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青竹枝挑盡七十二碑

一百八十一:青竹枝挑盡七十二碑

第二道觀碑亭前。

眾考生正要分個先後,卻被東面的動靜驚動,齊齊轉過頭去。

隨着壺天的日輪爬高,被梨山遮擋的晨光,蔓過第一道觀碑亭。

而被劉合敬等第一道觀碑亭前的考生跟隨其後的李不琢,踩着梨山的逐漸生長的陰影,走到第二道觀碑亭前,看着亭中守碑蜉蝣正睜開雙眼,初次打量著陌生的天地。

「朝生夕死,可憐它們到死都不曾見過真正的天地。」

李不琢心中一動,忽又想到,浮黎十六州上的他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也是天地一蜉蝣呢。

倒提青竹枝,他走向觀碑亭。

………………

八脈俱通,劍道成種,李不琢敗盡亭前考生,沒遇到絲毫意外。陰脈、陽脈之海加持之下,車輪戰消耗的內炁也以極快的速度補充,青竹枝使出的只是樸實無華,簡練無餘的劍招,卻鮮有人能捕捉到他出劍的速度,以至於從始至終,內關外關兩道內炁壁壘並未發揮作用。

第一道石碑,第二道石碑,第三道,第四道……

每一位守碑蜉蝣自散真靈,寄入李不琢氣穴中,劍道種子便分出一縷劍氣,與之相融。

每過一道觀碑亭,李不琢身上的氣息便強盛一分,彷彿一柄利劍,正在一步一步出鞘。

出劍、入亭、觀碑,離去,李不琢心無旁騖,晨光蔓延到第九座觀碑亭前,他就來到了第九座觀碑亭。

他彷彿忘了自己入壺天的緣由是因為府試,此時此刻,他參悟石碑,只是為了映證自己的道途。

但跟在他身後的遠遠觀望的人已越來越多。

若說從第一道觀碑亭前離開時,眾人只是不甘李不琢奪去了蜉蝣之靈,懷着驚訝好奇,繼續看他碰壁的惡意兼有之的心態跟在後面,但從他一連破去九道石碑毫無滯澀之後,這些複雜的心緒開始漸漸轉化為驚嘆。

又想到,李不琢雖然以極快的速度破了前九道石碑,但七十二石碑的參悟難度是以九為級數遞增的,前九道石碑縱使有異族所留的碑刻,其法門玄理還算不上精深,也皆止於先天境,在場的眾人,雖說許多還並未搶到幾個蜉蝣之靈,但入壺天已是第六日,領悟了前九道石碑的卻不算鮮見。

李不琢破了九道石碑,出奇之處也只不過是速度快一些罷了。

舉子名額僅有三十五人,在場中人不希望再出現一個陳閬真。

然而李不琢從第九道石碑,來到第十八道石碑,腳步也沒有滯澀下來。

接着又是第十九道……

殺身化血大法、虎賁拳經、刺節真邪……

種種法門縈繞於心。

不易劍種分出十八縷劍氣,與蜉蝣真靈相融,成就十八尊身神。

第十八座觀碑亭后,本是人跡稀少,隨着李不琢的到來,便帶來了一眾旁觀者。

李不琢神色不改,手中普普通通的青竹枝,在眾人眼中卻無疑已是最鋒銳的利劍。

在李不琢過到二十七座觀碑亭時,眾人對李不琢揣測懷疑,已由他是否能中舉子,改為談論七十二道石碑不見干戈的戰爭中,李不琢能得第幾。

「原來他一直在隱忍,直到第六日才出手。」

「難道他也要學陳閬真,一日勘破四十五道石碑?」

「不可能,陳閬真已是先天圓滿,只差臨門一腳,就能破境成為宗師,李不琢就算能反轉,歸根結底也只是初破坐照境罷了……」

「陳閬真無疑是解元之資,若李不琢能一鼓作氣,一路高歌猛進到三十五碑,倒真有可能得個亞元。」

所有的議論,在日過天中,李不琢過第三十六座觀碑亭后漸漸消失。

在他入第四十五座觀碑亭時,徹底止歇。

「元氣不泄,盡納於己身,待髓如霜質,骨堅如玉,便是靈胎玉骨的境界。」

對於身後的議論,李不琢置若罔聞,對碑下的守碑蜉蝣四十五解釋碑刻上的法門后,起身離開,去往下一座石碑。

這一刻,嫉妒也好、質疑也好,都化作了嘆服。

本還算平靜的壺天境,自陳閬真一日破碑四十五后,頓起波瀾。

第六日,又被一根隨手摺自北丘翠林間的青竹枝,挑了個人仰馬翻。

…………

壺天七十二道碑刻古已有之,各碑的溯源已幾不可考,隨手人道昌盛以來,鍊氣法門日益完善較古時日益完善,但往往最質樸元始的思考,越容易接近天地至理,七十二道石碑中,越往後的碑刻也愈發返璞歸真。

入壺天的前五日,李不琢有夢中春秋相助,也不過勘破了七十道石碑。

其實七十道石碑之前的碑刻,都能觀其形而推其義,難點只在遠古文字圖形的含義,以及今人思維的轉換。但第七十一道石碑上的碑刻,便無法再用尋常方法理解。

此時李不琢視線越過落了厚厚一層灰的亭欄,望向石碑,碑上紋路像是孩童信手塗抹的痕迹,形狀、輕重、深淺,都毫無章法。

李不琢一路破碑,此時此刻,無論氣勢,心境,精神,都已凝聚到了巔峰,正是為了這第七十一座石碑。

再一次站在碑前,李不琢靜立良久,強盛到頂點的氣息終於逐漸隱藏了下去,眾人也終於暗暗鬆了口氣,既遺憾,又理所當然。

若真讓他勘破了七十二道石碑,這打擊未免也太大了,眾人大多還在九道石碑前徘徊,今天跟着這一位,卻不知不覺來到了北丘最深處。

已是黃昏,林間綠竹在地面投射出極長的陰影,婆娑搖動,李不琢一偏頭,目光順着竹影,回頭,視線越過竹梢,望向天邊落日,深吸一口氣,走入觀碑亭。

「這石碑上記載的不是鍊氣法門。」

李不琢來到守碑蜉蝣跟前。

之前一直試圖理解碑刻含義未果,原來他一直都入了歧途,因為這碑刻本來就沒有含義。

說着,李不琢抬指指向碑刻錯雜線條中的某處,道:「這是北丘,這是霧,這是晝夜,這是梨山……」

「這是觀碑亭前的碎瓦,這是竹林……」

「這碑刻就是壺天。」

李不琢說完,看向守碑蜉蝣。

碑刻上的線條錯綜複雜,若以人的眼光來看,完全不成圖形,但在碑前推演良久,李不琢終於看出那錯雜線條背後包含的規律,正是完整運轉一個晝夜的壺天,也就是蜉蝣的一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劍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劍魁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八十一:青竹枝挑盡七十二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