆開信封,看着看着皺起眉頭,遞給旁邊的參議。「李參議給咱念念,我實在看不大懂。」

「是。」這名參議展開了信,念了出來。

「紅襖軍首領彭兄義斌勛鑒:

蒼天巨變,社稷有顛覆之憂;紅襖事起,生靈陷塗炭之禍。黎庶哭於道路,士子嘆於廟堂,為禍不次,奸賊稱快。

今兄以三軍之勢,仗五兵之利,屯兵湖上,意在圖我,此皆我所周知。俊雖無壯遒,叨承閫寄,懸鏡於荒野之邊,立木於江湖之畔。然正以垂紳,書而對命,以是人眾見多,士心正旺,軍兵有效死之心,鄉老無乞活之難,兄若見疑,不妨來觀。

吾知兄本良民,形勢所逼,苛政如虎,啖小民骨肉皆凈;墨吏鼠貪,竊國家財富無遺,官逼民反,天意如此。然兄何以討罪之師,興無名之役?你我本皆忠義,立命生民,雖有路途之別,終歸天下之義。望兄早識此意,去兵示和,為蒼生謀雞犬之樂,使士卒卻干戈之苦,此誠吾所願也。

俊之誠心,天地可鑒,若公執意圖我,俊當據鞍以請,執轡相待,兄慎之。

山東路押剌百戶親管高俊謹啟。」

「這個高俊說話有點兒意思。」彭義斌笑了笑:「按照他的意思,我不能殺他,卻可以殺別的金人。」

「我看他有些心思。」另外一名首領說。

「不錯,近幾天我也訪問了些人情民風,此人真如其所說,治理地方很是得力,頗得眾心,這個人如果願意共聚義旗以襄大業的話,紅襖軍的力量就更壯大了。」彭義斌考慮了一下,讓參議官寫了一封回信,交給高俊。

「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高俊身上,看樣子他已經知道咱們和時全聯合,計劃攻取押剌百戶了,所以咱們的速度也要快,今天就向壽張進軍。」

「太早了吧,兒郎們剛剛急行到這裏,還沒有休息整頓呢。」

「現如今他既然已經知道我和時全打算攻他。我是擔心萬一高俊冥頑不靈,決心和咱們戰場相抗,必然會向壽張、陽谷兩縣求援。如果讓他先佔據壽張,得了糧草人馬,就難以為我們制服。」

「不錯,咱們先佔據壽張,和當地的大戶打好關係,攻打高俊的時候後方就不用愁了。」李參議點點頭,放下書信,首先草擬了開拔的命令。

隨着一聲悠長的號角,正在梁山坡湖畔休憩的紅襖軍軍兵們整齊隊伍,安靜而主動的排成長隊,繼續向北進發。他們的武器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在初秋的土地上彷彿碎了的頗黎。

彭義斌信交給一名會騎馬的軍兵,快馬奔到押剌百戶那邊去,然而這名軍兵在壽張就被攔了下來,何志也留在小山墩堡,而高俊率領部隊已經進入壽張,開始備戰。

壽張縣鄉野的居民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部分早就受夠了官吏壓迫,準備敲鑼打鼓簞食壺漿的歡迎紅襖軍;一部分則是常年受忠君愛國思想的浸染,準備組建義兵和亂賊血戰到底;但絕大部分人則既不願意為朝廷賣命,又不敢用全部的身家性命來賭彭義斌的人品,這些人自然歡迎高俊。

高俊直接打出了「保境安民」的旗號,四處張貼告示、拜訪鄉老,鎮撫民情,同時也徵集了不少糧食器械,以及部分敢戰的義兵。

壽張縣整整一天沒有開城門,城牆外聚集百姓數以萬計,但是張通古已經下了死令:擅開城門者殺無赦。城外無數村民哀嚎求救,請求張縣令發發慈悲,打開城門讓大家進城避難,但是縣尉親自上城巡視,根本不打算理會城外居民的請求。

高俊再派出使者前往各個村子,鎮撫地方之後,還是勸說聚集在縣城之外的村民回家。讓人相信了高俊,他們推著小車,抱着雞鴨,返回了自己的村子,但還有數千人決心在城外等待張縣令的慈悲。

高俊也沒法子,只能先管理好其他地方,僅僅一天的功夫,高俊的地盤擴大了三倍,掌握了三萬多的人口,並且徵集了近千名敢戰的義兵為軍,山東也有不少像靖安民一樣的人,他們手下的義兵倒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高俊的想法不是欣喜,實在是太累了,這兩萬人才是小半個壽張,但已經根本管不過來。

高俊不得不承認,對待百姓上,自己並不比彭義斌強出來多少,之所以能夠贏得壽張人望,純粹只是因為自己早來了一步。如果是彭義斌搶先一步到達壽張,那麼這裏絕大部分人可能就會支持他了。

「敬人事,聽天命。」高俊自我安慰一下。

這封信層層輾轉之後,交到了高俊手裏。

「押剌百戶親管高俊台鑒:

神州板蕩,方顯有德,赤縣離亂,終歸真命。金賊禍國,天地可知,夷狄貪狡,你我親見,千言萬語,不得掩飾其一也。

高兄為政,確有成效,退地為民,實則不虛。以至於癃老聳觀,幼稚感泣,四方稱讚,六軍歸心,彭某亦甚為敬佩。然寸土德政,不掩中國之酷禍;一鄉恩情,難抵萬民之悲哀,高兄豈不知哉!

彭某本泰安草民,遭時亂離,遂居草莽,乃行綠林。位卑而淺,仍懷以忠義之心,德寡且陋,終不忘故國之誓。某能如此,兄豈不知?某知兄有顧慮,不得其心,此行願勸兄早作思量,兄亦慎之。

彭義斌謹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顛覆晚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顛覆晚金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5章 書信頻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