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

第236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

「不能打一百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金軍騎兵

第二天,何志也讓翟呈信作了安排,將奪糧食的惡少年被處死的事宣諭全縣,且補充了法律程序,有關刑法的事現在完全由翟呈信負責,最近他和高俊從北方「護送」而來的縣令鄒乃濟聊的很好,幾乎成了忘年交,前者有司法實踐,後者這些年一直潛心研究刑律之學,交情很不錯。

這些現在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石抹明安已經率領滾滾鐵騎越過大名府,直奔壽張縣而來,他們好像是一頭沿着血跡搜尋的狼,仔細嗅着高俊的蹤跡。

敵軍分為三陣:大將石抹尼昆率領兩千契丹騎兵為前軍,士兵並不攜帶過多輜重,繞過大名府,直奔陽谷縣城。石抹明安、也古、撒察別乞率領五千騎兵為中軍,跟在前軍後面,到達陽谷縣之後就對壽張兩翼包抄,防止高俊逃跑,現存的七百名蒙古騎兵也赫然在列。

后軍由移剌訛里答負責,僅有千餘人,他們留在大名府外監視大名守軍的動向,並且在城外抓捕壯丁,送到前軍充用。

前軍從大名府出發的同時,高俊親自率軍進入陽谷縣城,軟禁了陽谷縣令,接手縣倉的一切物資,帶走了全部願意跟隨的百姓,並且囑咐留守的人絕對不可抵抗。

高俊的防禦面積很大,以壽張縣城、小山墩堡為兩個核心,邰家莊、心觀寺、北寨、大石村、安仁里、西潭、十字坡七喂,把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個屯兵點為支點,修建了環繞整個地域的溝濠,根據何志也的統計,整片防禦區的周長約合380金里,溝濠總長度近一千里,這是巨大的工程,完成之時,全壽張縣都找不到一把完整的鐵鍬了。

與此同時,高俊實施暴力性的臨時擴軍,原有的九個都兵力補充充足,人數為九百人。高俊又下令,每名軍兵手下要編入兩名民兵,一下子就把正軍的軍額擴大至2700人;隨後,又給每個都配備了一個人數相等的民兵都,戰鬥兵力擴大至5400人。

與此同時,一部分經驗豐富的民兵並沒有編入到這5400人當中,而是指派給了各管、各街的主首,在何志也已經建立起行政機構的各管中組建了土兵四千多人,尤其是陳秉彝的父親——陳太公陳恪把家裏的莊戶全都派了出來,僅僅一家就貢獻了一百多人。這些人的指揮是原來壽張縣的縣尉吳廣亭。這些人沒有鎧甲,但是有朴刀和弓箭,宋代民間本來就武器豐富,但是高俊也沒想到居然能夠武裝四千多人,還吃了一驚。

災民更加不能放過,高俊、何志也把從災民裏面募集民兵的任務交給了張成武,那些在河北見識過黑韃兇殘的災民主動作證,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的災民紛紛響應。再者,上陣的民兵每天可以吃一升半的粟米,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幾天內,募集災民六萬多人。

這些人只有破衣爛衫得以蔽體,使用的武器是長木杆和曳石。

這些長木杆是早在一個月前,何志也就向殷有貴購買的,當時就有充作民兵武器的考慮,木料一般,也並不經用,但是還算便宜;倒是曳石是何志也的別出心裁。

弓箭需要使用者長時間的訓練,弩的造價又太貴,絞盡腦汁考慮之後,何志也突然想起了羅馬軍團的投石索,這種東西既好訓練又便宜,比較適合民兵使用。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投石索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曳石,還加了一條木杆以便增強力量,但是出於造價的考慮,何志也這個版本的曳石依舊是只有繩子,民兵們對這種武器表示滿意,也有一些人練得很不錯,在四五十米內能打得很有準頭。

想要管理這群龐大的災民是一個難題,六萬多人雖然聽起來很有氣勢,但是如果缺少合格的軍官的話,再多的人也只是烏合之眾,為此,高俊和何志也絞盡腦汁。

首先是讓災民們自發選舉出一些領袖來,李素兒也在這個時候找到了弟弟李光,勸說他為高俊效力。

這段時間李光的心情很不好,他發覺自己變成了「少數派」,理光和他的老鄉們是早在黑韃入侵之前就被郭延嗣送到壽張縣的,他們沒有見識過敵軍的兇殘,對高俊的行為並不心懷感激,反而因為時常要忍飢挨餓而怨氣連天。

可是現在災民的主體都是被黑韃的兵燹驅趕而來的,在危急苦難之時拽住了高俊這個救命稻草,舉家舉村賴以得活,在這群樸素的人眼裏,高俊是個挺善良的人——至少不像李光說的那麼陰險狡詐。

雖然在這一方面好,李光成了少數派,但是因為他重感情、講義氣,倒也是認識了不少朋友,在災民當中也有些號召力。正因為如此,李素兒才找到自己的弟弟,勸他不要慪氣,以大局為重。李光答應了,但還是嘴硬。

「我對高俊這人沒什麼好話,但是你是我姐姐,郭延嗣也算是我的姐夫,我也只能勉為其難幫他一把。」

郭延嗣老老實實的把自己小舅子的動態報告給高俊,而後者只是一笑了之,粗略的將這六萬災民分成了一百多個都之後,高俊想辦法往裏面安排了兩百名民兵作為軍官,將它們分配給軍兵的九個度使用。

這些災民組成的民兵力量薄弱,只能依靠木柵和溝濠,高俊向軍使們強調,這些災民是用來填充戰線的,很難移動,真正具有攻擊力和移動能力的刀鋒還是咱們軍兵。

軍官們明白高俊的意思,他們把分配到手的民兵安排在壕溝裏面,木柵後面,確保戰線的每一丈都有人看守,這些民兵還負責看管烽火台——在整片防禦地域內安排了上百座烽火台,用於傳遞各種信號,光是為了儲備烽火台需要的柴禾就安排了上萬人去樵採。

軍兵的七個都分別安排在七個屯兵點,各自負責一段防線,6萬名三名交給他們,天成整個防線,確保黑韃進來之後,看到的除了敵人還是敵人。

潘正都負責內線防禦,吳廣亭的民兵也在這裏,等到關鍵時刻,他們要變靜態防禦為機動防禦,擊敗達到進攻頂點的石抹明安。

樓升都作為預備隊使用,隨時準備支援。

一月十八日,蒙軍抵達了空城陽谷。

當然,在此之前還要提振一下士氣,散發了從大名府弄來的酒肉之後,舉行了表彰大會,在運河沿岸一系列戰鬥中表現優異的軍兵獲得了勛綬,王克儉也與有榮焉,因為在興濟縣糧倉投擲燃燒瓶的良好表現,得到一枚「二等功勛綬」。

鼓舞人心的另一項舉措,就要借某些人的項上人頭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顛覆晚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顛覆晚金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6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