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歪風邪氣

第471章 歪風邪氣

臨近春節,京師內外一片過年的氛圍。城北的小安鎮中車來車往,喜氣洋洋。

小安鎮距離城只有兩里路,隨着京師人口的增多,這裏的人口也在逐漸的增多。

寒風吹着庭院裏的棗樹。

張昭招待着來訪的李幽喝茶,「子遠近日可好?」兩人分賓主坐下,茶香裊裊。

李幽還是那副獐頭鼠目的模樣,只是身上的服飾、掛件都換成名品,脾氣一如既往,笑着道:「當然是極好的。子尚兄如今名震天下,我作為你的舊友,在京中豈有不好的?」

這話說的!張昭笑一笑,喝着茶。

李幽不以為意,道:「我昨晚和公昭兄在教坊司喝酒,才知道子尚中午去過老師家。所以今日上午前來拜訪。」

張昭點點頭,「嗯。」認可李幽有隨時來見他的權力。

李幽微微沉吟片刻,道:「子尚,你不在京中有三個月,京中有些歪風邪氣。你要留意一二。」

張昭將汝窯茶杯放下,看着身材短小的李幽,問道:「你是說之前被謝閣老壓下去的事?」

李幽搖頭道:「不只是這一股風氣。」對張昭說起原委,「所謂『莫讓儒冠誤此生』,這最開始是文學報的編輯在批評你,不過他們文章寫的文縐縐的,在京師、北直隸的銷量很低,並沒有引起什麼浪花、風潮。

後面主要論道報在批評你。他們一動,便有幾家報紙跟進。調門越來越高,直接把你推向儒門的對立面。甚至還收集了你的一些資料。譬如新軍營初級學堂的物理教材和張家私塾的自然教材。

邸報把這些資料當做學術論著,刊登了幾封批評的奏章,署名是翰林院裏的。這隨即引起軒然大波。邸報的威力你知道的,後面是謝閣老出面才平息。」

張昭第一次聽到完整版的整個事件,微微沉吟著。

這並非是說他不重視京中的情報收集,新軍營對內搞情報活動肯定不行,很犯忌諱。但是以新秦伯府的名義,收集京中報紙上的信息,這不會有任何問題。

只是當時他還在燕山山脈中,消息不通。再後面就平息,這些消息便沒有把消息送過來。

而張昭一聽這消息,在心裏盤算一下,和他當時聽王華說過後猜測的「敵人」大致差不多。

李幽豎起手指,數道:「子尚,你看看這裏面的問題。第一,士林中切切實實有一批人對你有意見。而且是最頑固的那一批人。嗨。這些人。

近日,我聽人說江南那邊的報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僅僅是金陵,現在都有快十三家報紙。只要還是受制於沒有買到國泰商行的印刷機。

如今報紙風靡天下,白話文和標點符號都跟着推廣開。如今這些人還死守在報紙上涌文言文寫作,鼓吹『風必秦漢,詩必漢唐』,你說,這些不是老頑固是什麼?」

張昭就笑起來,插一句,「李閣老怕是極喜歡你這一句的。當然,他應該不會提倡白話文寫作。好,你繼續。」

李東陽李閣老在文學上的派系是茶陵詩派,執掌天下文壇之牛耳。而李夢陽這批人(前七子),他們是古文派系,屬於另外一批人。雙方是不大對路的。

文人相輕,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傳統。不要以為大明朝的文壇就是一團和氣。那怎麼可能?

我們之所以了解的不多,那是因為滿清修史,把明朝貶低的如同一個垃圾國度,怎麼會幫大明去宣揚她璀璨的文化呢?

舉一個例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句話都讀過吧?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名作「項脊軒志」里的明句。

這句話里內蘊含的那種情感,真是令人潸然淚下。

歸有光號稱「明文第一」。他生於正德元年,屢試不中,嘉靖四十四年,六十歲才考中進士。歸有光和嘉靖年間的文壇盟主王世貞就鬧翻。

王世貞就是被公認為最後可能是「蘭陵笑笑生」的人,一代大家啊。用西門慶來嘲諷嚴東樓(嚴世蕃)。

李東陽如今主文壇,和李夢陽他們這幫人就不大對路子。張昭說的就是這件事。

當然,如今報紙上白話文大興,不代表文壇認可。

李幽哈哈一笑。他剛才是說順嘴了,結果被張昭察覺。他由老師李教諭推薦,負責張昭和李東陽之間的溝通。張昭最近不在京師,他肯定定期要去李府廝混的。

李閣老家中晝夜不停的有酒宴,文人士子匯聚。李幽一個半吊子秀才混在裏面,不罵幾句《文學報》那怎麼過關呢?

李幽繼續道:「士林中這批老頑固不只是在文壇,而是和河東派有關係。這是關鍵。」

中國的文學史和儒學史,這是分開的兩條線。

即:文學家不一定是大儒,大儒並不一定是文學家。這完全是兩回事。

明代儒學成就最高的自然是一代聖人王陽明。陽明心學,光耀千古。但在陽明心學還未傳開之際,明代的理學一樣有大儒存在。

大明那麼多讀書人,總會有人去研究儒學。

在弘治年間,最有影響力的流派叫做「河東派」。其開派的大儒叫做薛瑄。其人死於天順年間。但其學說流傳開。在晉地、豫地、關隴一帶流傳甚廣。

明末東林黨黨魁、思想家高攀龍評價是:有明一代,學脈有二: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

可見其影響之大。

李幽豎起第二根手指,「儒學門派對你的批評這是其一。歪風邪氣不止這些。其二,翰林中批評你的奏章,據說和禮部尚書張升有些關聯。」

張昭手指輕輕的敲敲桌子,示意李幽繼續。

「第三,論道報是誰開的,你比我更清楚。國朝的勛貴集團中不少人對你有意見啊!」

「這只是表面上的。我以為你還需要注意以下幾股勢力:第四,兵部尚書劉大夏等人。據說謝閣老出面壓下輿論時,劉尚書私下裏發了幾句牢騷。

第五,藩王。北直隸這裏的衛所改革暫時阻力不大。藩王並不多。我預估你會在遼東推行,遼王府你打算怎麼處理?這批人只要腦子沒有完全壞掉,必定會選擇站在你的對立面。

第六,江南巨賈。近日揚州鹽商封員外在京中活動,我和他吃過幾次酒,聽他的看法,江南的巨賈們對你要求朝廷徵收7%的商稅頗為不滿。」

7%就是十五稅一。大明朝歷來的商稅是三十稅一,約3.3%。

說完,李幽看着張昭。

這是他的結論。張昭目前看似是「最靚的仔」,實際上危機四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帝國的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帝國的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1章 歪風邪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