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高三年級紀事〔上〕(1)

第五十八章高三年級紀事〔上〕(1)

第九篇高三紀事

___青春年華(下)

(1959.8-1960.7.)

在1959年廬山會議的反右的傾向,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會後,緊接着在全黨範圍內,從上到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右的傾向鬥爭。在各級黨組織中,一大批幹部、黨員遭到錯誤的批判,不少人被定為機會主義分子,受到組織處分。

據1962年甄別平反時的統計,在這次反右的傾向鬥爭中,被重點批判和定為機會主義分子的幹部和黨員,有三百幾十萬人。而這些幹部和黨員,大都是敢於講真話、敢於反映實際情況和敢於提出批評意見的同志,他們受到不應有的打擊。並由此,在精神上、工作上受影響,不能正常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對我們黨是非常大的損傷,對國家和人民的事業是個重大損失。

——曾任政治局委員、副總理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一書摘錄

第五十八章高三年級紀事〔上〕

――難忘當年好師友

(217)三年高中走過場

有詩嘆曰:

三年高中走過場,大搞運動課無上;

師生儘力拚老命,臨陣磨槍實無方。

校長督戰搏命沖如果要說,我在高中階段有時間真正地讀了點書的話,也只是在第一學期和最後的一個學期罷了。而就在其他幾個學期的時間裏,大部分都是在大搞運動,或在勞動當中,就這樣地白白地走過了場。簡直就有點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般。三年的時間總共算計起來的話,真正是讀書的時間,恐怕都還沒有一半。正如,朱汝熙同學在高中入學五十周年聚會紀念冊《同窗三載情百年》一書當中,回憶當年情景的詩歌里所描寫的一樣:

「五七入學逢反右,上課常受運動沖;

五八高二太躍進,大田燒炭煉鐵用。

五九高三築水庫,汗水灑在虎頭中;

六0功課狠抓緊,多數完了大學夢。」

這兩首詩歌,高度地概括了我們這屆同學,在高中三年以來,所經歷過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簡單歷程。說句實在話,這種經歷,隨後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當中,在當年大多數的學生也都是如此。

特別是,澤東同志在文化革命時期,所提倡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口號聲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在那個時候的大學生,他們在文化科學知識的水平,其實還不如一個現在的中學生。尤其是,當年選送上大學的一些工農兵學員就更是如此。當然,現在社會上,那些「假文憑」成災的現象,就則當別論了。

當時,我們剛剛進入了高三年級以後,為了加強對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於是,學校領導便對於我們高三年級的老師,又重新進行了一次空前的大調整:

我們原來的班主任梁慶章老師,換由上語文的黃德碩老師兼任;上代數和立幾的是數學科組長張事成老師;上化學課的是老教頭黃秀棠老師;上物理課的是黃代征老師接任;上政治課的是年輕的學校團干朱汝桓老師負責。只有俄語這一科,還是由從高一年級就跟班上來的陳肯濤老師繼續擔任了。

你可要知道,從當時老師的配備上來看,學校領導是想要在最後的一年時間裏,利用長期擔任畢業班且經驗豐富的那些「老教頭」,再次進行大顯身手。讓全年級師生,再進行一次空前的大拼搏,力爭1960年博中的高考,又像躍進年代一樣,大放「衛星」。以此來證明,校長的領導才華,不單搞運動是內行,就是搞教學也不差。

我還清楚地記得,到了高三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便是大量地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幾乎把我們像「機械人」一樣對待。從早上六點鐘起床,一直學習到晚上十一點多鐘,方才熄燈就寢。

按照當時校長的思維方法,就是「堤內損失堤外補」嘛。他總是認為,在前兩年的學習時間少了些,現在採取爭分奪秒地補回來,還不是一樣嗎?

在那個時候,每天剛剛吃完了晚飯以後,又得要馬上進行分科舉行課外輔導了。就是要求各個學科的老師,在教室外面的樹蔭底下,拿一塊小黑板由老師進行「擺當」。

此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自由選擇去聽課。老師每次都只是講解一兩個問題。後來,同學們普遍都反映這樣的輔導方法,效果還不錯。

但在每天進行午休時間,早晚飯以後,學生也可以自由地在教室內進行學習,學校再也不加以干預。全部都由學生見縫插針,靈活機動地掌握時間。如果有空的話,特別是,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便佈置各科的老師,要對整個年級實行「上大課」。

頓時之間,我們的校長,就在整個高三年級當中,還一樣在習慣地採用那些躍進年代的做法,經常像前線指揮作戰的那些指揮官一樣,進行發號施令。

並且,不辭勞苦地深入教室、科室的第一線,親自進行「督戰」、「調查研究」、「解剖麻雀」,做好一切戰鬥的「動員」鼓動工作。還經常深入檢查督促,暗中還親自進行登記師生的出勤、缺勤的情況……

正是:

一二學年搞運動,經常停課去做工;

進入高三拚命趕,校長督戰搏命沖。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雨人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風雨人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高三年級紀事〔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