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告一段落

第83章 告一段落

蘇州府的大牢裏,一個剛剛被嚴刑拷打的人被獄卒從刑架上放下來,這人的雙腿根本站立不穩,直接跌到在地上。獄卒把他從地上扶起帶回牢房內。

蘇州府的頭面人物,蘇州知府陳彥回、同知周繼瑜、錦衣衛百戶宋忠與千戶班立明,以及此時在蘇州的卓敬都站在獄內。知府陳彥回心有餘悸地說道:「今日始知大明司刑如此,怪不得才只抓到半日,就開口招供。」

百戶宋忠說道:「任是鐵打的漢子,到了錦衣衛的手上,也不可能不招,要不是……」說到一半,想起之後的話有可能被認為是『誹謗君上』,忙住口不言。

卓敬說道:「只是用刑如此,未免有傷天和。」

宋忠不以為然,只是他知道卓敬是允熥派到蘇州府的,不願與他爭辯。班立明作為單純的武將,沒有這些顧忌,說道:「卓大人,辦案子是不能心慈手軟的,要不然怎能讓他們招供?」

卓敬嘆了一口氣,不再說話;他也不是不知變通之人,知道如果真的按照大明律上的規定來辦,很多案子根本就破不了,但是身為文人的固有觀念讓他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只能沉默。

班立明又說道:「這張士誠的余部現在還在海上猖獗,還淪為了海盜,這次算他們走運,陳知府,周同知,卓拾遺,不如咱們聯手上書,請陛下允許在東海上再次剪除海盜。」

他說這個話肯定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做為水師的千戶,一旦開始掃除海盜必然是要用到他的,他也可以藉此多多的立下功勛。

但是他這次可算是找錯人了。也是班立明作為武將,沒有文官兒這麼多的彎彎繞。卓敬是戶科都給事中,和海盜的事情完全沒有關係,又只是恰逢其會才會在蘇州,怎麼可能同意與他一起上書?

而陳彥回、周繼瑜都是文官,怎麼可能會幹這種有利於武將的事情?所以無人接話,一時場面陷入了冷場。

還是宋忠出來調和:「好了好了,掃除海盜的事情以後再說,咱們先說現在怎麼處理。我肯定是要以錦衣衛的身份上奏摺稟報內情的,你們呢?卓拾遺還罷了,不相干;陳、周二位可都是蘇州府的親民官,海盜進了蘇州府的地界,你們不能說沒有責任吧;班千戶是水師千戶,讓海盜上了岸,船還一度就停在嘉定外頭,也是脫不開的吧。」

三人聞言,也知道自己有責任,這件事可大可小,說小了,不過是一時不察,讓海盜上了岸,畢竟抓到了幾個人,也算將功抵過了;說大了,這是地方官四大職責中的一個沒有完成,等於是嚴重失職,流放都有可能。

幾人不自覺地看向了卓敬。雖然卓敬只不過是允熥一時抓差把他抓到蘇州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啊,以為卓敬是允熥的親信。而現在允熥是皇太孫,所有的奏摺,都在允熥那裏還過一遍,所以大家就想求卓敬幫忙說說好話,求求情。

卓敬正在那裏反思這次的利弊得失呢。卓敬毋庸諱言,是一個好官,但是不代表他沒有上進心,他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大官,『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是他的真實想法。

他想着:我思來想去,沒有想到除了掉糧食以外的其它平抑的辦法,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份,蘇州府的兌換人流已是降到了殿下當初認為正常的人數;並且自己用了直接從糧倉里調出大量的糧食堆在兌換地點,以讓百姓認為官府有無限的糧食可供兌換,也算是起到了點兒作用,所以應該不會被殿下認為不行吧。

正想着,看到陳彥回等三人都看向他。卓敬也是聰明人,馬上猜出他們是想幹什麼。卓敬真的想大喊一句:我真的和皇太孫殿下不熟啊!但是他不能喊,並且喊了也未必能打消他們的想法。

陳彥回他們三個看到了卓敬正在看向他們,周繼瑜說道:「卓拾遺,我們在這次的事情中的表現你也都看在了眼裏,並且在你主持兌換的時候我們也都是極力配合的,所以這次的事情望您能替我們美言幾句。您只需實話實說即可。」

卓敬想了想,說道:「我當然會在上的奏摺裏邊實話實說幾位的表現;但是,錦衣衛可以使用軍驛,而我的奏摺只能通過官府驛站來傳遞,雖說只是從蘇州到京城,但是前後也可以差出一天的時間。未必有用。」

卓敬也算是急中生智,想出了這個問題。陳彥回、周繼瑜、班立明和宋忠一頓,頓時覺得果然如此;宋忠作為錦衣衛的人,這次又參與了案子,他的奏摺總不能比陳彥回等人的發的晚吧;他可沒有必要為陳彥回等人擔這個擔子,小心把自己折進去。

而卓敬又不便使用軍驛,所以他的奏摺註定是要晚於宋忠的,所以他的奏摺到底能不能在陛下處置之前到陛下的御座前就得打個問號了。

宋忠見此,馬上告辭說道:「我衙門裏還有事,就不陪幾位了,告辭。」說着,就已經往外走了。

陳彥回平日裏因為錦衣衛的名聲不好,一向與宋忠沒有交情的,這次因為案子偵辦,才算聯起手來了,但是同樣仍很陌生;並且現在錦衣衛人員極少,殘餘的人也都是用來監視官員是否貪污,這次的案子沒有責任,所以也沒有理由讓人家擔風險。

他目送宋忠走出了大門,嘆了一聲,說道:「各位也別再這裏了,各自回去寫摺子吧,結果如何就聽天由命罷了。」說着,自己也走出去了。

其他人面面相覷,見繼續留在這裏也無用了,各自回去了。

十一月初二,允熥看奏摺的時候,看到了錦衣衛宋忠和吳淞口千戶所的千戶班立明的奏摺,他們可以使用軍驛,所以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允熥第一時間並未看奏摺的內容,而是注意到了『宋忠』這個名字。『我記得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朱棣造反時北平都指揮使就是叫宋忠吧,因為這個名字真的太特殊了,雖然因為座鐘尚未發明出來,所以在大明這個名字還不具有特殊的含義,但是自己記得很清楚。難道這個宋忠就是那個宋忠?』

允熥胡思亂想了一陣,也就丟開了,先後打開宋忠和班立明的奏摺看了一遍,然後注意到老硃批答,都是同樣的內容:吳淞口千戶班立明世襲千戶貶為百戶,另尋能幹武將任千戶;陳彥回、周繼瑜貶為知縣,吏部尋有缺使補之。

允熥想:看來老朱並未太在意這件事,涉及的官員都只是貶官,並未流放。因為這三個官員他都沒聽說過,所以也不在意他們的下場,分析了一下老朱的心思便罷了;他注意的有兩點:第一點是這次兌換策略總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度過。在直隸地方,寶鈔的價格已經穩定下來,基本沒有人會把寶鈔當成廢紙了,甚至還有直隸地方的平安致仕的官員主動兌換寶鈔好方便帶回家。

維持寶鈔幣值是這次行動的要點,只要這一點達成了,也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接下來可以在其他省份繼續安排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章 告一段落

%