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以天下為棋

第737章 以天下為棋

建文皇帝自丨焚,朱柏在南京登基,建立建業新朝!

朱柏登基的這一則驚人消息,以不足三天的時間,便傳遍了大明的每一個角落,就算遠在北方的塞王以及正在激戰的李景隆、朱高熾,還有大寧的燕王、寧王都已經知道了。

朱允炆雖然一通亂搞,不得人心,但畢竟是最正統的大明皇帝,依舊在士林有不少的聲望與擁護。

這一下子,炸鍋了。

且不說從南京傳出來的朱允炆一家的自丨焚之說靠不靠譜,單單大明的繼位順序就不是這麼搞的。所謂的靖難勤王,到了南京皇帝就死了?皇帝死了后,朱柏便馬上登基,哪怕說得再好,也讓人難以接受,哪怕建業新朝的實力雄厚,哪怕建業新朝得到了整個朝廷擁護,哪怕不少省份都已經上表恭賀。

這都改變不了這些擁護者的認知,所謂的建業皇帝就是武力奪位,建業新朝就是叛逆,就是叛賊,一份份討賊檄文從各地有名望之人的手中紛紛發出。

可惜這些人發出的檄文卻沒什麼用,名望不能當飯吃,他們一不是官員,二來也沒什麼人跟隨他們,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當地的文武主官向建業朝廷上表依附,改旗易幟。

建業新朝的影響力以一種讓人無法想像的速度向四周輻射,朱柏在奉天殿上前事不計、後事不究的講話,也跟着一齊傳了出去,這就讓很多心懷忐忑的人心裏有了主心骨,下定了歸附的決定。

雲滇沐家也在這股浪潮下上表慶賀,認可了建業新朝。沐晟更是向朱柏上了一道請罪的奏疏,說自己兵圍岷王府的行為構成了大罪,請求皇帝按照大明律法下旨懲處等等。

對於永鎮雲滇的沐家朱柏自是小心安撫,何況他都保證了那些削藩朝臣的罪責,又怎麼能夠自食其言呢?而且岷王一家並沒有什麼危險,日後朱柏自會想辦法補償岷王,至於岷王和沐晟的恩怨,也好處置,等岷王回南京之後改封岷藩去一處更好的封地,讓其和沐家天各一方,時間一長也就自然相安無事了。

在這種全面歸附的浪潮之下,即便有居心叵測的人散盡家財,招募鄉勇,也很快被各地的衛所官兵撲滅。

南方基本沒有了戰火,趨向穩定,恢復繁榮與發展。這就是佔了皇帝名位的好處,這也是朱柏父子先前一番小心籌謀的體現。

南方被建業朝廷迅速控制,長江以北卻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北方第一個發出討伐檄文的是齊魯的鐵鉉,鐵鉉是鐵桿的正統支持者,所以他發出的不僅僅是聲音,還有動作,齊魯的數萬兵馬頻繁調動,蠢蠢欲動。

世人皆以為第二個發出討伐檄文的會是離南京最近的,掌握十萬兩淮兵馬一向忠於建文帝的梅殷。可是幾天過去了,梅殷也不見有什麼進攻的行為,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梅殷甚至還帶領隊伍遠離了長江。

世人皆以為梅殷是缺乏戰船,只能被華夏海軍封鎖在長江以北,靜待時機。可是唯有朱久炎知道,梅殷必然是在左等右等之下,怎麼都沒有等到朱允炆沒死的消息,反而收到了其妻寧國公主的手書,而陷入了猶豫不決。

朱久炎到梅府拜訪完寧國公主,稱述利害之後,他這個姑姑倒也明白狀況,十分果決地咬破手指,寫成血書安排家僕一封送給梅殷。

梅殷見血書後大哭,詢問梅家僕從建文帝下落,僕從低聲說:「真的死了。」

梅殷握著血色泣聲問道:「建業朝可為建文君發喪?可有追謚?」

僕從如實答道:「風光大葬呢,一切都是按照帝王的規格來,好隆重的國喪場面。新君給建文君定了謚號是惠帝。」

「惠帝……」梅殷悲戚道:「本應君死我跟着死,君生我跟着生,但我梅家一門數百口人,賢妻愛子殷殷期盼梅殷歸家,梅殷實不敢亡……只有愧對君王了。」

悲痛完之後,梅殷便寫親筆信讓僕從帶回京,梅殷這信並不是回給寧國公主的,而是特意寫給朱柏的,沒有多餘的話,表示願意帶領兩淮的兵馬歸附建業新朝。

正如朱久炎所預料,梅殷沒有多餘的選擇,不說他的妻兒、家族都在南京,何況孝忠的建文皇帝都沒了,還打個什麼?再打下去,除了造成百姓的苦難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如今的形勢也不是梅殷能翻盤的。

而且建文皇帝在死前還滅了李景隆一門,李景隆若是得到消息,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端來,李景隆搞不好會被這消息刺激的發瘋,有很大的可能會率軍調轉槍頭攻擊兩淮。

梅殷南下勤王的時候,整個安皖的兵馬都被抽調了一空,只剩下剛剛招募起來的所謂新軍,到時候這些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的「新兵「怎麼可能抵擋地住李景隆的瘋狂進攻?

既然戰爭已經沒有了意義,既然不可能頂住李景隆的瘋狂,那麼投降已經登基的朱柏已經是唯一的選擇了。

至於齊魯的鐵鉉,梅殷知道鐵鉉是絕對忠於大明的,鐵鉉此刻的舉動只是受了建文帝身死的刺激而已。當他慢慢地冷靜下來,看清楚局勢,當鐵鉉也意識到跟建業朝廷打下去已經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以齊魯東面那綿長的海岸線,若是繼續頑抗,只得是自尋死路,齊魯的船隊連兩淮的不如,整個齊魯行省在那華夏海軍面前,只是個毫不設防的處子。

梅殷相信,鐵鉉遭受現實打擊之後也會做出與他一樣的選擇。

「南京陷落,建文君身死,新君也已經登基,我們再反抗下去已經沒有了意義,為生靈塗炭,本帥決定從即日起改旗易幟,歸順建業王師。」

做出決定的梅殷行動起來很快,他馬上召集了麾下的所有指揮使,當眾宣佈了迎奉新朝的決定。

「梅公既有做出決定,我等自當從命!」

「我等全聽梅公吩咐!」

原本梅殷還在想怎麼說服將領們,沒想到只一張嘴,眾將便一面倒的都同意了。梅殷注意到,當他說完這個決定的時候,大部分指揮使的臉上都露出了輕鬆的神色,少部分人更是可以說是喜形於色,完全就不帶掩飾的。

梅殷暗自苦笑一聲:看來不僅是自己看得清楚,這些個武將也沒有人是笨蛋。還好自己提前做出了明智的決定,若是再遲疑下去,說不定這些人裏頭就有人會鬧出兵變。

「既然諸位均無異議,那麼便回去準備妥當,明日一早我軍便改旗易幟,向南邊投誠。」

眼看如此順利,梅殷也不想多拖時間,他感覺北方將有大變。既然已經打算了要投降,那麼這個決斷還是儘快實行下去的好,多拖一天,就多一分變數,百姓也就多受一天的兵災。

指揮使們轟然應諾,十分配合地各自回營傳達命令,管制兵馬。

看着眾將走出帥帳,梅殷轉身推開了帳篷上的格窗,遙遙地看着南京方向,心中複雜難言。

……

朱柏登基之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處理,雖然南方各省陸續有好消息傳回來,但朝廷每天的民生、經濟、軍事、司法等各個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他這個皇帝來做出最後的決定。

朱柏雖然自信比那個迂腐的侄子更有能力來治理天下,但現在的建業新朝比那個侄子還是差了很多。至少北方的塞王以及各省大員都沒有做出表態,建業新朝對於北方的影響力也有限,畢竟先天道統不足,偏偏這道統卻是讀書人最在乎的,南京城裏殉節追尋朱允炆而去的那些大臣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他要更加勤奮,要更加努力,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輝煌的功業,得到天下士人的衷心擁戴,也讓要後人承認他朱柏是個稱職的皇帝。

郁新向朱柏彙報完各地的賦稅情況,以及因為兵災而造成的影響后,還有戶部的明細賬目,朱柏下令免除因為戰爭影響到的湖廣、贛鄱、江浙、以及京畿等地一年的稅賦。

然後是暫管兵部的徐輝彙報各地的兵馬的動向,包括齊魯的鐵鉉、甘丨肅的宋晟、北方的四十萬北伐軍,以及燕王北上大寧的情形,同時還向朱柏還稟報了擁兵十萬的梅殷接到寧國公主的家書已經改旗易幟,準備歸降的好消息。

這個消息在奉天殿上傳開,無疑是極度振奮人心的,梅殷率領十萬兩淮兵馬投降,安皖地區留下的兵馬也必將歸附,安皖地區即將回到新朝的統治之下,離大明的徹底平穩又進了一步。

朱柏當眾稱讚了梅殷與寧國公主兩口子識得大體,心存家國,賞賜更是沒有落下,進封寧國公主為長公主,賜銀萬錠,封其長子梅順昌,為中府都督同知;次子梅景福,為旗手衛指揮使。

賞賜完梅家之後,朱柏可沒有忘記促成此事的朱久炎,宮人、器皿、綾羅錦緞往賜往東宮一大堆,也不管朱久炎需不需要。這下文武百官哪裏還不知道梅殷是在誰的努力下歸降的?

望着最前方謝恩的太子,沒有人不露出欽佩的神色。

朱柏忙了個腳不沾地,因為處理了太多的事情,即便早朝過去了,還要與諸位重臣再開一個小朝會,等所有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后,他才活動活動疲憊的身軀,坐上皇帝御攆往後宮行去。陪妻兒午膳的時間到了。

朱久炎與憐星早已來到了坤寧宮,等朱柏到了后,皇后吳婉吩咐人傳膳。

在宮人們的眼裏,新皇帝與新太子很是勤勉,連在午膳的當口也是不斷地在交流着朝廷的政務,皇后與太子妃好似也早已習慣,除了為他們父子二人夾菜之外,從不會去特意插話。

午膳結束,父子二人的「小朝會」也同時完畢,皇后命人傳來了午茶以後,便拉走了太子妃去處理後宮事務,坤寧宮也就留給了皇帝父子辦公。

朱柏父子一面喝着午茶,一面圍繞着地圖商討著兩淮兵馬的接收問題。

去兩淮的人選沒什麼可商量的,只能朱久炎去。朱柏已經是皇帝了,必須要坐鎮京城維持朝廷運轉,其他人的身份不足以臨機決斷,也不足以平穩地接收梅殷軍團。

朱久炎不同,身份上比梅殷尊貴,也曾經俘虜過梅殷且優待非常,接收梅殷軍團必然相當順暢,接下來的安皖穩定問題也便於順勢處置。畢竟收復安皖后,他們就將面對李景隆的北伐軍團,齊魯的鐵鉉,北方的燕王,以及邊疆的塞王,這些問題也只有朱久炎這個太子才能有權力在前方快速做出決定。

李堯與武延光會各率十萬兵馬,總計二十萬大軍,跟隨朱久炎前往兩淮,接受了穩定好兩淮之後,朱久炎還將帶人北上,平定北方。

隨朱久炎北上的兵馬還是李天佑、李天福、何耀祖、楊士奇、傅安、徐忠、金日拜等朱久炎的老班底,人數不需太多,五萬人馬足以,保持機動性也是一個大優勢,人數太多反而會加重後勤的負擔與補給線的延長。

華夏海軍將在陳瑄父子的統領下,從海上策應,這一次的計劃,也是平定天下之戰,朱柏將在後方鼎力相助,勢必一舉恢復天下的穩定!

父子倆將需要注意的點,都記錄在地圖上,二人一人一支筆,討論補充了半天,才停下筆來,一齊伸了個懶腰。

恰好馬進忠在外稟道:「陛下,谷王與岷王已在乾清宮外等候。」

「久炎,既然你也在,那你就先去替咱見見吧,也有個緩和的餘地。」

朱久炎自然知道朱柏讓自己替他前去的用意。谷王立了開城之功,此刻卻沒有封地,進宮必然是想要討封地之賞的;岷王一家剛從舟山回來,當然也知道了朱允炆敗亡的消息,此刻跟着谷王一起來求見肯定也是為了恢復封地的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子很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世子很皮
上一章下一章

第737章 以天下為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