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四十二章[08.08]

V第四十二章[08.08]

急匆匆到了奉天殿,又急匆匆趕到後宮藏書閣,百官心中越發不解其意。好端端的,讓他們進後宮這是做甚?且旨意是皇貴妃娘娘下的,並非皇上,難不成發生了逼宮之類事情?

不怪他們多想,實在是歷朝歷代這種事情太多。可太子是名正言順太子,誰又能做出逼宮之事呢?

可不容他們後退,既然進了宮便只能任人宰割。

到了藏書閣,只見滿樓縞素,而皇貴妃和太子也一身素衣,跪在一具屍體旁。

百官:「……」皇上死了?!呼啦啦跪下,卻不敢多言,因誰也不敢確定那就是皇上屍體。

皇貴妃像是老了十歲,眼淚如雨下,閉眼靜了片刻方道:「皇上崩了。」

百官磕頭,放聲大哭。

皇貴妃心中冷笑,只看此情景,倒真是好似君明臣賢,感情甚篤一般。她由人扶著緩緩站起,走到林黃二位小娘子面前,「這二人便是害死皇上的元兇,你們只會哭卻不給皇上報仇,要來何用?她二人私闖藏書閣,用西域猛葯誘/\惑皇上。皇上本來身子便弱,哪裏受得住這個。本宮已經讓人去抄兩家府邸,各位是否同意?」

百官:「……」早就知道皇上會死在女人身子,還以為是被皇貴妃吸幹了,沒想到是被兩個勛貴家的小娘子給弄死了。而且今兒不是給太子相看側妃嗎,怎到了皇上床上去?這可真是!

也罷,皇上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皇帝崩天,停靈七七四九天天,舉國百日哀慟。京城因是天子腳下,一年守喪不得嫁娶作樂。

國不可一日無君,文武百官皆勸請太子登基。但太子哀痛不能自已,三日滴水未進,幾次哭靈昏死過去,拒不登基。

后,太皇太后和皇貴太妃用皇帝遺詔,逼迫太子十日後登基為帝。

因太子堅持依照守孝舊禮,每日只天未亮時用一碗稀粥,身體垮掉大半,登基那日又哀悼先帝,儀式剛剛舉行完便昏死過去。

百官皆嘆新帝仁孝,世間孝子賢孫哪裏真箇用舊禮的,差點餓死自己。

新帝趙曦雖已登基,卻百日內依舊住在東宮。此時被抬回東宮,連翹見了心疼道:「皇上這幾日每日只一碗稀粥,那粥稀得都能照亮人影,哪裏撐得住這樣勞累,速速用一碗參湯才是。」

新帝悠悠轉醒,聽到此話搖頭:「父皇去世,朕心中萬分難受,恨不能以身相替,哪裏喝得下參湯。」

連翹眼淚滴下來:「妾身知您純孝,可藩地不穩,難不成您忍心讓百姓受苦?且太皇太后和皇貴太妃也傷心難忍,您哪裏能只顧自己,不顧長輩?你們都退下吧,本宮親自喂皇上用藥。」

眾人退去,連翹白了趙曦一眼:「快快起來,把我腿都壓麻了。」拿出一盒點心:「不好開火,你用點心墊墊飢,一會還要給你補補妝,別讓人看出不妥。」

餓出病容那是多凄慘,趙曦對自己做不到這樣狠,只好靠連翹親自上妝遮掩了,也是不容易。

趙曦趁勢躺在連翹懷中,笑嘻嘻道:「欽天監算出三月後大吉,利用封后大典,倒是咱們一同搬進乾清宮可好?」終於給小媳婦名正言順稱號了。

連翹撇嘴:「乾清宮?你自去住,我隨便找一主殿便是。先帝胡鬧,那宮裏犄角旮旯都不幹凈,想想便鬧心。」

趙曦:「……」很是!先帝愛好奇特,能老老實實在床上胡鬧都稀罕。

連翹又道:「先帝有名號的妃子八十六人,無名號但被收用過的宮女三百一十二人,還不包括被折磨死去的,可真真是風流成性。你們老趙家,能人輩出呀。」若不是柳胭後來進宮,後期還不定多少小宮女受他禍害。

趙曦:「……娘子,不待擴大化對待,他是他,我是我!」

見娘子懶得理他,趙曦委委屈屈想住的地方去了。乾清宮為歷代帝王後宮居所,若不住這裏,還真不好換。趙曦想了片刻:「長春宮如何?主殿群中略次於乾清宮,當年太/\祖也曾短暫住過,只是嫌棄春日太過潮濕,這才另建了乾清宮。」

連翹點頭:「也好。不過京城真真春日潮、夏日悶、冬日寒,哪裏有咱們燕京城好受,冷也冷得痛快,熱也熱得爽利。」

趙曦深有同感:「明年開始在燕京修建皇城,咱們爭取五年內遷都。」

連翹:「……」她不是這個意思,她只是順口抱怨一下而已。

看小媳婦張嘴結舌樣子,趙曦一口親了上去。好一陣子沒親熱,小嘴兒越發香甜了,比蜜豆還好吃。

被親到喘不過氣來,連翹氣得咬了他舌尖一口:「還在孝期,你可老實些吧。」

「他這種人也配有人守孝?」趙曦哪裏管這些,先將自己餵飽再說。

本來他沒想這樣快動手,只是那色鬼皇帝千不該萬不該對連翹動了心思,竟然想學那唐明皇將兒媳給佔了去。這種人不死,還有誰死?

趙曦恨不能將先帝挫骨揚灰,卻還是要裝一個孝子賢孫模樣,心裏各種苦。

新帝登基,第二日便先接到皇貴太妃所請:先帝死不瞑目,請新帝速速將林家黃家問斬。

此時,林家黃家已經全部入獄。害死皇上本就是滅九族死罪,且大理寺還從兩家翻出許多和藩王勾連的書信,更有欺男霸女、霸佔田產、放印子錢等等證據。所以,這兩家人死得不冤。

可他們哪裏知道,真正起源還是在管束子弟不力,家裏在羽林衛當差的不守護皇城安全,反而和先帝賢妃勾/\搭成奸。賢妃該死,但黃林兩家也着實大膽。

被皇貴太妃盯上,哪裏還能逃過去。

再者皇權更替本就殘酷,新帝利用兩家書信往來,揪出朝中大大小小官員無數,一時間血流成河,秦淮河都被染成了紅色。

從此,再沒有老臣敢倚老賣老,朝堂政事順暢許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好命饞丫頭 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好命饞丫頭 下
上一章下一章

V第四十二章[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