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手足親情濃濃的好大哥(1)

第十一章手足親情濃濃的好大哥(1)

第十一章手足親情濃濃的好大哥(1)

「情同手足」,這是一句古今中外,用它來比喻兄弟之間濃濃親情的成語。

我和南哥雖然「同父異母」,卻並未「相煎何太急【1】」。反而相互關愛,至誠至信。

直至今天,雖然南哥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我仍然常常懷念起在幾十年前,我們之間的那段終生難忘的兄弟手足親情……

(56)南哥一生重親情

有詩讚曰:

南哥一生重親情,常捉魚蝦待親人;

一兜苦竹有高矮,先出后長親靠親。

荔枝樹下度春秋

那是1950年的秋天……

此時,我正在良村小學二年級讀書。南哥已經調入良村小學當老師了,當時還上過我的算術課呢。

南哥,他是解放前的1949年,在廣東省浦北縣福旺高中畢業的。在學校時,南哥的各科學習成績很優秀,數理化尤其突出……

南哥的母親四伯媄,當年也才三十八、九歲的年紀,正是人到中年。她的個子在女人裏面,並不算是大高的,且稍顯得有點駝背。但是,看上去倒像是一個已經是四十開外的人了。

在她那本來稠密的黑頭髮中,已經有些漸漸地灰白和蓬鬆起來。

可是,在膾龐上那雙濃厚的眉毛下,卻有一雙大而黑的眼睛,正陪襯在似瓜子形的臉盤上,顯得還算是年輕了不少。

不難看出,她在年青時,一定是一個美麗、和善、勤勞、淳樸、能幹的農村姑娘。可是現在,她臉龐上的那兩個眼角,己開始鑲上了密密細細的皺紋。

本來,那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光澤,只剩下善良但又有些接近於遲鈍的柔光。在她內心裏面,又像隱藏着許多苦澀,且無法與人訴說清楚的痛苦一樣……

後來,我曾經聽到黃樹垠村的大祺老師,他是這樣對我說過:

「其中老師的母親戴開貞,原來十一、二歲上下就來了,那時她還只是一個童養媳,並且比你父親尚大兩歲。後來長大以後,在當時秧地垌的眾多女人當中,她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漂亮女人。並且,和你父親之間在夫妻感情方面上來說,也曾經是很好過的。在當你父親才十六歲開始園房后,就有了其貞大姐,兩年後又有了其中……」

隨後,我又聽旁邊的大人說,父親當年要與四伯媄離婚與我母親結婚時,約定是要南哥跟他的。可是,孝順母親的南哥,卻不忍心離開自已親生母親,便沒有答應父親的要求。

於是,父親十分生氣,又加上在旁人的唆使下,正是火上加油,便把四伯媄母子,從亞公廳旁邊的那間屋子中強行驅趕出去。

這樣,無家可歸的母子倆人,就只好在上高屋的「大城門」口的左邊靠牆處,臨時搭起了一間草棚居住。

當時,南哥他母子倆人無田無地,無屋無舍,顯得十分悲慘和可憐。

要知道,因為這些畢竟都是私人的「家事」,旁人也無便從旁插手干預。

後來,上高屋人便以影響村上觀瞻為理由,將他們母子驅趕走。因此,他們母子實在沒有辦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便只好被迫搬到往『始公壩』路中的「荔枝木根」底下,重新再度搭起一間草棚居住。

在這裏得要特別說明的是,當年南哥在中學讀書時,所有學雜費和生活費用,大部分都是由祠堂的「蒸嘗谷」資助解決的。

根據東平新村《王氏族譜》的記載:

太始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耕稼詩書,連代文明。傳至五代,祀祖良田計有兩千畝,擁有嘗產三千擔。族中人士發揚積珠公優良家風,重視興學育才。明、清時期,王家在新村、良村、珠龍村自辦私塾學堂,培養王氏子弟。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新村、良村、珠龍、高田、楊柳沖、旺盛江等業場,相繼以王氏公產創邊新型學校,王家兒女免費入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新村王氏族人又從蒸嘗公產每年拔出大量資金補助王家兒女讀書,從高級小學到中學、大學、逐級遞增,讀到那一級就領那一級的補助。讀到中學、大學的學生,一般都不要家庭負擔,就可以解決就學問題,於是讀書之風甚盛,人才輩出,如珠龍村志端、良村志一、志昉、志春、志英、其俠,荔枝塘志福等人,就是享受補助的第一代大學生。難怪地方傳誦﹕「讀書考試,朱王李」。這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而可見,在那個年代,凡是能考上大學、中學的王氏宗族的後裔,都按照考上學校的等級,能領得到族規資助一定數量的「學谷」。這個制度一直沿革到解放以後。

到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重修新村王氏宗祠和族譜。並重新民主選舉族委會,倡議集資,重新建立新村王氏宗族「獎學基金會」。

從此以後,這個新村王氏宗族優良的傳統,才得以重新恢復……

正是:

南哥聰慧成績優,母子情深不忍丟;

上無片瓦下無地,荔枝樹下度春秋。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雨人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風雨人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手足親情濃濃的好大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