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

第471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

「你們這個高俊啊,真是不知好歹,從一個驅口出身,立下那麼多戰功,才得了個尚縣主躍龍門的機會,還嫌棄這嫌棄那的。淮東的畢資倫,立下的戰功也不少,還沒能得這樣的機會呢。偶得戰功則尚縣主確實有所不宜,爾等能來婉拒,也是自有分寸。然而聖主詔冊已下,此事人人皆知,少府監都已經開始製作出嫁衣裳,還怎麼能夠臨時反悔?」高汝礪像是教訓小孩子一樣,輕描淡寫的說了高俊幾句,隨即話鋒一轉:

「我知道你們那個高郎君是擔心縣主的品性,這點你們大可放心。爾等或許不了解,真寧縣主素有美名,父為賢王,母為世婦,嫻淑靜雅,非尋常可比,容貌嘛,據說也很出眾。」高汝礪自己先笑起來:「天潢貴胄配百戰名將,這豈非天作之合?」

之後的談話就越來越沒營養,總之離不開公忠體國、報效朝廷之類的話,直到出來的時候一眾人還是迷迷糊糊的,高府客人眾多,門前車馬若市,繞過一輛有些奇特的紫紅色封裝的馬車,潘正和何志也忍不住問趙昉:「這該怎麼辦?」

「沒奈何,只能旁敲側擊,看看朝堂相公們都是怎麼想的。」趙昉也無奈。

一群人頓時泄了氣。

但事情終究還是要做,何志也做主,一行人住進了開封最好的客棧,樊樓、孫羊店都已經杳然無跡,無處可去,何志也先安排了各人的任務,大家分頭而去。

自從南遷以來,開封成了金朝文學新的中心,在此之前,開封論文學不如燕京,論經學不如河東,在金朝的文化版圖裏一直是不大重要的一塊。以至於在整個金朝八十多名狀元當中,開封府也僅僅貢獻了一位孟宗獻。

但是那是世章盛世的老黃曆了,貞祐南渡以來,河北知名士子齊集河南,開封府容集了各地的流亡官吏、遊學士子,成為了全國無可爭議的唯一中心。儘管國事緊張,這些人在為官為士之餘,也還是常常星集,坐而論道。

「雄雞啼一聲,驚起五更睡。出門何擾擾,競逐名與利。」一個青年士子朗誦自己的新作,這正是開封士子常見的聚會,地點在城外青城。

「益甫,這首詩是不是太平鋪直敘了,不像是你的手筆啊。」另外一名白衫士子問,此人正是當初曾經與高俊在中都見過面的太學生白華,如今已是應奉翰林文字。

「我看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詩意未開,想來這並不是一首絕句,而是長詩。」另一名褐衣人突然這麼說,此人已經四十餘歲,腰間還露出了書袋,這是已經做官之人的象徵。

「慵夫先生果然還是老到,我確實是想做一首長詩,可惜寫完這四句,後面卻總是詞不達意,連改數稿,總不能成詩。」那個青年士子笑起來,他帶點山西口音,乃是應州士子曹之謙,而那位「慵夫先生」,是應奉翰林文字王若虛。

除此之外,屋裏還有李獻能、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王曼慶等人,都是一時文傑。

「益甫,算了吧,這詩你寫不來的,你說世人『競逐名與利』,你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咱們誰能免俗?元遺山這傢伙看上去夠豁達了吧?寫錯一個字沒能入選,一氣之下去登封閉門讀書了,這樣寫破不了題。」李獻能哈哈一笑:「什麼時候你也和郝天挺一樣去龍門山隱居了,什麼時候再寫這首詩吧。」李獻能前年科舉出了些波折,最後由完顏珣親自特許,授予應奉翰林文字的官職,總算是躍出龍門。這起科場案,在座諸人皆有波及。

大家一起笑了起來,就在此時,門外響起來另一人的聲音:「汲汲名利,未嘗不佳啊。」

「信之,你來晚了。」曹之謙放下苦思不得的詩稿,打開門來迎接麻革。

「有故人來,所以遲了。」麻革卻在門口不進來。

李獻能等人很奇怪:「是何故人?」

一個身影閃進屋裏:「諸位,公旭好生想念!」

所有人都驚訝的站了起來,眼前之人,就是在南遷之前苦諫的太學生領袖趙昉!

不過現在的趙昉已經不是當年的太學生趙昉了,而是高家軍長史趙昉,比起當年少了些莽撞,多了些幹練,此刻他閃身進來,頓時舉眾皆驚。

「公旭!」王若虛吃了一驚:「我等南渡以來也曾打探你的消息,卻是杳無音信,你這是從中都來嗎?」

趙昉打着手勢,總算壓住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問題,緩緩笑着說:「學生確實沒有及時來南京,但是也並非留在中都,而是蒙一方閫帥所招,前去充任幕僚了。」

「原來如此!」大家恍然大悟:「不知是哪位方帥?可是苗道潤?」

「非也。」

「是駙馬安貞大帥?」

「非也。」

「難不成是鎮守太原的烏古論禮?」

「都不是。」趙昉搖搖頭:「是山東的高俊高郎君。」

「啊。」李獻能一拍掌:「是轉戰運河千里的那個高俊?真國之干庭也!」

這下子大家更好奇了,這個高俊此前籍籍無名,卻在大安之亂后屢立戰功,加官進爵,如今已然建麾而尚未至而立之年,尤其是運河之戰——蒙古三路南下,州縣但求自保,惶惶不可終日,唯有此人居然提兵千人就敢迎頭逆擊,且戰且走千餘里,力挫石抹明安,全活河北百姓何止十萬,此功天下罕有匹敵。

這個高俊實在是太傳奇了,開封士子人盡皆知,一聽說趙昉是在高俊軍中,好奇之火登時熊熊燃燒,都在問這高俊究竟是何等人才。

趙昉微笑着逐一為之解答,將高家軍建軍的來龍去脈條條具陳,眾人都為之驚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高俊真是大金朝的忠臣啊。

「這次高郎君要我來開封,一來是為延攬士子,平定紅襖軍之亂后,山東州縣官吏不存,所以建麾希望能從開封招攬人才充任官屬。道家已經給建麾敕書,山東州縣屬吏可自行除任。」

這一句話就讓不少人心思活絡起來,留在開封也主要是為了參加下次科舉,但是此路甚為艱難,哪怕是元裕之這樣的當世名才,僅僅因為格式不規,連續三次名落孫山,山東雖然危險些,但是也可大展拳腳。

「此外,這次高郎君讓我專程來請黃華先生題字。」

「啊?」王曼慶吃了一驚:「家父去世十多年了,如何題字?」

「高郎君準備在根據地創辦邸報,以作宣傳教化之用,報頭想用黃華先生遺稿舊字。誰人不知黃華先生書法師從米元章,乃是本朝一絕。」

趙昉所說的不錯,北宋書法四家:蘇、黃、米、蔡,在金朝都有傳承,王庭筠乃是米芾的外甥,書法師從,在金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而金朝文人多推崇蘇軾,習蘇軾字法者甚多,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元好問。

高俊早就打算,機關報題字用王庭筠,而軍報題頭用元好問。

這要求,王曼慶當然沒有不許之理,更何況趙昉還準備了些禮物——一方硯台,不算貴重,恰到好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顛覆晚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顛覆晚金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1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