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如何祭煉道心

四十:如何祭煉道心

姜太川一聲令下,八位考官帶巡場官兵開始分發題卷,千份考卷一刻鐘後分發完畢。

題卷足有一寸厚,大半都是貼經墨義,再有十張白紙是修持答卷。

李不琢拿到題卷,便翻開看了修持題。

「如何祭煉道心?」

登時李不琢腦中就浮現起小道藏中原文:「有想是為祭,無想是為煉。」

破題最為費神,李不琢暫時先不去細想,把修持題壓在最下,拿起貼經第一張,提起生花筆,蘸墨,開始答題。

「衣天斗,戴金巾,乘魁綱,入斗門,朝真人,拜華晨……」

每看到一題,早已爛熟於心的勘淵集原文就在腦中浮現,李不琢聚精會神,不疾不徐地書寫着,確保不會錯字。

寫錯了字可以用墨團塗去,但卷面是否整潔也是貼經評分標準之一,就算通篇貼經無錯漏,墨團多於五個的,也不能評甲上。

上等葯墨氣息極其醒神,帶着清淡的幽香,墨跡也凝而不散,十分美觀。

貼經題卷漸漸被八分書填滿,李不琢的字跡頗有姜太川年輕時那篇手跡的神韻,又多了股破陣衝殺的鋒銳之氣。

縣試所考貼經與縣學月考相近,區別只是題量更多五倍,李不琢答到後面,發現不僅只考原文,還有了新的變化。

譬如一題問到:「建武十六年希夷門八世祖所收之徒是誰,在何處?」

希夷門是歸真派祖庭,希夷門八世祖姓寇,諱良,便是玄門古聖之一,門徒眾多。

這題勘淵集中沒有明文記載,卻可以從一些經文中推斷出來。

李不琢略一沉思,腦海里浮現出兩篇經文。

經教相承部雷平山真人許君傳中提到,建武十六年許真人與友人交談,二人談到寇祖,許君便說:「吾師去往駁澤山雲遊未歸」。

雷平山真人許君正是寇祖門徒,由此可知,建武十六年希夷門八世祖在駁澤山。

經教相承部中另一篇經文,又記載了寇祖另一位門徒,簡廬山真人陸君的傳記,其中提到陸君在建武六年誕生於駁澤山腳大澤鄉,十歲被收入寇祖門下,這正好與雷平山真人許君傳中寇祖去駁澤山雲遊的時間對上。

李不琢於是提筆寫下:「建武十六年寇祖在駁澤山腳大澤鄉收簡廬山真人陸君為徒。」

再把所引經典一併答上:「經教相承部雷平山真人許君傳曰……經教相承部簡廬山真人陸君傳曰……」

此題就算圓滿了。

縣試貼經有十六頁,三百六十五題,可供答題的空處不大,於是考生答貼經必須寫蠅頭小字,這考的不光是記憶,還有精力。

考試過去一個時辰后,就有人開始撓腮咬筆頭,有人內炁不足,過法家金印與聖像兩關后已損耗精力,一時間心神恍惚,撿起落地題卷時失手打翻硯台,之前所答盡數作廢,不由席地而坐,痛哭失聲,被巡場官兵手刀一砍後頸,直接打暈帶走,若運氣好就是被扔出考場,運氣不好,還要落個「攪亂考場秩序」的可大可小的罪名,在號子裏蹲上幾天。

有人被一題難住,苦心冥想不出,便暫且略過,結果越到後面的貼經題越難,不等放榜,也知道自己必然沒有希望,便失魂落魄發獃了。

高台上,下方景象一覽無餘,姜太川見慣了寒窗十年功虧一簣的心酸,雖然同情,卻並不惋惜,優勝劣汰自古如此,便把目光放在為數不多的,幾個表現得胸有成竹的人身上。

方興運筆極快,行雲流水,有被難住的題只沉吟不超過五息時間,就果斷放棄,繼續往後答題,姜太川點頭輕聲道:「能取捨,知進退,不錯。」

姜太川目光又掃過符膺,只見這位聖人徒孫看任何題都只掃一眼便不假思索作答,贊道:「符靈均倒是收了個好徒弟,想我當年考縣試貼經也錯了九題,哪有他這麼輕鬆。白兄,你當年縣試錯了幾題?」

「一題,一時不查,因筆誤寫錯一字。」

姜太川眉毛一抖,縣試貼經三百六十五題,越往後越刁鑽,就算能過目不忘、背下全本小道藏的天才,答到後面也要費神推演才能作答,當年他考縣試被貼經題難住時,也是當舍則舍,把精力留給墨義與修持。

「可惜,若白兄不錯那一筆,便是天宮立科舉以來貼經全對的第一人。」

…………

「貼經總算答完了……」

李不琢擱下生花筆,揉動酸痛的手腕,輕舒一口氣,等墨跡晾乾了,就開始檢查答卷。

檢查一遍,只見答卷上蠅頭八分書密密麻麻,卻井然有序,十分賞心悅目,而且沒有錯字和塗改。

貼經全對,接下來便是墨義,墨義要註解經文,李不琢讀了幾位玄門祖師對小道藏的注本,比兩月前永安縣學月考時不可同日而語,但墨義卻不是死記硬背就能答好的,同樣的註解在不同的批卷考官眼中評價不一也是常有的事。

墨義沒有所謂的「對錯」,無法苛求完美。

李不琢仔細回答墨義時,心裏便開始進行修持的破題了。

縣試修持題由鼎天宮中諸家大學士擬定,說不上純粹公平,也有一定製衡,李不琢眼前修持卷上「如何祭煉道心」這一問,說難不難,說容易卻也不容易。

道心祭煉向來是鍊氣士法會上的熱門議題,幽州考生對這四字耳熟能詳,不會無法下筆,但越是這樣的考題,越難脫穎而出寫出新意,道理都被別人講過了,還有什麼新東西好講的?

李不琢答完墨義九十題后,已經腹中空空,考場中天色已稍稍黯淡下來,巡場官兵走過一個個考棚,漸次點亮紙糊燈牌。

答墨義時,李不琢對如何答「如何祭煉道心」一題也有了思路。

答這種題,當先要避免「大而化之」,通篇講大道理,看似都是玄門大道,卻都是泛泛之談,言之無物。

再就是要汲取前人經驗,卻不能照本宣科,答得太過老套,這樣答題雖不會出漏子,無虞落第,卻拿不到好名次,更休提魁首了。

要言之鑿鑿,腳踏實地,又要推陳出新,且要迎合縱橫家學說理念,能做到這四點,才算向魁首靠近一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劍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劍魁
上一章下一章

四十:如何祭煉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