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第392章 人力拉犁

393.第392章 人力拉犁

第392章人力拉犁

這個消息,讓那些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因為這些百姓發現,他們一日做工換取來的糧食,他們一家人一日吃不完。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沒必要換取那麼多糧食了。

現在,不少百姓,都是糧食和工錢輪換領取。

益州還有附近州縣的百姓,已經不再為缺糧而擔憂。

而現在,他們又多了一個選擇。

那就是直接換魚。

兩斤大米換一斤鹹魚,這個價格,可以說很便宜了。

對那些吃不起肉的百姓來說,換一些便宜的鹹魚,就可以改善一下家裏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鹹魚才剛剛運送進來,就有無數百姓,迫不及待地要換取。

以至於,運送來的鹹魚雖然多,但是一時間居然不夠百姓們搶的。

好在,每日都有源源不斷的鹹魚運送過來。

而兌換過一次的百姓,在所有人第一輪沒有兌換完成之前,是不允許兌換第二輪的。

這樣,就可以保證大家都有魚吃。

而光一個瀘沽湖,至少也能打出百萬斤魚來。

當然了,這也是以為以前的時候,漁民的捕魚能力低下,導致瀘沽湖儲存了豐富的魚資源。

如果明年再打的話,鐵定打不出這麼多魚來。

打完瀘沽湖的魚之後,劍南道還有好幾個大的湖泊。

而中小型湖泊,更是大小上千。

因為每天都有這麼多的魚,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

直接導致,整個劍南道的百姓,都不在為糧食發愁。

就算那些沒有到益州做工的那些州縣百姓,都認為,單憑益州的糧食和源源不斷捕捉上來的魚,就足以解決今年的飢荒。

不但是那些百姓,就連五姓七望等世家,還有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持有這種觀點。

唯有李愔清楚,其實劍南道的魚,絕對不足以改變這次糧食缺口。

除非,能夠出海捕魚。

但是目前他們根本就沒有出海的那種大船。

而李愔目前的敗家值,根本就不足以購買哪些大船。

但是這都不是問題,只要五姓七望哪些世家之人,相信有了這麼多的魚,就能解決今年的飢荒,那就足夠了。

因為,五姓七望世家手中,藏匿了大量的糧食。

只要這些糧食一放出來,解決飢荒問題綽綽有餘。

而因為百姓心裏篤定不會缺糧,所以,只要家裏還有一口糧食,整個劍南道的百姓,就沒有一人去花錢購買糧食。

看上去,整個劍南道,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賑災救援。

少了這個缺口,直接讓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民心大定。

而五姓七望手中囤積的大量糧食,現在都出現滯銷的情況。

一旦等到明年,這些糧食都賣不出去的話,勢必都要砸在他們手裏。

因此,五姓七望等世家之人,不得不降價銷售糧食。

而百姓們的心態,歷來是買漲不買跌。

越是降價,竟然越是沒人購買。

氣的五姓七望等世家之人,壓根直發癢。

但是為了不讓糧食砸在自己手裏,他們還不得不繼續降價。

直到糧食降低到平價,甚至比平價還略低一點的時候,糧食的銷售,才恢復正常。

而當糧價真正降下來之後,李愔才真正的放下心來。

因為只有李愔才清楚,捕魚,其實只是一個噱頭而已。

的確是能改善一下百姓的生活,填補一些缺糧的缺口。

但是,其實遠遠不夠。

還好,五姓七望等世家,自己頂不住,提前將糧食降價了。

這樣一來,糧食足夠度過這次缺糧危機。

那麼,捕魚到底能解決多少缺糧問題,根本就看不出來。

只要等到明年五六月份,就更不怕缺糧的問題了。

因為,此時李愔已經組織那些民夫,開始種植冬小麥了。

……

就在秋收過後,終於降了一場大雨。

到了霜降前後,就可以種植冬小麥了。

不過因為這場雨,這些地,很難全部耕種的過來。

幸好,李愔早就有了準備。

事先早就打造了一批曲轅犁,還有一批人力拉犁。

唐代初期,使用的還是直轅犁。

和曲轅犁比起來,直轅犁太過笨拙,要用牛才能拉的動。

如果碰到太濕的地,甚至要兩頭牛才行。

而曲轅犁,甚至用人力都能拉的動。

至於人力拉犁,就是現代農村用的犁。

一般不是太硬的土地,一個人在後面掌控方向,前面一個人就能拉的動。

輕鬆簡便,小兩口就能犁地。

而效率,要比刨地至少快了四五倍。

有了這一批犁,耕牛不足的缺陷,就得以緩解。

結果,原本需要大概一月才能整好的地,現在只需要七八天就能犁好。

而接下來,就是播種冬小麥了。

在大唐,無論是小麥還是水稻,都是一年一季,根本就沒有一年兩季,或者是冬小麥的說法。

因此,那些農夫聽說要播種冬小麥,紛紛進行勸阻。

聲稱現在節氣不對,播種冬小麥,根本就種不活。

其實,冬小麥的種植,不但有技術和他們從來都沒嘗試過的原因。

也有種糧的原因。

而這一次李愔選種的,是矮株耐寒的品種。

這些地,目前都是官府的地。

那些農夫,只不過是被雇傭來的。

李愔命令他們只管種植,儘管那些民夫覺得,這樣是在浪費種糧,但是還是按照大都督的吩咐,將冬小麥播種了下去。

等冬小麥長出來之後,這些民夫都感覺到惋惜。

這小麥才剛剛長出來不高啊,而馬上就要到冬天了。

一到冬天,這些小麥非得凍死不可。

真是可惜了這些小麥種子了!

此時,地瓜、玉米和花生,這三種新型農作物在益州大豐收的事情,已經傳到了朝廷之上。

當李世民和滿朝文武,聽到地瓜的畝產量,居然能達到每畝地兩千二百多斤的時候,他們是不信的。

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聽說這地瓜,還很好吃的樣子,畝產量又這麼高。

為什麼這麼好的莊稼,以前的時候,他們就從未發現呢?

而這件事情,一旦是真的話,那麼,就是關係到整個大唐興衰的事情!

一旦是真的,那麼整個大唐,將再無飢荒!

剛剛回歸威海,困死了,今天就兩更了,抱歉抱歉。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第一敗家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大唐第一敗家子
上一章下一章

393.第392章 人力拉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