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八頭本是聰明妹21

第106章八頭本是聰明妹21

八頭本是聰明妹

歷史的車輪,又轉到了那個令國人難於忘記的上個世紀的1968年……

就是在1968年12月21日,頓時之間,我們偉大領袖便向全國廣大城鎮青年,發出了一個具有特別重要歷史意義的偉大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我們偉大領袖的號召,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使到我國廣大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運動,從此以後,便就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在全國的城鎮之間,正在蓬蓬勃勃地迅速地開展起來了……

在我的記憶當中,我是從1968年的九月份開始,由於當時學校對我這個自請的學校工人,又兼是「黑五類」子女,進行了清退。於是,我就萬般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得不馬上返回到自己老家務農去。

此時,我們家裏的尹妹,她已經在我們的父親的安排下,在那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不久的1967年就回鄉務農了,還比我提前了一年多的時間回來。同時,她也是我們全家返回家裏務農的第一人。

其實,對於上面所說的這些情況,我在《風雨人生路》第七卷,已經有了詳細介紹,在此就不多說了。

到了大約是1968年的12月份,有一天,在下午四點鐘左右的時候,突然之間,我們家的七妹和八妹,她們又帶着一些簡單的行李,一塊從鳳山學校返回家裏來了。

後來,我從她們兩個人的口中,才恍然大悟其中的緣故。原來,此時,她們兩個人都算是從鳳山初中和鳳山小學畢業了。但是,當時全縣的所有高中和初中,一時之間,都還未進行招生。

大約又過了一些時候,此時,全國又掀起了一股全民辦學的浪潮……

那是在北方的一些省份,普遍推行「公社辦高中,大隊辦初中,生產隊聯合辦小學或耕小。」的這樣的辦學模式。

因此,要求所有公辦教師,都要返回原籍的學校繼續上課。同時,要求像社員一樣,實行同工同酬地記工分,領口糧。美名說是「文化大革命運動結出的的豐碩成果」……

當時,在我們良荔大隊的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小組的積極努力下,便成功地舉辦了我們良荔大隊初中的第一班,共招收了將近五十個初中一年級的新生。

此時,正好又是我們家裏的八妹,她剛剛回到家鄉來的時候。當時,也不需要舉行入學考試進行擇優錄取,只要說是已經小學畢了業,自願地報個名后,就能夠進去讀了。

在我的印象當中,當時在我們生產隊中,就有汝雲大嫂的亞鳳王小雲、其珏的二兒子大貴王小球和我們家的八妹三個。並且,還是由在良荔大隊初中任教的南哥,他親自為他們報名的呢。

但是,七妹王卓要繼續讀高中的話,就必要由大隊的貧下中農,按照東平高中所分配下來的名額指標推薦。這樣一來,那就自然輪不上她的份了。

在當我在1971年9月,榮幸地被我們良荔大隊貧下中農,推選當上了大隊初中的民辦教師的時候,此時,良荔初中已經畢業了第一班和第二班兩屆初中班的學生了。

但是,當時的那兩屆初中班學生,他們升高中是不用進行入學招生考試的。只是由東平高中按照各大隊在全公社人口的比例,分配名額到各個大隊后,由大隊的貧下中農審查推薦就可以了。

顯然,這種招生辦法,幾乎跟當年大學招收工農兵學員,基本上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當時我們良荔大隊,每年所分配下來的高中招生的名額,也不礙是十個左右這個幅度而已。

有詩為證:

小學畢業返故鄉,幸運又能把學上;

新定招生新政策,全是選送夠荒唐。

後來,我到學校當老師之後才真正知道,開始成初中班的時候,學校只是以勞動為主,考試就只是形式地搞一些開卷考試。因此,學生真正學得究竟是誰好和誰差,甚至就連學校的老師,他們的心中都一樣是沒有底的。

因此,每年進行推薦高中入學的新生時,通常就是以那些出身根正苗紅、家裏又人當幹部者,一般來說,就是所要推薦的對象了。因此,後來我們村子上,就只是我們的亞鳳王小雲一個人,被推薦讀高中就可想而知的了。

後來,我還聽到當時曾經當班主任和負責語文、農基兩個科目教學的志輻老師,他曾偷偷告訴我才知道,在他的班中,也曾有幾個平時學習很好,又是具有聰明才智的學生。

因此,他便惜才愛才,又作為是班主任的他,就想推薦給大隊進行研究。但是,當大隊一查到他們的家庭成分出身,或社會關係都較複雜的時候,便大筆一揮,馬上將他們都全部給劃掉了。

最後,所選上的全部高中入學的新生,都是在政治上可靠的貧下中農子女。因此,我們家裏的八妹和上高村上其珏的二兒子大貴,顯然就無緣讀高中,也就在所難免了。

現在,我回想當年此種招生辦法的時候,真是感到實在是大不公平了。因為,只使是你就是再有天大的聰明才智,如果是在這樣的招生政策下,都是一樣地無希望的。

最後,我們的志輻老師,他曾經深有感觸地對我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王飛老師,我也是一個讀書人出身,且又當過幾十年的教師,教過無數的學生。像你們家裏的那些兄弟姐妹,全都是讀得書的。但是,如果靠推薦選送的話,你就是如何的好,都全然無用。這不是誤了國家的人才嗎……」

自從我們八妹初中畢業,沒有被推薦上高中讀書以後,便安心地回到我們生產隊,一塊跟社員們早出晚歸地勞動。

有時候,我們在旁邊看見她的時候,在內心裏就會產生出許許多多的感觸:

「唉呀,八妹她才是一個十五、六歲年紀的女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坐在寬闊明亮的教室里,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的。但是,現在卻跟成年人一樣地早出晚歸地勞動了,可真是難為她了……」

頓時之間,我們看見她這樣的可憐樣子,心裏便隱隱約約地有點憐惜起她來。

但是,我們總是會諄諄地教導她說道:

「八頭呀,平時隊里一些比較辛苦難乾的的農活,你就慢手慢腳一點地學來干吧,千萬不能跟人家一塊進行拚老命地搶工分啊。你得要慢慢地學會幹各種農活,我們又不是缺工分而擔不了口糧。記住,『工分長過命』……」。

可是,一貫以來,她對於家裏的事情都是很自覺地去盡其所能幹好的。好像,在有禾稈席織打的季節里,她從來都不偷懶過。而是主動地與姐弟們一起配合好,學會了織席綱、紡席綱、織打席等主要的那些手藝。

其實,這些全然是她過家睡時,在幫忙別人織打草席的時候,她便從中所學會的。

在此,我特別要說明的,就是自從我們家裏的肥仔轉學去鳳山學校讀書以後,家裏日常所燒的一切柴草,就幾乎全部都落在了她的肩膀上了。

有詩嘆曰:

升學無望返家中,早出晚歸去做工;

家裏事情樣樣做,農業勞動也光榮。

下面,我又再繼續和大家說說,後來有關於八妹跟她的小梅一些令你一定會感興趣的小故事……

自從她當上了媽媽以後,便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去精心培養她的獨生女李小梅。從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讀小學,上初中,進高中,考大學,都是由她全程跟蹤呵護。

她不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小心翼翼地關照與陪伴;還注意在學習思想方面上,都是一路不間斷地與學校老師緊密聯繫和溝通。

儘管,在文化知識方面上,她沒能力而幫不上大忙。但是,她能好好依靠學校的老師,就已經是足夠了。

我清楚地記得,當報考博白重點初中----博初時,只差一分就上博初線;後來,又正式考上縣的重點高中----博中;到了三年高中畢業以後,又順利地考上了桂林旅遊專科學校。

最終,她當初想讀書而無法讀書的夢想,才由她的小梅為她實現了。她同樣感到開心和滿足,這些只有她才能深深體會得到。因此,她對女兒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最後也一樣地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從而可見,我們八妹也是一個有骨氣和志氣的王家人。她也像兄弟姐妹們一樣,最後讓她的小梅,也很爭氣地為她圓了她想讀書,而不能讀書的美夢……

在過了幾十年以後,我們家裏的八妹,每當一聽說到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中,有人要參加同學聚會消息的時候,她總是會不自覺的懊喪地自言自語在說道:

「……唉呀,我從來都沒有機會去參加過同學聚會,而並不像我們的飛哥、伊姐、尹姐、七姐她們那樣,幾乎年年都會有機會去參加同學聚會,該是多麼開心啊……」

說完了后,頓時之間,從她的臉面上的表情的流露可以看出,此時,在她心中是有一種失落和自悲之感。因此,我們每次聽了以後,對她似乎都很是同情。但是,又不知道要如何去安慰她……

記得,在前些時候,她還親自返回博白和過去在博白氮肥廠的老同事們,一塊領頭舉行過一次似乎是進廠四十周年紀念的大聚會吧。

從她傳到《兄弟姐妹》微信群的信息看出,聚會很隆重,規模還不小。在照片上的她,顯得很是年輕漂亮,很是張揚開心,可惜就是胖了點。

聽說,他們一直開開心心地鬧騰了好些天之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唉,幾十年以後的首次有這機會相見,也算是難得的好機會了。從此以後,也許,她能夠初步地真正品嘗到一些聚會所帶來的甜頭了……

以上,這就是我所要寫的我們家裏的「八頭」,她過去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正是:

八頭本是聰明妹,無法讀書怪年代;

今生為圓讀書夢,傾心培養李小梅。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雨人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風雨人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6章八頭本是聰明妹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